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死,曹魏江山危矣

此人是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死,曹魏江山危矣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是蜀漢頂樑柱的存在,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基本上就獨掌蜀漢軍政大權,繼承了劉備的遺志,意圖匡扶漢室,一統中原。與此同時,因劉備東征孫吳慘敗,損失大批蜀漢儲備幹部,導致蜀中無人才的尷尬局面,故而諸葛亮也開始著重培養一些接班人,其中一位就不得不提,諸葛亮非常中意他,如果他不死,曹魏江山危矣。

這個人是誰?那就是跟著諸葛亮有著親密的師徒關係的馬謖,馬幼常。馬謖跟諸葛亮是老鄉,也是荊州系代表,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這面,一方面時因為因為地域關係密切,另外一方面,因其兄馬良與諸葛亮的關係更好,只可惜在夷陵之戰陣亡,故而對馬謖有提攜之意。

馬謖也表現不錯,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表現非常好,不過卻被劉備看中,甚至在臨終之前,還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很可惜諸葛亮並沒有引起重視,反而更加重視馬謖,讓其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不分晝夜。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馬謖再一次表現其才華的機會,在諸葛亮臨行前,提出了「攻心」之想法,以防止南中反覆叛亂。諸葛亮覺得有理,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以使南中人心歸服,因而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很顯然,馬謖非常適合擔任統戰工作的人。

因此這件事情,馬謖成為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帶著他,甚至委以重任。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拔馬謖擔任街亭防禦總指揮。這還得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說起。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在甘肅境內)。當時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更是大驚,親自坐鎮長安。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在這個時候,諸葛亮重用了馬謖,讓其擔任先鋒大將,督大將坐鎮街亭,以面對曹魏援軍。《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

可是,魏明帝曹叡卻派出大將張郃總督五萬人馬,救援隴右,直逼街亭,與馬謖來一場遭遇戰,而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副將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導致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馬謖突圍逃跑,最終因此獲罪入獄,判處死刑,諸葛亮流淚將他斬首,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因為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北伐前功盡棄,大好局面一去不復還,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以失敗告終。換句話說,如果馬謖不死,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沒有接街亭防禦總指揮,那麼面對張郃的進攻,諸葛亮就不會慘敗。很有可能,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夠成功奪取隴右這個戰略要地,為蜀漢提供人口,馬匹,糧草等戰略資源,居高臨下的威脅這長安和洛陽,很顯然曹魏的江山危矣。

而且,作為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雖然被劉備不看好,但是終究還是有才華和名氣, 並且在戰略上給予諸葛亮很高的謀劃策略,甚至是諸葛亮的親密戰友,幫助諸葛亮做很多事情,自然不會再讓諸葛亮事必躬親,終於積勞成疾,五十三歲而亡。或許,馬謖不死,還能緩解諸葛亮的壓力和重擔,能夠延續諸葛亮的壽命,只要諸葛亮在一天,那麼曹魏覆滅的危險也就多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英年早逝的六大著名人物,有武將、謀臣、皇帝,都只是活36歲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率多高?毛主席只說了5個字道出真相
三國中被趙雲槍殺的名將,一個與張郃齊名,一個讓日本人尷尬
此人捨命救了劉備,如果不死,諸葛亮北伐將多一員虎將
蜀吳夷陵之戰決定國運,為何劉備偏偏不帶上諸葛亮?原因很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