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傑人:朱子偽像考

朱傑人:朱子偽像考

出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這幅畫的著錄不詳,而且無法核查,我懷疑這幅畫是被張冠李戴了。也許,這根本就不是朱子。更使我們感到不安的是此圖因百度百科的引用,傳播範圍極廣、速度極快。退一步說,即使如《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所著錄的,這是清人所繪,畫的就是朱子,我以為,也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它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和朱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固有形象與精神氣質。歷史告訴我們,朱子的形象是有公論的,早已得到了歷史的認可。刻意去顛覆它,這是負責任的態度嗎?

近年來,有一幅朱子的畫像四處流傳,廣被引用,影響極大。遺憾的是,這是一幅來歷不明的畫、是一幅嚴重歪曲朱子精神氣質的畫,必須考釋清楚以正視聽,還朱子以真像。

為了說明問題,有必要先對朱子畫像研究、流布的情況做一個梳理。

高令印先生與陳榮捷先生是朱子畫像研究的開拓者。

高令印的《朱熹事迹考》出版於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一版),第七章《畫像》專門研究和考訂了朱子的畫像。此章第一節主要考訂現存於福建泉州同安縣文公祠的一幅朱子石刻像。他認為,「這幅石像很可能是宋或元時所刻」。第二節主要討論了對鏡寫真以自警石刻。1974年6月,在福建建甌城關豪棟街一朱氏農民豬欄里了發現一塊朱子石刻像,保存完整。高先生認為建甌的這塊石刻像「應該是現存朱熹『對鏡寫真以自警』的早型」。第三節討論了尤溪、泉州、漳州、建陽及溫州、婺源、白鹿洞等地的朱子像。

福建建甌朱子石刻像

幾乎在同時,陳榮捷先生也對朱子的畫像做了研究。陳先生的《朱子新探索》1988年在台北出版(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初版,2007年7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第九章《朱子畫像》專門討論了關於朱子畫像的一系列問題。陳先生認為,發現於福建建甌的那一幅朱子石刻像是福建近年來的「重要之發現」。他對這塊石刻做了詳細的考釋。陳先生以朱子第十六代孫朱玉編《朱子文集大全類編》第一冊第一卷所印《朱文公遺像》與建甌石刻做了比勘,發現「幾全然相同」。陳先生又比勘了刊於明宣德六年(1431)的葉公回所校訂之《朱子年譜》中《太師徽國公真像》,發現「與朱玉之書所印遺照,大同小異,必是摹寫同一元本」。同時,陳先生還發現明人戴銑的《朱子實紀》(正德八年刻本,1513)卷首《太師徽國文公像》也與朱玉所刊「像與識語均甚相似」。由此他得出四條結論:

(一)三像同出一源。傑人案:這一結論非常重要。朱玉之像晚出,葉氏之像最早(1431),其間(1513)還有一像,均與朱玉像相同,這說明,朱玉的像是可靠的,必有來歷。

朱子第十六代孫朱玉編《朱子文集大全類編》中的朱子像

(二)家廟所藏元本最遲至葉公回《年譜》之年,即1431年。傑人案:所謂「家廟」,請見朱玉《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朱子像的識語:「右像乃文公六十歲自寫真也。家廟遺碑,數羅兵火。後之重鐫,皆失其舊。此家藏墨刻,祀奉年久。威儀整肅,體備中和。與各祠院塑像,毫釐千里。茲謹依元本鉤摹,鋟梓於卷端。俾海內名宿,景仰尊崇,儼然見文公當年之氣象雲。十六代裔孫玉百拜識。」此識語告訴我們,朱玉像的出處是家藏墨刻,而葉公回的像證明,此像在葉氏的時代(1431)還存世,也間接證明了朱玉所言為實。

(三)頰有七痣與對鏡自像之傳統必早於1431。傑人案:朱子的像,右額頭上有七顆痣。陳榮捷考證認為,這是一種傳說,而傳說的時代最早起於明代(詳《朱子新探索》第10《面有七痣》。華東師大出版社版第59頁)。他認定1431年前就應該有此傳說了。陳先生以七痣為「傳說」的依據是,缺乏文獻記載。我認為,缺乏文獻記載並不能證明朱子額頭確實沒有七顆痣。如果陳先生認可朱玉等的朱子畫像是可靠的話,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朱子確實有七顆痣。至於為什麼宋元時代的文獻沒有有關記載,我認為:一,目前沒有發現文獻有記載,不等於歷史上確實沒有文獻記載。亡軼的文獻呢?二,在朱子的時代,人們也許並不以為這是一件必須大書特書的事,幾顆痣而已。但朱子自己給自己畫像,他用了紀實的方法,所謂「寫真」也。明初學者宋濂(1310——1381)有《宋九賢遺像記》:「晦庵朱子,貌長而豐,色紅潤,發白者半……右列黑子七,如北斗狀。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唇下須側。」(轉引自方彥壽《朱熹畫像考略與偽帖揭秘》第20頁)宋氏自述,其畫像來自「世傳家廟像影」。可見,家廟所藏像也是有七痣的。值得注意的是,宋濂所述七痣的位置與現在畫像所畫位置有點不一樣,這說明後來的像是做過處理的。但是有七顆痣則毋庸置疑。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大問題,也許陳先生沒有意識到,如果他斷定朱子之痣是「傳說」,那他也就否定了朱子自畫像的真實性。等於推翻了現存所有的朱子像。我以為,根據陳先生與高先生的考證,朱子的自畫像應該是可靠的,所以,朱子額頭的痣也應該是可靠的。

(四)建甌石像亦必早於1431年。傑人案:陳先生所謂「石像」當指建甌石刻中的朱子像而不是整個石刻。據高先生考證,此石刻「大概刻於清世宗雍正年間,刻者朱玉是朱熹第十六代孫」。陳先生再次確定石刻中的「像亦必早於1431年」,說明此像是有出處的。根據上文所述,出處應該就是朱玉家的「家藏墨刻」。朱玉說,此墨刻「祀奉年久」,可見是家傳之寶,必為真實無疑。

後出轉精,2013年方彥壽先生出版《朱熹畫像考略與偽帖揭秘》一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此書全面系統地梳理了朱子畫像的流布情況,可說是目前為止最全面和系統研究朱子畫像的力作。本文所引朱子像全部取自該書。

《事林廣記》里的朱子全身像

方先生認為,「在古籍刻本中,現存最早有朱子像的,應屬建陽刻本《事林廣記》」。《事林廣記》的編者是宋崇安人陳元靚。陳氏與朱子之孫朱鑒有交往,《事林廣記》之序即為朱鑒所作。此書後集卷三《先聖類》有朱子全身像。

方先生認為,此像「其底本,即來自朱熹在建陽考亭的自畫像,說明此書所畫之先賢像均有所本,而非憑空想像。通常認為,朱熹自畫像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原立於考亭書院集成殿內的朱熹自畫像明代石碑(此石碑現存建陽市博物館)」見方著第44-45頁。這幅像應該很重要,既然朱鑒願意為此書作序,那就說明他是認可這幅畫的,或許就是他為陳元靚提供了家藏的原作供其摹寫。這幅像,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自畫像的影子,但奇怪的是,這是一幅側面像,故意避開了右側的七顆痣。我以為,這也許可以證明我在前文的推測:在南宋,臉上有痣,未必是一件可歌可頌的事。所以,畫家選擇了迴避。

方彥壽的大著基本把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朱子像一網打盡了。縱觀這些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寫實;2,寫意;3,誇張。

寫實類的像居多,大多出現在「年譜」「家譜」和朱子文集的各種版本中。特別重要的幾種如:朱玉的《朱子文集大全類編》出版於清雍正二年(1724);清咸豐十年(1860)紫霞洲祠堂刻《朱子集》卷首朱子像(案:紫霞洲為朱子後人在建安所建的祠堂。此為朱子22世孫振鐸所刊《朱子集》卷首之像。咸豐庚申(1860)夏鐫,紫霞洲祠堂藏版,筆者有家藏);安徽省檔案館藏有一幅據說是「目前保存最早的朱熹畫像」,方彥壽考證,此像作於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是一位名「達」的畫家所繪,而其所據底本即葉公回之《朱子年譜》;現存最早的知名畫家所畫的朱子畫像是明代畫家郭詡的《文公先生像》;戴銑《朱子實紀》卷首「太師徽國文公像」;明趙滂《程朱闕里志》「晦庵文公像」;明李默編《紫陽文公先生年譜》卷首「文公先生六十一像」;當然,最重要的一幅就是建甌的石刻,遺憾的是,這款石刻的原件在一次火災中被毀,現存的只有拓本。

安徽省檔案館藏朱熹畫像(據考證作於明成化年間)

寫意類的朱子像存世不多,最著名的有兩幅,一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

顯然,這是一幅模仿孔子像的作品,但是形神兼備,不可多得。

一為清代畫家上官周《晚笑堂畫傳》中的一幅朱子全身像。這也是一幅很成功的朱子像。

誇張類的畫像,大多把朱子神話或帝王化。例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楊毓健《重修南溪書院志》中的朱子像;晚清戴鳳儀編《詩山書院志》的朱子像。而像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儒仙》一書中的朱子像,已經不是人而是仙了。

方彥壽的書中還收羅了很多日本、韓國的朱子像。韓國如:《晦庵先生朱文公遺像》(大約作於清康熙年間);韓國學者劉承相著《朱子早年思想研究》,書中有一幅朱子像,劉氏說,此圖問世於朝鮮後期,作者不明。

日本的朱子像更多,擇其要者有:方彥壽認定為狩野山雪(1589—1651)的一幅作品;狩野安信(1614—1685)的一幅作品;早稻田大學藏有《朱子社倉法》一書,卷首有朱子寫真像一幅。

縱觀上述朱子畫像,無論古今,無論類別,我們可以發現,都與朱子的自畫像有某種關聯。可以說,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朱子畫像,無一不是朱子自畫像的衍生品。

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朱子會畫畫嗎?

答案是肯定的。

陳榮捷先生《朱子新探索》第113節題為《畫人朱熹》。陳先生認為,朱子能畫,是毋容置疑的。他引用朱子自己的文字證明,「朱子自畫可知」。陳先生又引用朱子的門人,如黃榦、李方子的話證明「外至文章字畫,亦皆高絕一世」。明人陳繼儒曰:「朱紫陽畫,深得吳道子筆法。」陳先生說:「陳氏必曾親見朱子作品,而非途說之聞也。」(以上所引,均見陳榮捷《朱子新探索》第500—503頁)

從陳先生所引文獻看,朱子似乎比較擅長於人物畫。這些人物有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司馬光、諸葛亮和尹焞。吳道子也是一個以畫人物著名的畫家,陳繼儒說朱子的畫「深得吳道子筆法」,也可證朱子善畫人物。

一個能畫人物的畫家,自己對鏡寫真,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朱子文集》記載,早在朱子生前就已有人為他畫像。《寫照銘》寫道:

乾道九年(1173)歲在癸巳,予年四十有四,而容發凋悴,遽已如此。然亦將修身以畢此生而已,無他念也。福堂元為予寫照,因銘其上,以自戒雲。

端爾躬,肅爾容。檢於外,一其中。力於始,遂其終。操有要,保無窮。(《朱子全書》第24冊第3995頁)

慶元庚申(1200)二月八日(是年三月九日朱子離世)南城吳伸、吳倫兄弟建社倉書樓,為朱子作畫像。《南城吳氏社倉書樓為余寫真如此因題其上慶元庚申二月八日滄州病叟朱熹仲晦父》寫道:

蒼顏已是十年前,把鏡回看一悵然。履薄臨深諒無幾,且將余日付殘編。(同上書第20冊第541頁)

淳熙元年(1174年)九月庚子,三山(今福州)郭拱辰為朱子寫照。此像朱子最為滿意。朱子《送郭拱辰序》寫道:

世之傳神寫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成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並與其精神意趣而盡得之,斯亦奇矣。予頃見友人林擇之、游誠之稱其為人而招之不至,今歲惠然來自邵武,里中士夫數人慾觀其能,或一寫而肖,或稍稍增益,卒無不似,而風神氣韻,妙得其天致。

有可笑者,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計雖相聞而不相識者,亦有以知其為予也。

然予方將東遊雁盪,窺龍湫,登玉宵,以望蓬萊。西曆麻源,經玉笥,據祝融之絕頂,以臨洞庭風濤之壯。北出九江,上廬阜,入虎溪,訪陶翁之遺迹,然後歸而思自休焉。彼當有隱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見,而予幸將見之,欲圖其形以歸,而郭君以歲晚思親,不能久從予游矣。予於是有遺恨焉,因其告行,書以為贈。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書。(同上書第24冊第3648頁)

這篇序的主要意思有三:

一謂人物畫的最高標準是形神兼備,而郭拱辰就是一位能把人物畫得「並與其精神意趣而盡得之」「而風神氣韻,妙得其天致」的畫家。

二謂郭氏為自己畫的像,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畫出了自己的精神氣質。那麼朱子自己認可的精神氣質是什麼呢?他說:「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由於這幅畫形神兼備,就是不認識他的人看了這幅像都會說這是朱子。

三謂不能攜郭氏同游以採訪「隱君子者」為遺憾。

這裡最重要的是第二層意思:朱子認可了郭氏的畫畫出了自己的麋鹿姿。

然則,何謂「麋鹿之姿」?

麋鹿者,麋與鹿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此謂野外荒郊。

唐崔道融《元日有題》:「十載元正酒,相歡意轉深。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此謂「麋鹿分」。《全唐詩》卷714:崔道融,荊州人,以徵辟為永嘉令。累官至右補闕,避地入閩。這是一位避世在野者對自己的定位。

李白《山人勸酒》:「蒼蒼雲松,落落綺皓。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來滿芳草。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稱是秦時避世人,勸酒相歡不知老。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欻然佐太子,漢王乃復驚。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歸來商山下,泛若雲無情。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浩歌望嵩岳,意氣還相傾。」詩用商山四晧和巢父、許由隱居山野「恥隨龍虎爭」的精神,謳歌了一群自「稱是秦時避世人」的山野朋友。李白說,此謂「麋鹿志」。

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伏轅,即為利祿而奔走。我不是為利祿而奔走的人,此謂「麋鹿性」。

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之八:「我坐華堂上,不改麋鹿姿。時來蜀岡頭,喜見霜松枝。心知百尺底,已結千歲奇。煌煌凌霄花,纏繞復何為?舉觴酹其根,無事莫相羈。」即使在廟堂之上,也不改不攀附、不巴結、不附庸,此謂「麋鹿姿」。

唐袁郊《甘露謠·陶峴》:「陶峴者,彭澤之子孫也。開元中家於崑山,富有田業。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則泛艚江湖,遍游煙水。往往數歲不歸,見其子孫成人,初不辨其名字也。峴之文學,可以經濟,自謂踈脫,不堪宦遊……峴且聞名朝廷,又值天下無事,經過郡邑,無不招延。峴拒之曰:『某麋鹿閑人,非王公上客。』」陶峴富有產業,卻選擇悠遊山水的生活,並拒絕為官。此謂「麋鹿閑人」。

總而言之,所謂「麋鹿姿」「麋鹿性」「麋鹿志」「麋鹿分」,都是說的一種身份定位,和自我(精神、氣質的)認同。即,不是官僚(不在廟堂)、不是財主(或不以財主自居)、不是商賈(不孜孜以謀取利益、財富)。而是一個不帶任何富貴之氣的「山野之人」(民間的、融於自然的)、「不羈之徒」(不受任何約束、不為利祿奔忙)。

這就是朱子自己認定的精神氣質,或曰朱子的身份認同。

而這一點已經為郭拱辰的畫像所定格,並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同。

顯而易見,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幅所謂的朱熹像,與這樣的定位完全背道而馳,可說是完全扭曲了朱子的形象和精神。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幅所謂的朱子像:

《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收錄的朱子像,本文作者認為是「偽像」

還有哪一點與朱子的形象和氣質有相像之處?

這是一個官僚、是一個財主、是一個富商、是一個員外,是一個……

總之,不是朱子!

有人說,歷史人物的畫像是可以憑想像虛構的。

確實,很多歷史人物都是畫家想像出來的,就連孔夫子的像,都是吳道子想像出來的。此外,如老子、莊子、項羽、漢武帝乃至朱元璋等基本上都是畫家虛構的傑作。

為什麼?

這是因為古人沒有畫像流傳下來,畫家只能根據傳說和有限的文字記載用想像來再創作。

這裡,自然就會有高下之分,有形神兼備與否之分。

為什麼吳道子的孔子像,為大家所接受?因為他做到了形神兼備。大家認為孔子就應該是那個樣子。

這是藝術創作的極大成功!

問題是朱子的像是否可以創造?

我認為朱子的像也是可以創作的。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歷史上的那麼多朱子像絕大多數是創作的。

為什麼這些像都大同小異呢?

因為,朱子有真畫傳世。這就給創作提供了依據。歷代創作的像,大致都和自畫像八九不離十。也就是說,所有的朱子像,都與朱子的自畫像有某種淵源。這證明,朱子的形象是有公認的,得到歷史的認可的。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畫,無論高下,都沒有違背朱子的精神世界。如果說,歷代的朱子像也有一些很失敗的創作的話,那麼這幅大鬍子的朱熹像就是一幅完全醜化和歪曲朱子形象的「創造」。

我以為,這是不可接受的。

必須指出,這幅朱子像出現得很晚。據查,此畫第一次出現在由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下冊第26頁。著錄曰:「朱熹(1130—1200)清人繪。」本書的《編輯說明》曰:「本書收錄的人物畫像除林則徐外,其餘均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絕大部分為元明清畫家繪摹手跡,少數為古代刻本和拓本以及雕磚塑像。」檢全書發現,很多畫作都標明了出處或作者,也有僅僅標註為「明人畫」「清人畫」。而這幅所謂的朱子畫即為「清人畫」。為此,筆者多次、通過各種方法向館藏方求證,希望提供具體的著錄信息。但終不得任何迴音。鑒於此畫不見於任何文獻記載,博學如陳榮捷也從未提到過有這樣一幅畫。再聯想到此書初版於2003年4月,時間之晚,不能不讓人心生疑竇。加之這幅畫的著錄不詳,而且無法核查,我懷疑這幅畫是被張冠李戴了。也許,這根本就不是朱子。

更使我們感到不安的是此圖因百度百科的引用,傳播範圍極廣、速度極快。

退一步說,即使如《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所著錄的,這是清人所繪,畫的就是朱子,我以為,也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它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和朱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固有形象與精神氣質。歷史告訴我們,朱子的形象是有公論的,早已得到了歷史的認可。刻意去顛覆它,這是負責任的態度嗎?

來源:中華讀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廖堯震:郎世寧的清宮奇幻之旅
我在國圖當了43年「古籍醫生」
李天垠:明代肖像畫研究──以清宮藏品為中心
王學泰:《論語》地位的漲落
欒貴川:《論語》第一章正解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