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堅守文人畫的傳統,與魯迅從相識到相疏

他堅守文人畫的傳統,與魯迅從相識到相疏

歷史有時會奇妙而好玩,充滿著難以解釋的巧合。20世紀初,湖廣總督張之洞上疏清廷,建議派遣官費留學生,赴日學習科學知識,回國建設國家,富強中華。

1902年3月24日的一艘輪船上,裝載著滿滿的赴日留學生。他們的目的地,是日本東京的宏文學院。留學生中有兩位湖南人和一位浙江人,臨靠在一起說話聊天。他們年齡相差不大,意氣風發,頗為健談。此後,他們都成為了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著名畫家陳師曾,以及同父異母弟陳寅恪,還有當時還叫周樹人的魯迅。

這一年魯迅21歲,以優異成績從礦務鐵路學堂畢業,官派赴日留學,帶隊的是學堂總辦俞明震。陳師曾雖同船,卻是自費生。

陳師曾出身名門,爺爺是晚清名臣、襄贊戊戌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則是「同光詩派」領袖陳散原。

到日本後,魯迅和陳師曾等入日本弘文書院,同住一寢室。據室友沈瓞民記載:「有時商量推敲文字,渴求新知;有時共抒雄圖,志在光復;有時濁醪痛飲,高歌狂論。都算得風姿英發。」二人相知相惜,友情彌篤。

1909年,魯迅與陳師曾先後回國。魯迅到浙江一所中學當化學教員、監學,陳師曾則擔任江西教育司的司長。

1912年,魯迅進入教育部工作。1913年,好友陳師曾也進了教育部。兩人負責籌辦「全國第一次兒童藝術展覽會」,從展品中優中選優,送巴拿馬博覽會展出。

當年的6月初,魯迅在日記中寫道:「與陳師曾就展覽會諸品物選出可赴巴拿馬者飾之,盡一日。」

此後,陳魯二人的交往愈發密切,好似回到了當年一起留學的青蔥歲月。

1914 年至1923 年,陳師曾在魯迅日記中出現70多次。其中17次是兩人一起「游小市」「往琉璃廠」,還有18次互贈文物。

魯迅經常找陳師曾寫字、畫畫、刻圖章,不僅讓陳給自己刻了許多章,還讓陳幫弟弟周作人刻章。

友情最盛時,二人也會開著不葷不素的笑話。一次眾人同去吃牛肉麵,路上有結婚儀仗經過。陳師曾獨自跟著花轎看,魯迅便開玩笑說:「師曾心不老,看新娘子入迷了」。

但兩人對中國文化不盡相同的主張,卻讓友情這條小船,時不時遇到風浪顛簸。

當時陳師曾已經是名滿北京的畫壇名人,魯迅卻還是默默無聞。魯迅很少評價陳師曾的畫,只是說他的畫「是好的」,刻圖章也「不壞」。

魯迅含糊其辭的評價,可能是出於文化觀點的不同,為了照顧朋友的面子,便擠出了不痛不癢的評論來。

陳師曾對傳統「文人畫」有莫大的好感。到了「五四」時,他這種「保守」的態度,與當時時俗並不相融。陳獨秀曾說:「若想把中國畫改良,首先要革文人畫的命,因為改良中國畫,斷不能不採用洋畫寫實的精神。」陳師曾聞聽後針鋒相對,寫了《文人畫之價值》,提出「文人畫不求形似,正是畫之進步」的觀點。

這場論爭,魯迅因為尷尬的身份角色並未參與其中,也沒有作過表態。但從日後他的評論來看,他並不認同陳師曾的觀點,「古人作畫,除山水花卉而外,絕少社會事件,他們更不需要畫寓有什麼社會意義。你如問畫中的意義,他便笑你是俗物。這類思想很有害於藝術的發展。我們應當對這類舊思想加以解放。」

兩人都是視學術觀點如性命的較真人。隨著雙方分歧的愈發拉大,友誼也自然受到了影響。此後,兩人的交往漸漸淡化,以致消磨於無形。

1923年9月17日,年僅48歲的陳師曾突然去世。聽到昔日好友去世的消息後,魯迅只在日記中淡淡記下:賻金(喪葬禮金)2元。昔日的友情,似乎已經尋不到什麼影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銳大眾 的精彩文章:

全國首個利用採煤沉陷區建設的光伏電站在新泰併網發電
魯企百強榜揭曉 入門門檻提高至149億元
報名踴躍,今年「三支一扶」報考比例接近21:1
在這裡,黑豬「婚配嫁娶」不能「自由戀愛」,必須檔案說了算!
山東:17家省級龍頭企業黃牌警告,整改不到位將取消龍頭資格

TAG:新銳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