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程莘農:21字食養健康經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程莘農:21字食養健康經

【國醫大師程莘農】1921年生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長期從事針灸臨床、教學工作,善於治療內科、婦科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症,對偏癱、高血壓、面癱、坐骨神經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療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主持「循經感傳和可見的經絡現象的研究」和「十四經穴點穴法」研究,主編和撰寫針灸專業教科書7部,成為針灸教學主要範本。

國醫大師程莘農教授推崇的養生經,簡單來說就是要「善吃」,他總結出了21字食養健康經。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程莘農:21字食養健康經

■合五味

程老說,他沒有特別嗜好或忌吃的食物,日常餐桌上的蔬菜、肉食,都能悉數笑納,這是食養中「合五味」思想的具體體現。「合五味」即食不可偏,雜合而食,但不是簡單地五味雜陳,將各種性味的食物簡單混合食用,而是強調要注意將性味相宜的食物放在一起食用。

■宜清淡

在口味方面,程老提倡清淡口味,清對應著油膩,淡對應著咸和重,過食油膩或口味過咸過重,都會損傷脾胃。程老不喜好肥甘厚味之品,日常以粗茶淡飯為主。他還強調,清淡不僅只是指的口味清淡,情志也要「清淡」,慾望不要太多,對挫折失敗不要看得過重,要清心寡欲和淡泊名利。

■吃暖食

程老介紹,所謂暖食,即熱不灼唇、冷不冰齒。生冷食物易造成脾胃被寒濕之氣困擾。生冷的食物不是我們認為的冰激凌、冰棍等,其還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和涼拌的菜肴,以及性寒涼的食物。暖食不僅可以溫暖脾胃,還能增加其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程教授還喜歡喝熱茶,甚至夏季消暑解渴也是以「熱」制「熱」。

■餓才吃

程老,對於養生而言,形成規律的飲食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沒有食慾時勉強自己進食,或過分強食,則會使脾胃受傷。正確的做法是進餐時,問問自己:你真的餓了嗎?餓了才吃,不餓則無須勉強自己,儘可能地讓身體既不處於過飽的狀態,也不處於過飢的狀態,但應力求三餐為主餐,餐外不過多吃雜食。

■食不言

程老說,食物具有自己的靈性與性格,在進食時,必須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搭配,因此要做到「食不言」,心平氣和。如此,脾胃才不會受到過怒、過喜、過思、過悲、過恐的負面情緒影響,它消化食物、運化精微、化生氣血的作用才會得到全部發揮。

■七分飽

俗話說「欲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飢與寒」,太飽傷胃,太飢傷脾,兒童如此,成人也如此,吃飯以七分飽為宜。七分飽不僅有利於塑造體型的美,也有利於個人的健康。

■按節氣

程老強調,人在不同的節氣中應選用不同的飲食搭配方法和不同的飲食養生原則,順應天時和人體節律。如「春生」時進食應多甜少酸,呵護肝氣;「夏長」時多喝粥湯,達到清涼解暑、呵護脾胃的目的;「秋收」時多食酸味果蔬,以收斂肺氣、養陰潤肺;「冬藏」之時則應少食生冷,以養藏陽氣等。

│湖南中醫藥大學-劉朝聖、彭麗麗/文,張麗/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旅行乘飛機胰島素別託運
特殊部位的痣需特別「關照」
長假,多個心眼再「買買買」
為什麼要把果汁從嬰兒飲食中毫不留情地「拉黑」?
正常人通過注射氨基酸提高免疫力有風險而沒必要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