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按下轉型「快進鍵」——我國傳統製造業加速邁進「智造時代」

按下轉型「快進鍵」——我國傳統製造業加速邁進「智造時代」

新華社天津9月29日電 題:按下轉型「快進鍵」——我國傳統製造業加速邁進「智造時代」

新華社記者鄧中豪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製造快速崛起,成為一張耀眼的國際名片,但也進入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面對成本、市場等多重壓力,中國製造業如何由「大」變「強」?「智能」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的主動選擇,按下了轉型的「快進鍵」。

紡紗行業是中國的傳統製造行業,也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低利潤行業。面對「夕陽產業」的質疑,山東華興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廣敏卻信心滿滿。

「棉紡業工序多、管理難度大、生產效率不穩定,數字化基礎很差。」胡廣敏結合企業30年的生產經驗,與專業軟體開發商和設備廠商共同搭建了智能化系統,逐步將傳統車間改造成「智能紡生產線」,一舉擺脫了低層次競爭的泥潭。

「轉型以後,我們的優等品率提升了近3成,效率提高了3至4成,訂單家交付周期大幅縮短。同行業1萬枚紗錠需要80名員工,而我們只需15名。」

如果說製造業是個巨人,軸承就是這個巨人最重要的「關節」。如今,智能製造讓這個「關節」更為靈活,也讓中國製造業這個世界巨人,更加強健有力。

同樣是轉型 「智能製造」,瓦房店軸承集團董事長孟偉選擇了自主創新與「收購外腦」兩條腿走路。瓦軸集團曾產生新中國第一套工業軸承,這家老國企如今藉助智能化大潮,使自己「重煥青春」,在國際市場上和巨頭們「掰手腕」。

「以前中國軸承的高端市場被國外巨頭壟斷,自主品牌上千家軸承公司在中低端市場低價競爭。這個惡性循環不打破,整個行業是沒前途的。」孟偉告訴記者,經過大規模技術改造,瓦軸自身的關鍵製造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借著國際市場「洗牌」的機會,瓦軸2013年一舉收購德國有百年歷史的KRW公司。

「我們海外併購,買的不只是企業,更是人才和專利。」孟偉介紹,以收購KRW公司為起點,瓦軸開始大規模「收購外腦」,不僅在歐洲和美國建立起多家技術中心,還用當地人才為瓦軸向「智能製造」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如今,瓦軸不僅成為國內軸承市場的龍頭,其高端產品更受到諸多國際知名廠商的信任。

「自行車可以共享,服裝廠的生產線為什麼不能共享?」劉斌說。

如今,一大批中國企業正探索利用 「共享經濟」,促使傳統行業轉型「智能」。劉斌所在的天津匯智瑞達科技有限公司,正努力探索服裝行業「共享模式」。「共享經濟』是中國服裝行業從『服裝製造』向『服裝智造』轉型的風口。」 劉斌認為,服裝製造業毫無疑問屬於傳統行業,但如通過網路平台實現服裝製造業的「產能共享」,打開普通消費者聯繫製造業的通道,傳統行業也能煥發生機。

一些企業則選擇通過數字化、精益化管理之路走向「智能」。中車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青松介紹,公司打造的精益數字化工廠,大幅提高了生產物流效率,每年單物流一項就節省1000多萬元。公司即將建成一個虛擬電子數據倉庫,「今後所有存儲、查詢和檢索統統可以通過二維碼來實現。」施青松說。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董明認為,製造業正重新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新熱點。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先後出台了製造業發展方案,旨在通過「製造業回歸」確立製造業新優勢。與此同時,墨西哥、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加快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這對中國高端與中低端製造業帶來「前後夾擊」「雙向擠壓」的局面。

在此情況下,只有加速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才能最終突出重圍。

對於目前相對中低端的企業,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實現管理精益化、生產數字化,是其轉型智能製造的前提。愛波瑞集團董事長王洪艷認為,中國製造業同時面臨工業2.0補課和工業3.0向工業4.0邁進的雙重挑戰。對於智能製造,不能僅僅理解為智能硬體和工業軟體的堆砌,也不能追求「一步到位」,應從加強企業精益管理入手,在實現精益管理的基礎上,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孫政才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幹掉太陽旗》書摘:拆穿謊言
「大氣激光眼」科研項目正式落戶西藏
精益管理是智能製造的基石
一箭三星發射成功!中國火箭王者歸來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