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大家都不承認南明是明朝的一部分?

為什麼大家都不承認南明是明朝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明的存在,甚至以為只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小國。實際上,南明存在於1644年—1683年間,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歷經四帝一監國。

嚴格來講,南明既然不是清朝,自然算是大明帝國的一部分,但是南明與東晉、南宋相比歷時太短,地盤太小,難以相提並論。東晉、南宋都享國百年以上,雖然在軍事上不如北方強盛,但在經濟和文化上都超過北方,歷來被視為中華正統。

而相比之下,南明在朝政上幾乎沒有正式的、穩定的行政體系,在地盤上沒有穩住半壁江山,在文化上也沒有建樹,南明雖然傳了四帝,但最長也只有十九年。

南明的內鬥嚴重,從弘光到永曆,從建立之初到滅亡,先是閹黨與東林之爭,後是對歸附的起義軍的貶低和不信任,政治黑暗,腐敗,內訌不息,辜負了大明遺民的期望,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嚴肅的歷史學家,也把南明視為清初地方割據的小政權。

1644年 清軍入關

南明歷經弘光、隆武、魯監國、永曆四朝

弘光政權

1644年,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年號弘光。

在此期間,南京內部出現擁潞王(朱常淓)與擁福王之爭,最後軍閥勢力佔據優勢,推舉福王為帝。

馬士英和軍閥勢力自恃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餘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餘黨針鋒相對。

1645年,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崇禎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弘光朝廷,急調江北四鎮迎擊左軍,致使面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

清軍迅速南下,兵臨揚州城下。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

隆武政權

1645年,唐王朱聿鍵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

隆武帝即位不及半月,就下詔親征,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政策方針。然隆武不得勢,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裡。

隆武二年(1646)七月,清軍揮師南下。鄭芝龍暗中與清軍洽降,撤兵還安平鎮。福建門戶敞開,清軍長驅直入。

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

隆武帝本人可以說是南明諸帝中最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隆武朝廷復國無望。

隆武帝

魯王監國

隆武元年(1645)閏六月二十八日,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控制了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其政權高度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

1646年六月不戰而潰,朱以海出海至舟山。該政權建立不到一年即告滅亡。

紹武政權

1646年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於廣州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鐭為帝,改元紹武。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李成棟部攻入廣州,朱聿鐭等皆死。紹武政權僅存41天。

永曆皇帝

永曆政權

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

這是南明存在時間最長,有小朝廷樣子的政權。

政權主力是李自成、張獻忠的義軍余部,驍勇善戰,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

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廣東、廣西等諸多將領回歸明朝,各個抗清力量發動了廣泛的攻勢。

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永曆二年(1648)春收復了湖廣、湘桂部分地區。

永曆六年(1652)收復廣西全境。接著北取長沙,東掃江西,收復二州16郡。

李定國

「反清復明」的形勢一片大好,但是……

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

永曆三年至四年(1649—1650),何騰蛟、瞿式耜、張同敞等人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

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政府,轉移到巴東荊襄地區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獨立抗清。

永曆六年(1652),南明永曆朝廷接受張獻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建議,定都安龍。不久,以大西軍余部為主體的南明軍對清軍展開了全面反擊。李定國、劉文秀、鄭成功等在連獲大捷,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恢復到了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兩省大部,廣東、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二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吳三桂與陳圓圓

恢復明朝政權看似觸手可及,但是……

劉文秀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寧戰役中被吳三桂擊敗。孫可望逼走李定國,在寶慶戰役中失利。東南沿海的鄭成功也在漳州戰役中失利。自此,在四川、湖南、福建三個戰場上,陷入相持的局面。

永曆十年(1656年),孫可望秘謀篡位,引發了南明內部一場內訌,敗於李定國,孫可望勢窮降清。

孫可望降清後,西南軍事情報盡供清廷,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

永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軍主力從湖南、四川、廣西三路進攻貴州。吳三桂攻入雲,桂王狼狽西奔,進入緬甸。

李定國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泄密導致未能大獲全勝,南明軍精銳損失殆盡,磨盤山血戰是南明最後一次機會。

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緬甸國王將桂王交於清軍,

次年四月桂王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七月,李定國在勐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而死。

永曆悲歌:吳三桂處死永曆皇帝之地

曆數南明四朝,失敗都是來自內部的不團結,晚明的黨爭並沒有因為外敵的入侵而消失

大敵當前,閹黨和東林黨之間、朝官與義軍之間、不同義軍之間矛盾重重,內訌不斷,即使沒有外敵入侵都不能長久,又焉能對外?

其實,對比東晉時期的「五胡」和南宋時期的金國,滿清的實力是最弱的,所謂「人不過八旗、馬不過萬匹」。

弘光時期山東、河南一帶並沒有滿清的大軍,當地的民兵武裝已經穩定了地方的局面,請求南明北上,而此時南明內訌正烈,竟然無人去接收。

這樣的朝廷,又焉能視為與大明並肩而立的「南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曾說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比肩牛頓、達芬奇、特斯拉、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呢?
為什麼秦國太后可以在丈夫死後有情人,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和嫪毐卻為秦始皇所不容呢?
宋朝包青天是否真的有把尚方寶劍和一口鍘刀,是否真的斬鍘過皇親國戚呢?
抗日戰爭中,日本為什麼不使用繳獲到的中國武器?
下場比較好的「亡國之君」都有誰?

TAG:小曾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