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節目如何成為剛需?「寓樂於教」的《漢字風雲會》示範文化節目的進階創新

文化節目如何成為剛需?「寓樂於教」的《漢字風雲會》示範文化節目的進階創新

看電視

今年暑期,浙江衛視的《漢字風雲會》掀起了以小學生家庭為主的全民收視熱潮。文化類節目怎樣成為「剛需」?綜藝節目如何變成實打實的課堂?《漢字風雲會》為文化類節目的創新、綜藝節目教化功能的進一步挖掘提供了示範。

文 | 江來

文化類節目的井噴,成為第三季度衛視綜藝的一大景觀。

暑期,一檔名為《漢字風雲會》的全新節目在浙江衛視開播,這檔節目以漢字這個傳統文化的根基為載體,以「提筆忘字」的社會痛點為突破點,用趣味性融合知識性的方式,將電視節目變為語文課堂,在暑假掀起了以小學生家庭為主的全民收視熱潮。

這檔節目背後的製作方實力文化,是文化類節目製作的領軍者,在此之前,早已通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大會」系列節目磨練,積澱了獨到的文化節目生產法則。雖然同樣聚焦漢字,《漢字風雲會》的形式、規則、元素甚至創作訴求都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截然不同,實力文化也在探尋漢字類節目的另一種表達。

如果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還在圍繞漢字聽寫展開一場極具觀賞性的頂尖賽事、帶領觀眾在充滿緊張感的競技中領略漢字之美的話,那麼,《漢字風雲會》對綜藝功能的顛覆意義更大在總導演關正文看來,相較於綜藝節目,節目更重的屬性是「課堂屬性」,甚至成了一種剛需,很多老師、家長反映,這檔節目成了孩子們暑假必看的節目。

(關正文)

「把綜藝變成了實打實的課堂」,「寓樂於教」的首次嘗試

時下,圍繞傳統文化做文章的節目數不勝數,文化似乎成了提升節目品質的一把利劍。但多數綜藝節目只是將文化融於娛樂性遊戲、體驗中,文化相關內容被碎片化呈現,娛樂仍是最主要的屬性和功能。《漢字風雲會》則與這些節目明顯不同,用總導演關正文的話說,是「把綜藝變成了實打實的課堂」。

從節目的創作和觀眾反饋來看,《漢字風雲會》就是滿足孩子剛需的一個課程,「這個課程又是全程娛樂的,孩子們接受起來沒有障礙,笑著把這個課就給上完了。這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自己設計娛樂節目也從沒有敢設想過,這真的就是課。」關正文笑稱,這甚至不是寓教於樂,而是「寓樂於教」,這種將教育功能置於娛樂功能之上的創新,對於專註於文化節目製作的他而言,也是第一次體驗。

一檔綜藝節目如何成為剛需?關正文總結:

首先,每堂課50個漢語辭彙,實打實的系統性教學,從常用易錯,到生活用詞,到優雅拓展辭彙,全程高效率學習,沒有一分鐘是浪費的;

第二,這個學習過程又是超級輕鬆、超級有趣的。任何優秀老師都沒有辦法營造出這樣一個學習場景;

第三,所有綜藝娛樂元素全部為內容服務,全程爆笑,但仔細想想,又沒有廢話,「添亂組合」混餚視聽,打的全是知識軟肋,有助大家夯實基礎,加深記憶。

節目甚至打破了傳統的以「集」為單位的劃分方式,改為以「課」為單位,首播即為第一課,每周播出一課,每堂課70分鐘、50個漢語辭彙,12課下來共600多個字詞,信息量很大。而相較於課堂教學,這種在歡樂中完成字詞學習的效率上明顯更高,學生看完之後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穫。「這要是英語考級,差六百單詞就差出兩級了。如果一個孩子在暑假上了這些課,另一個孩子沒上,開學就看到差距了。」

「這是最好的語文課。」關正文呼籲,全國都應該拿這檔節目當科教範本,豐富課堂手段,讓漢字學習更加高效。一檔節目被老師、家長、孩子認定為是剛需課程,是實用的語文學習課堂,「開播那一天,我就覺得值了。」

直擊提筆忘字痛點,「全國人民一年一度溫習書寫的儀式」

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漢字風雲會》的進化,能看到實力文化在漢位元組目類型的深耕。作為最早一批將文化類節目帶入主流觀眾視野的製作公司,如今面對洶湧而來的文化節目新興製作力量和愈加豐富的新品類,實力文化仍然專註於在漢位元組目領域的挖掘和創新。

因為在關正文看來,當下文化普及、漢字書寫的整體水平仍然不容樂觀,而漢字本身的重要性也需要得到重視。不僅提筆忘字、錯別字橫飛、辭彙匱乏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通病,而且,漢字文化的魅力也需要進一步釋放。

「我們現在常用漢字的數量、常用辭彙的數量都是不斷窄化的。這並不符合今天的文化現實。現在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講,早就脫離了文盲階段,普遍享受了中等教育,大學普及率也是歷史新高,加上互聯網對語言生命的激活,漢語處在重新煥發生命的節點。這時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辭彙增加更微妙、準確、生動的表意能力,就是必然的。」關正文表示。

因此,《漢字風雲會》搭建了漢字趣味教學課堂,讓全國各地的五年級小學生展開一場場關於漢字的較量和挑戰。而實際上,節目的目標受眾不單是處於義務教育階段、有識字剛需的學生,更覆蓋全家庭甚至全社會。

在錄製現場關正文曾做過一次調查:問180位小學生,有誰覺得爸爸媽媽會寫的字比你多?只有三個人舉手。他頗有感觸,如今五年級孩子正常的書寫水平遠遠高於成人平均水平。

節目 「比不過 『熊孩子』,重新上小學」的口號,也是在提醒成年人重拾書寫。「我們希望這個節目能再次成為全國人民一年一度溫習書寫的儀式。」這也是這檔節目一大價值所在。

融合綜藝元素、人工智慧、短視頻傳播,文化類節目的再創新

與以往漢字聽寫節目側重於生僻艱澀的漢字考察不同的是,定位於「剛需」課堂的《漢字風雲會》更接地氣、更講求實用性,常用易錯詞、應知應會詞佔據最大比例。據關正文介紹,「我們仔細甄別了現在用不上的僵死字詞,希望能在全面改善聽寫節目大眾溝通的基礎上,拓展大眾語詞的寬度。」

易錯詞在生活中的應用範圍更廣、使用頻率更高,節目也重點對這些常用字進行了辨析。採訪中,關正文便隨口舉出了一系列易錯詞的例子,如「貿然行事」還是「冒然行事」,是「各行其是」還是「各行其事」,是「形跡可疑」還是「行跡可疑」,是「甘拜下風」還是「甘敗下風」等等。

節目也採用了綜藝化的方式對這些易錯字展開辨析,強化記憶。節目組邀請「開心麻花」的演員胡鉑和李岱,組成「添亂」組合,看上去混淆視聽、笑料頻出,營造了快樂學習的氛圍,實際上他們的混淆視聽都在直擊知識軟肋,搞笑中更容易讓觀眾過目不忘。這也是節目強化趣味性、可看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節目還與時下流行的人工智慧巧妙結合,豐富了看點。《漢字風雲會》中所有題目都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旗下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咪咕靈犀出題,傳統文化與熱點科技相融合,使得漢字類節目的內容形式實現了創新。而人工智慧也充分發揮了精準捕捉常用書寫軟肋、應知應會空白點的優勢。

台網互動,是綜藝節目制播的流行趨勢,傳統文化類節目也越來越注重拓展傳播渠道,通過電視和互聯網兩大媒介擴大文化傳播效應。

《漢字風雲會》在這一方面也有所突破,除了常規在台網平台播出的70分鐘正片外,還製作了遊戲短視頻《考你個字》,只給出常用易錯詞面的兩個選項,並且用貌似有理的解說混淆視聽,接收的人只要答錯,就被調侃需要重新上小學。這一短視頻在成年人中廣泛傳播,與節目形成良性互動。

昨晚,《漢字風雲會》收官,「年度漢字能手」被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四小學的毛欣怡摘得。

這檔「寓樂於教」、滿足剛需的節目,為文化類節目的堅守與創新、綜藝節目教化功能的進一步挖掘提供了示範。關正文對《漢字風雲會》的打造目標是一年一度的全民漢字書寫儀式,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文化類節目生產者對於堅守傳統文化傳承的信心與決心的一種反映。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視 的精彩文章:

譚元元長文記錄最難芭蕾挑戰,《我們來了2》以提升文化品質為創新著力點
清洗繼續!微博大規模清除美劇、美綜、韓劇視頻,含關鍵詞ID也要改名

TAG:看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