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長城西部一道完備的防禦體系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長城西部一道完備的防禦體系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嘉峪關是長城九邊中最西部的一座重要關隘。這座始建於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的防禦工事,建立在被稱為河西咽喉的地方,是明代防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前線。所以,嘉峪關是一座完備的防禦體系。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瓮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

同時作為長城的重要關隘,嘉峪關除關城由內城、外城、羅城、瓮城、城壕組成之外。還向南北兩翼延伸,形成一道全長約60公里的長城防線。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可謂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從嘉峪關向北,距離關城7.5公里,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一座明代烽燧成為整個防禦工事的第一道預警器。在土夯築城牆的保衛中,在討賴河天險的屏蔽下,這座被後人成為「長城第一墩」的烽火台時刻緊盯北部的煙塵,準備隨時向嘉峪關關城進行預警。

與東部長城,尤其是八達嶺長城上的烽燧不同。或許是拱衛京師的緣故,八達嶺的烽燧不僅是預警設備,更是軍隊的囤積地,所以每一座烽火台的制式、大小與駐守官員的品級密切相關。而長城西部的烽燧,雖然也有駐守的士兵,不過寥寥數人,所執行的任務也是釋放火光和狼煙進行預警。明代預警是按寇邊的敵人數量來劃分等級,在進行相應的應對。

按照明代規定,五十騎為一等, 五十騎至百餘騎為二等, 百餘騎至五百騎為三等, 五百騎至一千騎為四等, 千騎至三千騎為五等, 三千騎至五千為六等, 六千騎至一萬騎為七等。對應的是:一等,烽火一把,起火一枝; 二等,烽火二把,起火二枝; 三等,四等,五等,六等,俱如數而加。 而且不同方向的敵人,則白天用不同顏色的旗幟,晚上用不同顏色的燈來作為預警。

嘉峪關向南是綿綿群山,在當地被稱為黑山。最初,因為此處山勢險要而沒有修築防禦城牆。之後,擔憂有敵人繞過黑山實施迂迴,於是就利用夯土和磚石相結合,修建了大約7公里的長的城牆抵達黑山之下。在沿著一道45度的陡坡修建了一道城牆,這就是被後世譽為「懸臂長城」的長城。

在向南修築了「懸臂長城」,向北完善了城牆結合烽燧的工程之後,嘉峪關就從原先的孤零零的一座關城,成為一道立體防禦工事。在之後的歲月里,守衛在中國的西部,保衛西北不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擾。當然也割裂了漢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以至於後來韃靼的俺答汗和三娘子不得不將擄掠的鐵鍋也作為重要戰略物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古代打仗關鍵靠大將「單挑」?其實斗陣之風只有幾百年
中國新型核潛艇已交付:早在2013年就已經研製成功
中國購買英國LR7深潛救生艇:是因為中國造不出來嗎?
AI322渦扇發動機:是寫錯了標籤還是穿了「馬甲」
印度國產武器變「生猛」?三大國產武器瞄準東方的對手

TAG:唐風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