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校出身有卵用,據說很多人都丟了本職專業?

名校出身有卵用,據說很多人都丟了本職專業?

周圍接觸到的一些名校畢業生學校和院系有挺好的資源,並沒有從事自己專在的行業,想了解他們都是為什麼做了這樣的選擇,以及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承擔了什麼風險?

清華大學@曹政:本人80%+的大學同學沒有從事本專業,從事本專業的是少數派。大約半數多是在IT行業,其他金融較多,法律,珠寶銷售等領域都有,大多有所建樹。而本專業是工程力學。

知乎@梁其偉鏈接:http://dwz.cn/37rIxF

先上出新手村時的裝備圖,是一疊紙:

清華建築系,後來申請出國拿了14所名校offer,耶魯大學設計研究生,畢業拿了幾個國際top建築事務所offer,正要沿著好學生的路子在美國某事務所拿高薪offer,拿綠卡,生娃時——突然一種極度疲憊和厭惡的感覺襲來,一個月之內改變了選擇,回國創業,吃泡麵,地下室辦公,開始把上學時自己獨立做的小遊戲《雨血》系列拿來正經作為創業項目開始創業。父母傻了,頭兩年在老家不敢跟親戚說我在北京幹什麼,多少錢工資,因為那時候沒拿工資……

四年後,目前的裝備,一家只有60+人,年利潤幾千萬的遊戲公司,而且之前融資不多,我個人仍然>50%。錢倒是無所謂了,其實比行業里做的好的還差得遠。但是最大的樂趣在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把以前自己瞎玩兒的劇情,草圖,都正經弄了,上學時無數個不眠之夜,杜撰的虛擬角色,劇情,設定,全都用最貴的團隊和工藝開始鋪,大概明年會逐漸出來。

所以,回想那個關鍵的時候,做了什麼選擇呢?

中國的好學生——沒錯就是我這樣的,就像是matrix裡頭,沉醉在夢鄉中的人類,從小成績不錯,接收著四面八方的讚譽,肩負著越來越重的期望,於是,比起成績普通的同學,更容易沉浸在這種可怕的軌跡而不自知——初中畢業要爭取最好的高中,高中畢業爭取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爭取最好的研究生,出到社會後爭取最好的工作,又體面收入又高又輕鬆最好。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時刻,你窺到了matrix之外的世界,發現世界不是線性的,而是立體的。那些軌道外的東西刺激了你,那麼新鮮,那麼真實,以至於你沉醉其中。但是,強大的外力立刻又將你拉回了軌道——老師對你說,別玩物喪志,以免影響成績,父母對你說,這東西能賺錢嗎?仍走在軌道上的朋友勸你回歸,小心脫軌,當然他們都是真誠的好意。

比如我,大概大三的時候,自己畫了不少虛構的人物,編了故事,又自己編程,繪畫,寫作……做了一款遊戲《雨血》。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在幹嘛,看到我做的同學,大概以為那是哪門選修課的作業。

可是那真的不是選修課的作業,它什麼都不是,只是一些佔用了課餘時間的小玩意兒。而我作為一個一如既往的好學生,當然如所有好學生一樣,「分得清主次」,「看得清形勢」,不務正業可以,當然不能影響了正途。

後來的幾年,一直一邊在當好學生,一邊在偷偷摸摸地做遊戲,好像一個地下黨。但是,學業與作品的區別在於:每門考試過後,你會立刻把知識全忘了,而作品卻越做感情越深,最後,作品中的主角們似乎變成了自己的好朋友。

中間某年,因為做遊戲,導致某科掛科,我保送研究生的資格被取消了。老師惋惜,同學呵呵,家長失望,都是這瞎玩兒做的什麼遊戲害的。但是,難道因為沒保送上研究生就離開那些被創造出來的,如同朋友一樣的作品中的人物嗎?

或者說,因為外人的異樣眼光,就否定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興趣嗎?

Yes!!作為一個好學生,我再次屈服了,當時咬著牙,放棄了做遊戲,努力申請出國,又掰回了正道上,最後申請大成,所有人都慶賀。可是我卻瀏覽著遺棄在某個硬碟里的遊戲工程,有點惋惜,感覺似乎有一批朋友被我背叛了。

而在即將研究生畢業之前,仍然遵循著好學生的路子,做著非常精美的作品集,在求職路上連續得手,不少一流國際設計事務所又都拋來了橄欖枝。 看起來,只需完成最後一步,家長,師長,親友……所有愛你的人就可以徹底放心了——

當然,假如有matrix,那麼它的計劃就得逞了。我放棄了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沿著它營造的幻象繼續走了下去。當然,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也許仍然會收穫鮮花,掌聲,財富,但我唯獨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會不敢再打開我做了幾年的遊戲工程文件,甚至可能會不敢再想起那些我創造的人物,劇情……

因為,如果那樣選擇的話,我就永遠背叛了他們。學業只是幾年的事情,而事業很可能是一輩子,而且越往後,軌道就會勒得越緊。

所以,就在那個時候,也許就像matrix里的neo一樣,選擇了一顆正確的藥丸吧。寧可醒來,痛苦,也不能辜負內心。更何況,多年名校,以及爭取名校的過程,總是經過了更多的磨練和積累了更多的技巧,當時的一個簡單的想法是:不甘心啊,好歹試一次吧。

記得當時是2011年5月25日,畢業典禮,拿了所有證書辦完手續,就當天夜裡踏上了回國的班機。一旦做了決定以後,感覺真的超級爽,突然間發現那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都消失了,而擺在面前的,是無窮無盡的好玩有趣的事情。

當然後面又發生了許多奇妙,精彩,一波三折的故事,什麼徐小平老師啊,丁磊啊,無數大神,大佬,大咖啊……這些npc紛紛出現,如果不是脫離了軌道,人生一定不會過得這麼精彩;當然也有各種危機,什麼賬上快沒錢啊,產品bug啊,法律問題啊,辦公室租金又漲了啊,別人拖欠款項啊,如果不是脫離了軌道,也不會遇上那麼多麻煩。

這是2014年產品上線的發布會,當時20+人,現在已經60+人,很高興能遇到這麼多一起前進的兄弟姐妹。如果不是脫離了軌道,我也不會遇上他們。

這是近期團隊為新作在做的成噸成噸的概念設計(新作未推出因此處理了黑白),許多想法都是以前上學就在腦子裡yy的,現在在用最棒的團隊把想法都實現出來。陪伴了我七年的由我創造的主角「魂」,已經由越來越精良的做工在雕琢,我可以告訴他,我創造了他,我會永遠陪著他。如果不是脫離了軌道,我不會有機會這麼做。

這是我們另一個團隊在做的東西(一樣黑白了),主創在大公司幹了十幾年,業內資深美術大神,憋著一堆想法和設計,向公司申請了好幾次都無法把自己的創意立項,我看過之後感覺碉堡了,果斷勾搭過來,投錢投團隊搞起。居然還能幫別人實現一點東西,當然如果不是脫離了軌道,我也沒能力這麼做。

據說,一個人一生只有三次機會能夠決定自己人生的走向。對於這個題目中所特指的所謂「名校好學生」來說,也許數量更少,但無論如何,對於我來說,那一刻一定人生是我最重要的選擇之一。

最後作為一篇雞湯文,一定要用兩句名雞湯合體來結尾才夠口味:

Follow your heart, fuck everything else.

知乎@全俙西 鏈接:http://dwz.cn/37ryV6

我是北大本科,新聞學/藝術學,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型研究生,文化研究。之前做了一年多時裝編輯,後來開了一家書店和一家咖啡店,因為咖啡店還在裝修,平時打交道最多的是裝修工人和咖啡師,現在本職在一個互聯網創業團隊,因為是一個女性消費類的APP,打交道最多的是網紅和漂亮的姑娘(也因此認識了知乎上活躍著的很多漂亮姑娘,一併感謝一下)。

應該算符合題目的那種,名校畢業,沒有做本專業的事情。

關於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兩個方面。

一是本專業。(為什麼沒做本專業的事情?

因為大學裡的專業其實並不重要,特別是人文社科類,都是一個如何收集信息並且從收集的信息中得到結論的過程。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哲學……都是搭建一個看待世界和事物的框架,在大學裡其實應該學一些看上去很高的理論,很有可能你一輩子都用不上,但是這些高於生活的東西能影響你一輩子。所以在大學裡最好的還是通識教育,就是什麼框架都懂一點,各種框架之間也是相同的。

我大學時選新聞專業因為那時候比較喜歡雜誌,很想做雜誌編輯,但其實做雜誌編輯,難道就不需要懂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批判理論了嗎,都要懂一些的。大學不是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工作技能這種東西,如何做財務報表,如何撰寫起訴書,如何搭建公司人力框架,如何進行風險評估,如何寫一篇特稿,其實都是在工作中如果有需要能夠快速學習的東西,但是怎麼寫一定是訴諸你的知識結構和角度的,光知道寫新聞要先寫導語一點政治經濟哲學都不懂,怎麼下筆呢,就算是寫時尚稿子,也不是我認識幾個牌子就能寫的,得知道當時的文化流派政治事件歷史背景吧。

所以專業並不重要,覺得現在中國大學裡專業分的太清楚對學生的思維限制還是比較大的,北大的新聞學院也教了太多實務操作的課,不太喜歡,怎麼寫稿子怎麼用攝像機,工作之後學就好,大學的時候,就安心教我們怎麼思考怎麼提問怎麼解決問題吧。

教我們一些超越求生的東西,比較好:)

可惜大部分國內的高校做不到。倒是去了港中大之後感觸比較深,導師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問題是什麼?」我答不出來,我不知道我對這個世界的真正好奇是什麼,我只是在大學四年背了很多百度谷歌上一搜就知道的知識拿了不錯的分數,但是卻沒有自己完整的知識框架,太過沉迷於知識以至於失去了會提問題的好奇。好在港中大的學術氛圍很好,在這裡學到的提問技巧一生受用,以後做每一個決定的時候都問自己:「所以你現在的問題是什麼?你想用什麼方法去了解?最後能怎麼解決?」

從港中大畢業後我沒有再坐文化研究方面的研究,但是這個方法論一樣的提問方法卻幫助我做了接下來的很多決定。

二是名校。(為什麼沒按照傳統名校生的路數走?

我猜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大家有一個假設,就是名校學生會比較容易進入大平台,頂級的跨國大公司,國企,國家部門,之類的吧。所以如果去了小平台或者自己單幹會屬於不是名校畢業生的通常選擇吧。這個我之前寫過 類似的問題摘錄幾段在這裡:

上大學的時候靠挑燈夜讀頭懸樑刺椎骨上了一個好大學,自此發現了在一個好平台待著的各種順風車紅利,找工作的時候也指著各種大平台找,出去採訪的時候可以說,呀,我是XXX的記者,對方就會說,呀,XXX,好厲害的樣子呢。就像大學的時候很喜歡聽別人說,呀,XXX大學的呀,好厲害的樣子呢。

是工作了兩年後,發現在大平台待著人比較容易犯懶,享受那種按時完成手上比較專一的任務旱澇保收的狀態,只要提高自己的專一技能,保證整個流水線順暢運作就可以。順便因為大平台的光環讓整個人顯得比較傲慢和假裝很厲害。可是寫稿子恰好是一個門檻不那麼高的技能,想了一下,如果五年之後自己會做的事情仍然只有寫稿子,還寫的不是最好的,那可能挺危險的,特別是萬一哪天大平台不在了。

我惡意揣測一下,很有可能,在大平台待著待著的人,五六年之後發現,呀,怎麼幾年前差自己一大截的人,突然比自己厲害出一大截兒——沒有大平台的人,會比較有動力培養屬於自己的安全感——不依賴於任何金字招牌的真實能力。大學畢業時,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人的市場價值是靠簡歷這種平台決定論的東西決定的,工作了五年的時候,簡歷恐怕就沒有那麼值錢了。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名牌大學的學生,容易成為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卻很少成為時代弄潮兒。一查時代弄潮兒們的來歷,不然是家底深厚資源好的,不然就是起點不高里最積極的那批變數因子。所以到了三十而立的時候,是有很大一批名校畢業生會覺得很失落的,在這個霧霾天空下速度不斷翻倍的時代里,恐怕引起失落的差距更容易被拉大。

當然,上面這些惡意揣測適用的都是沒有什麼一定要堅持的熱愛,並且又把人生當一場戰場能分出勝負的人的。當成功學看吧。

是偶然蛋疼做了個個體戶小書店之後,覺得對我這種本來沒有什麼專業技能的人來說,創業說不定是一種培養技能安全感的方法,從無到有這個過程充滿了瑣碎的找辦公室辦稅務登記盯裝修刨客戶建立制度這樣那樣不入流的小事兒,但是這所有的小事兒容易讓人接觸不同人群和不同的商業邏輯,合在一起能從無到有,而更高層面的創造邏輯創造理念創造產品創造事件是更高級的從無到有。人不再是流水線的一部分,是有可能創造流水線的人,能上能下能前能後能轉身能後空翻比較靈活,比較容易在這個時代涌動的洪流中培養一絲屬於自己的安全感,然後「毫無畏懼」。

上個月在北京跟在香港念書時的導師見面,聊到這個話題,他引用一句蠻感人的話,原話是英文我記不準了,中文大意是:我為我是個牛津的學生驕傲,我驕傲不是因為牛津就意味著成功,而是因為這裡是牛津。

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和承擔了什麼風險一起回答吧。

總的來說我覺得需要做的努力和需要承擔的風險並沒有特別多的地方,因為從大學或者研究院出來之後,無論是不是一樣的專業,基本上都是:

第一,工作是非常專業的舉個例子,之前學的是新聞,出來跑的是時尚口,那麼所有時尚文化品牌歷史也是要重新學起的,和一個剛入行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之前學的是經濟學,宏觀微觀什麼的,出來做的是銀行的風控,那麼風控里的所有專業術語也是要重新學的。從大學到工作,是一個專業更加精細化的過程,更加精細就意味著工作技能方面是需要重新學起的,就算大學稍微打了個基礎,大學就四年,工作是四十年,大家在這個精細化技能面前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沒有太多額外的風險和努力。

第二,工作是非常不專業的再專業的職業,醫生也好,律師也好,也有做助理醫師每天遞手術工具填藥單報銷發票安慰拆遷者等等這些跟專業的核心技能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所謂工作,無非就是用99%對瑣碎無聊的兢兢業業來換取那1%的人前風光。我做時裝編輯的時候,1%的時間是穿的美美的去各大品牌的預覽,99%的時間是像狗一樣問品牌借衣服找攝影師找場地訂盒飯跟模特經紀溝通租車去搞大片拍攝。任何的工作應該都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我們離遠了就看到那1%,離近了才知道,噢,還有那99%啊。我們說的專業技能是那1%,剩下的99%其實只要稍微細心一點踏實一點做起來都不困難的,所以就算轉行,也要知道,那99%其實不難的。別怕。

以上的回答主要還是針對人文社科類的同學,理科工科的因為真的隔行如隔山,可能情況確實不一樣。

知乎@趙周鏈接:http://dwz.cn/37si80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本科。

現在從事成人教育行業,一邊創業,一邊給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做培訓和諮詢。出版了三本書,其中一本要第六次印刷了(每刷一萬本),並出了韓文版。

當年,浙大物理系不在我們省招生,錄取通知書上我的系是土木工程系。

我拿到通知書的當天,就寫了一封信,情真意切要求轉到物理系。114查到浙大招生辦傳真,發了過去。

我是那屆第一個轉系成功的學生。

高中時看多了科普書,對我影響最大是湖南科技社的一套《第一推動叢書》,還有幾個版本的《愛因斯坦傳》和《愛因斯坦文集》。

對物理是真愛。

愛到一個程度,要考研之前,驚醒,發現我就算一切順利走下去——讀研、出國讀博、博士後……未來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一份工作,跟當初吸引我的「物理之美」沒有關係了。

既然左右是一份工作,要麼就找一個回報更高的工作吧。

一天在圖書館學習,接到一個電話,說看我註冊了阿里巴巴網站,要不要再升級為付費會員。我說那是我很久前替我爸公司註冊的,不用了。她說哦那有疑問隨時找她,再見。

我給她打回去,說我快畢業了想找工作,你覺著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怎麼樣。

她在電話那頭說,我只是一個電話銷售顧問,普通員工,不過,我們都覺著我們在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

我寫了份簡歷,投給阿里。那時唯一我能投的崗位只有銷售。一面二面都通過了。三面沒有通過。

我跑到華星樓下等面試我那位HRD,希望再給一次機會。在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見到HRD和馬雲一起走了出來。

馬雲聽了我的解釋,跟我說你先回去吧,明天會再給你電話。

第二天一早,HRD給我電話,說來上班吧。

那是2003年3月。

一年半之後,我帶的小組拿到了人均銷售額第一的成績,在頒獎會上,馬總給大家講了我入職的故事。他說他看好我,因為當年他自己也是這麼做銷售的:真誠,思考,堅持。

……

今年,有一次陪我媽散步,閑聊時她說一直覺著我更擅長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當年我非要學物理,她其實心裡是不支持的。

我說,不是這樣。擅長跟人打交道的多了去了,但學習物理,訓練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能力。

物理,尤其理論物理,信奉的是「這個世界是可知的,是有規律的」,對一切他人看來不言自明或習焉不查的現象,追問一句「為什麼」,並不斷延伸邏輯鏈條,堅持追問下去。

比如牛頓,從「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一直追問、思考,直到把問題升級為「月亮是怎麼繞著地球轉的」,遂成《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

若讀過《費曼物理學講義》,能特別深體會到這一點:偉大的物理學家總是在不斷追問本質,並在現象和本質之間不斷折返,穿越自如。

所以我去做銷售,會不斷思考「客戶到底為什麼要買你的東西」。

所以讓我給新員工教銷售技能,會在具體話術和銷售理論之間,客戶表現和心理動機之間,不斷折返。

……

所以我在成為算是挺受歡迎的培訓師之後,會追問自己:「我教的東西,就其核心知識而言,沒有一條是我原創的,基本都是來自我讀過的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心理學……的書。這些書全買來也就一百塊錢,而企業請我講課是幾萬塊。我的價值到底一百塊,還是幾萬塊?」

——這個問題在幾年後進化成了「如何讓職場人讀一本三十塊錢的致用類圖書,能達到參加同主題培訓的效果」。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實踐,催生了我的第一本書,和各個城市的拆書幫社群。寫書的時候,我希望其中能體現從成人學習現象到成人學習原理、從職場人學習方法論到具體工具的折返,能像最偉大的那些科普著作一樣,又紮實又有趣,又好用又好讀。

……

轉行,最需要的不是及時止損的果斷和重新來過的勇氣,而是對核心能力的識別和轉移。

再看現在的阿里巴巴,那些年我在做的B2B業務,已基本被放棄。

現在的阿里是淘寶的C2C,是支付寶的在線金融……阿里也早就轉行了。但你看任何一本寫阿里寫馬雲寫淘寶的書,都能看到它轉行背後一脈相承的東西。

至於我的物理夢,我仍然跟老婆講起希格斯玻色子和LHC和《生活大爆炸》時眉飛色舞,但我清楚,我這輩子不可能再成為像牛頓、像愛因斯坦、像波爾和費曼那樣的人了。

「儘管有時我還是想做一個非常不同的人。不過,我不再努力把這些不切實際的願望變成現實了。」

「成功的人生並不是在行動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恰恰相反,只有行動、實踐、質疑、再次行動,你才能發現自己是誰。我的經歷就是這樣。我的個性一部分來自遺傳,一部分來自早年的經歷,但直到我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後,它才最終成型。」

「我現在覺得,人生,就是對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個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擅長做什麼,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種個性的階梯,在此過程中逐漸證明自己、發現自己。」

——查爾斯·漢迪《思想者》

知乎@狸醬 鏈接:http://dwz.cn/37rAmX

我校友圈一直流傳一個神奇的傳說,主人公是一位金融學院(已不可考證)的前輩(流傳版本太多已經分不清楚是碩還是博)。

故事的開始,男主和無數其他前輩一樣平淡無奇地在陸家嘴搬磚。

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雞晚,累得性生活不能自理自不要提。

更過分的是早幾年陸家嘴周邊吃飯太坑爹,貴,慢,還巨他喵的死難吃。

於是某日這位前輩不知緣起何故,反正就是衝冠一怒爆炒了上司爆炒了公司,然後挽起袖子下堂炒菜乾起了飯館,做起自己昔日戰友的生意。

因為對客戶需求有切身之痛,該前輩的快餐量足質優價廉還送貨上門,靠著口碑在民工群間傳播迅速,叫好又叫座,自然賺得缽滿盂滿。

據說他遠早於昔日戰友們跨過年入百萬的門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幹啥都要趁早,跪安。

@知乎,莫寒莫得,奮進的島民

答主是復旦大學 藥學專業本科畢業 現就職於投資銀行 (中國其實無名校可言,教育方式大體一致,按部就班而已) 看了大部分的回答,各有各的表達和想法,學校教育不一定非要嫁接到職業路徑上。

說一句廢話就是:學校教育可能會給你一個思路和一個平台,如果幸運可能你找到自己一生的興趣。但是大多數都是給你個雙證而已。

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但是我按照自己的思維回答一下,可能沒有自己思路的同學們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也只是參考一下而已。

******你是否把學校教育和工作聯繫到一起,如果是,這個問題就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了。 我學習的是藥學專業,是的藥學,不是醫學,不會是醫生,如果在醫院就職,那麼只能去藥劑科或者是醫院藥局,按照職業路徑來說,沒有更寬和更深的發展,但是收入相對來說是OK的,工作壓力也較小。

其次就是研發等工作,當然了要等到博士畢業才可以,我的朋友目前有在本校讀博一的,交通大學讀博一的,中科院上藥所讀博一的,轉行的其實只有我,但是這是小概率事件,整體看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做自己學習的專業。在中國更多的人會選擇做專業對口的工作,因為社會就是這樣的的,供需導致的。

那麼為什麼大家要在這個環境下選擇自己的路線呢?

以我自己為例子:

我高中的時候,看電視基本都是財經新聞,股市大盤,一方面是受到家父影響,一方面是自己感興趣。 但是高考前,家父一直讓我學習法律專業,目標是北大和人大。我覺得異常的枯燥,而且天朝這個法律環境,不是很讓我從事這個方向的工作,大體工作的時候進體制內,按部就班的工作,平淡無奇。當然這是當時的不成熟想法。

重點是,shit,考試成績不佳,最想考的是復旦的金融和人大的經濟,結果居然腦殘的報考了復旦的藥學專業,很長一段時間很難理解,雖然我興趣廣泛,但是對於一直在實驗室泡著的環境,還是有所厭惡,大學前三年就是不痛不癢的做實驗和上課而已,考試考試考試,甚至在大三的時候考了GRE和T,不過成績一般G是1380,T就不說了,但是還是處於迷茫期,不知道未來怎麼走自己的路,畢竟是專業藥學,考G和T也是為了出國讀書,當時覺得耶魯大學很好,可能受平時看公開課很多都是耶魯大學的影響,其實牛逼的是哈佛和牛津的,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在開頭我也說了,大學可能給你的是: 一個思路 一個平台 一個視野 一個愛情 一個知己 亦或是一個指路人 在大學很迷茫的時候,遇見了一個指路人,同級的,很有自己的主見。

題外話:不管是清華的還是北大的,亦或是復旦的還是交通大學的,或是浙大等等 中國的孩子,有自己主見和制定好自己路線的是極少的,大學虛度和無意義度過的是大多數。 所以不要誇大名校或者是牛逼專業,大多數都是一個平台而已,而自己是舞台上的豬腳還是小丑或者是幕後搬凳子的,都在於自己真的要做什麼,自己想要得到什麼。

正題:此指路人是北方某省會城市牛逼的高中過來的,清華分數線以上,估分失誤,此處勿噴,因為很多復旦的孩子分數是可以去清華的。

此男,多毛,中等身材,目前就叫多毛哥,多毛哥藥學專業,愛好金融,平時做大盤的解析和評論,做一些投資公司的兼職工作,其實當時賺了不少,遇到的時候我也覺得多毛哥就是個奇葩,他的目標就是能在復旦畢業就可以,之後的路自己已經計劃好了,對於當時的我,遇到這樣的人,是完全衝擊到的,他當時在考CPA和FRM,而T和G早就準備好了,看美劇是不用字幕的,每天是要去練習口語的,每周和毛子們出去開party,除了金融就是英語。

記得多毛哥和我說的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你真的要做該死的藥學工作嗎?銷售或者是研發,此處沒有鄙視藥學以及相關工作的意思,如果你不想的話為什麼不做自己喜歡的金融!!!!

當時是大四,我已經找到了實習的公司,當時全球第二大葯企,GSK中國上海的辦事處,做一些比較基礎的工作,更多的是打雜,但是英文用的比較多,成長來說就是學會了看人臉色,just a job。

多毛哥,這麼一說,我內心十分的痛苦,當你在認為自己專業中,掙脫出來是很難的,尤其是在大四的時候,實習有了,以後可以爭取留下來工作,薪水還是OK的,那麼真的要換嗎?

我大約掙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只和我談了一次,沒有所說什麼。而是行動上給了我一個指引。後來在實習的時候我就開始準備了SAC考試和CPA考試,最後畢業的時候,我有復旦的雙證同時有SAC和CPA(會計和審計)的證書和成績。 藉助復旦的招聘會和日常網上的收集,在畢業後找到了一個券商上海總部的工作,原因是復旦畢業+有SAC和CPA(會計和審計)的證書和成績+熱情和興趣。

投行類的工作並不輕鬆,更談不上高等,最不貼邊的就是高尚,此處不多講。但是有了興趣會顯得工作沒有那麼辛苦和乏味。

工作2年後,跳槽到外資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工作,離職的時候,CPA持證+FRM持證+CFA I。

其實挺累的,考證加上工作,所以建議轉行的孩子提前做好準備,最重要的是興趣讓你認為辛苦和忍受都是值得的。

知乎@周桐鏈接:http://dwz.cn/37rEzo

高曉松。

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跨專業理由:

才華太耀眼,父母過於開明,區區專業對口已經體現不出自身價值,耽誤不起時間。

毛澤東。長沙師範,跨專業理由:

師範院校對口就業只能出來教書匠,臭老九,絕對出不來偉大的導師,偉大的舵手,偉大的領袖。

希特勒。學校未知,跨專業理由:

對口去做畫師只能畫畫裸女,向日葵,漁船,青苔,而在地球儀上畫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版圖,才是最牛逼的繪畫,才是最頂尖的美術。

馬雲。杭州師範,跨專業理由:

英語老師不過是他自建杭州第一個英語角時為了讀懂梵文,掌控法壇的一個便利身份,就如吳用發跡前的學究一樣。當他梵文貫通,舉牌施咒,急急如律的風口便使他瞬間平步青雲。

90年代的歌壇,30年代的中國,30年代的德國,本世紀初的大陸,都有著普遍存在的痛點,你踩上了,就發達了。所以,讓我們一起拿學分,找痛點吧。

痛點在哪,精英就在哪,痛點在哪,領袖就在哪。專業對口算個屁。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is: To be able at any moment to sacrifice what we are for what we could become.」

免費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RM考友論壇 的精彩文章:

8大高薪崗全在金融圈,連美工都年入60萬,證監會都不能忍了
我為什麼選擇金融業?聽聽摩根大通最牛實習生怎麼說!
華爾街薪酬全劇透,薪資最高的竟然是這個專業…
陸家嘴汪:上班講fof,下班騎ofo
我為什麼要考FRM!因為窮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TAG:FRM考友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