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終於輪到95後被鄙視了,可他們好像不在乎……

終於輪到95後被鄙視了,可他們好像不在乎……

1、95後也成了「垮掉的一代」?

前幾天有一則社會新聞傳得很熱,講一個98年出生的女孩「很文靜很漂亮」,但因為身為客服的回訪態度不太好,被老闆批評了幾句,剛入職不到兩個月就辭職了。

在離職申請表的原因一欄,女孩寫著「我要像風一樣自由」,老闆將其PO上微博,感慨道:「現在的年輕人啊!說不得!」

至此,這都只是一則簡單的職場日常,直到這個不尋常的辭職理由被記者冠以「95後」的關鍵詞做了報道,標題定為《95後剛入職女孩挨批辭職:「我要像風一樣自由」》,招來了一波媒體轉載,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新聞原文稱,獲得網友點贊最多的是批評女孩的聲音,「說句實話,不敢聘用95年98年這種小年輕……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還要求高……」

得,還是「這屆年輕人不行」的老套措辭。什麼不願意讓座就是沒愛心,不願意加班就是對工作不負責,不主動跟領導搭話就是不會與人相處……總之,95後就是「啥都干不好、心氣卻比天高」的加強版。

可小編不信邪,隨手點開幾條相關新聞,發現底下根本沒多少「不敢聘用95後」的評論,反而有很多人覺得:年輕人嘛,根據自身條件對現在的工作進行取捨,沒什麼不好——

等等,這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吧?幾年前刷到類似新聞確實有蠻多「小年輕不負責任」的聲音,怎麼現在的口徑這麼溫和了?

說出來可能有點虛,但這確實是個挺大的變化。在國民素質提升、信息愈加對稱的今天,掌握互聯網話語權的人們對年輕人沒有以前那麼嚴苛了

或許是出於對集體主義的反思,更多時候,網友說起95後怎樣怎樣,只是單純指這一個年輕人本身,而不是把這個年輕人的某一點歸納為一個群體符號。

2、每一代都曾是「垮掉的一代」

同樣在這條新聞下,有人發現了問題所在——

是了,不止95後會用這麼一個主觀的理由辭職,95後的前輩們也會。追求自由也好,特立獨行也罷,都是每一代年輕人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可能隨著年歲增長,有的妥協了有的還在堅持,但無論怎樣,其他人都沒有立場去指責。

可惜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明白,70後說80後自私、80後說90後腦殘,我們總能看到拿個例代表整體、對下一代持否定態度的上一代。

他們在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後,對緊跟著長大的這輩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偏見,這些偏見彙集成一個共性的標籤:垮掉的一代。

印象中,最早批判80後是在1993年。

改革開放後,作為計劃生育國策下出生的第一代人,80後的成長曆程不同以往,講究物質又異常孤獨。很多「大人」認為,家有父母和四位老人的80後必定是被溺愛的、毫無獨立自主能力的。

於是,一篇對比1992年中日少年在草原探險時表現的報告文學橫空出世,題為《夏令營中的較量》,講述日本小學生如何優秀,生病了硬挺著走到底;中國小學生如何不堪,病了馬上回大本營睡覺。

通過一系列後續被證偽的對比,作者發問:「假如,中國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備競爭力,中國能不落伍?」

這個沉甸甸的問號使《夏令營中的較量》轟動全國,教育界據此展開了大規模討論,一些地方媒體也紛紛開闢了專欄,一時間,這代人的成長成了國民關注的話題。

有人依據美國二戰後的「垮掉的一代」,把國內這代人也稱為「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xx後」這種以年代定義的群體名稱也隨之出現。

心疼這群80後,從記事起就常常聽見社會對他們的批評,於是工作後總是小心翼翼,唯恐被認為是垮掉的那群人。

沒幾年,這些責難又都轉移到了90後的身上,只不過換了新的說法,「非主流」、「腦殘」、「哈韓」、「炫富」一度成為90後的標籤。

然而他們好像選擇性地遺忘了一個事實——那些染髮燙髮、化詭異妝容、穿奇裝異服的出格打扮80後也有,只是當時的網路不夠發達,人們對於年輕人細枝末節的關注並不是太大。

有人說80後是互聯網的養子,90後才是互聯網的親生子,但從「垮掉論」來看,90後更是網路暴力的第一批受害者。

不過相比之下,90後還是很幸福的,因為前有80後擋風遮雨,後有00後攜手背鍋,最近還莫名其妙多了一個95後,致使群體傷害減半,現已徹底從批判名單上消失了。

3、「代際鄙視鏈」斷在95後

上面說到95後在時代迅猛發展的節骨眼上跳出來背鍋,但實際上,95後也不知道這個說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明明前兩年大家都還是90後啊」。

關於為什麼劃分標準從10年一代變成了5年一代,主流的猜測是90-94年間出生的人三觀趨近成熟,普遍已經成家,在自己的領域裡也有了一定的成績;而95-99年出生的近兩年才開始走向工作崗位,自然更容易被「找茬」。

80後、90後的輿論受害史告訴我們,很多批評者似乎難以分清個人和群體,也有意無意地模糊兩者,經常依據一些極端事例來否定整個群體

一個80後不會做飯就說「這一代人五穀不分」,一個90後開豪車就說「這一代人物質拜金」,一張95後接吻的照片就說「這一代人性早熟」,但其實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某一代未成年的「失敗率」高於前人。

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集體構陷,也是代際戰爭的一種體現。究其原因,或許是為了爭奪有限的社會資源,或許是對國家的未來太過擔憂,又或許只是老司機看不上小年輕的無知。

這裡頭也存在一條鄙視鏈,只不過鄙視的本質是年齡;那些所謂的毛病並不是哪一代人的通病,而是年輕人的通病。

喜聞樂見的是,現在這條鄙視鏈在95後這一代幾乎要斷掉了。正如文章開頭的辭職女孩,我們看到關於95後的新聞時不再一邊倒地批判,也會對他們抱有肯定的態度。

一個重要原因是曾經的受害者並不全是報復者,還有很多人在試圖扳正社會上的認知偏差。

這得益於80後、90後素質的提高,可以從同理心來看待95後的選擇、調整與95後的相處模式,讓他們在客觀環境下遭受的壓力沒有前兩代人的大。

另一方面,95後自身也並不在意這些代際割裂。面對外界對95後特徵有意無意的放大,他們是沒有多大代入感的,聽到別人說「你們95後怎樣怎樣」,他們的反應只會是「啊?我沒有啊」。

潛台詞是——麻煩不要以偏概全,可能會有這樣不堪的95後,但他並不能代表整個95後群體,更不能代表「我」

95後跟批評他們的人吵不起來,更不屑去diss下一代,也就是說,只觸及表面的代際差異已經越來越不能引起戰爭了。

4、下一個集火對象仍是最年輕的

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70後、80後、90後真有明顯的差異嗎?

目前看到最能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答案是分兩個角度闡述的——

從物質生活的角度上講,是的。

從精神生活的角度上講,部分是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受客觀的社會文化發展與主觀的成長經歷影響,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碰到一大堆專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問題,社會心理往往還很相似,跟其他年代出生的人有著顯著不同。

70後兄弟姊妹眾多,覺得家族團結是最重要的,於是看不慣80後作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80後有了一定的閱歷,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了,於是看不慣90後的淺薄與狂妄……

很明顯,這些差異要麼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的,不可強行復刻;要麼是經歷了歲月洗禮、由時間打磨出來的,本質上可以消除。

所謂70後、80後、90後的差異其實也只是年齡上的不同。

我們看到,被稱為「垮掉的一代1.0」的80後,在抗洪前線、北京奧運、地震救災彰顯出了不輸前人的風範;被稱為「垮掉的一代2.0」的90後,也迅速成長起來,活躍在互聯網一線,為社會先進事業發光發熱。

甚至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95後,也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調言語自由、推崇人人平等、包容邊緣人群、注重版權意識……

前人總比年輕人成熟理智、年輕人總比前人活潑開放,這是所有人到自己這個年紀時要背負的使命。

現在看來,既然95後沒有實質上的錯誤、還有著那麼多可取之處,那為了引起爭論、生生造出個「95後」熱詞的做法必然會不受人待見。

然而,社會輿論是需要靶子的。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著要消弭代際割裂,但短期內並不能達成。

相信就算以後沒有「xx後」這種說法了,新的鄙視鏈也會出現,最飽受爭議的還是市面上最年輕的那批人——前輩們在方方面面表現出了頹勢,被中年危機推動、不得不開啟自我保護機制。

這不是他們的問題。因為等時代發展了,比95後更年輕、吸收了更多先進智慧的人出現,當95後也被「新新人類」包圍,應該也會由衷流露出同樣力不從心的無力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冒險島2:緩解「中年危機」之外 遊戲在「後喻時代」的新意義
90後醫生自殺,揭國內麻醉科真相:為你「保命」的醫生,其實一直自身難「保」
我們這些沒錢的大多數,憑什麼總要被嘲笑?
在霸屏的「大女主戲」里,我們「逼死」了真正敢於反抗的女性
今天,紐約時代廣場被一個中國品牌佔領了!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