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破物理規律的怪石頭

打破物理規律的怪石頭

驚奇檔案

如果將一塊巨石放在光滑的斜坡上,會發生什麼?毫無懸念,在重力的牽引下,這塊石頭會從山坡上迅速滾落。然而,在印度有一塊巨石,像練成了「金雞獨立」的神功一樣,能長達1200年之久懸在半山腰,它就是位於馬哈巴利普蘭的「克里希納黃油球」。

奇怪的石頭

一個大的地面接觸面積對於建築的穩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胡夫金字塔,塔底面積達52900平方米,上尖下寬的結構也有利於它的穩定。而克里希納黃油球外形是球形,重量超過250噸,高度、寬度約6米,但它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只有約0.4平方米。它屹立的地方也非常特別,不是水平面,而是在一個很光滑的岩石斜坡上。想像一下,在斜坡上放一個球,受重力的牽引,它會很快滾下斜坡,但一個球形的巨石竟然可以在平滑的斜坡上矗立上千年。

據推測,雖然現在這個石頭所在位置是一個小斜坡,然而在1200年以前,這個斜坡連同斜坡下的土地應該是一座有300米高的山,由於附近的海水不斷地將沙子沖刷過來,山腳一直被沙子填充,地勢被抬高,只留下了現在大概只有9米高的小斜坡。

推也推不動

克里希納黃油球不僅公然藐視了地球引力,而且外力推它也推不動。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曾試圖移動它,但都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最早的嘗試據說發生在公元630年。

當時,這塊石頭並不叫克里希納黃油球,「黃油球」是現代印度人給取的名。在印度教神話中,當神克里希納還是一個孩子時,非常喜歡吃黃油,常常從他母親的黃油罐里偷黃油吃。由於巨石看起來就像神偷吃時不小心掉到地上的一滴黃油,因此人們就稱這個大石頭為克里希納黃油球。

不過,比起這個戲謔性的現代名字,在公元630年,這塊石頭還是非常神聖的。當時它叫作「Vaan Irai Kal」,這也是它最古老的名字,翻譯過來的意思「天空之神的石頭」,傳說神將這塊石頭放在馬哈巴利普蘭,目的是向人們展示神的力量。

公元630年,由於石頭雕刻在馬哈巴利普蘭地區風行,當時帕拉瓦王朝的統治者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塊巨石,想移走它。於是,國王召集了幾百個大力士一起拉,然而拉了幾天幾晚,巨石仍巋然不動,最終,國王不得不放棄他的計劃,只能頒布禁令,禁止雕塑家觸碰這塊聖石。

第二次嘗試發生在近代。1908年,當時的地方統治者擔心巨石滾落下來,毀掉山坡下面的城鎮,於是讓7頭大象拉它,一頭大象平均可以推動或拉動6噸的重量,但這個與地面接觸面積僅0.4平方米的巨石仍巋然不動。

保持平衡的奧秘

那麼,這個石頭保持平衡的奧秘是什麼呢?

有很多人試圖解釋這種不尋常的現象。一個推測是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人們設想,石頭當初矗立的地方應該不是斜坡,而是一個小平面,由於風可以夾帶著沙粒敲打、腐蝕岩石,石頭所在的位置被慢慢磨成了斜坡狀,而且由於近地面的風含沙粒較多,磨蝕力較強,因此岩石便形成了頂部大,底部小的形狀。這類似於被風侵蝕的蘑菇石,如果該蘑菇石頂部岩石的重心和整個岩石一致,蘑菇石就不會墜落。

不過,這個說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因為如果僅僅靠侵蝕、水流或風吹,根本就不可能塑造出克里希納黃油球的半球形形狀。從山坡下看「黃油球」,似乎是個完整的球形,但其實它是一個粗糙的半球,在另一面,有一半石頭像被人用刀切斷一樣,截面非常光滑,這不可能完全由風蝕作用形成。

另外一個更可能的解釋是巨石的質量是不均勻分布的。比如,巨石的大部分重量位於底部,而不是在頂部,而它與地面接觸的面積正好為這個頭重腳輕的結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平衡,將它牢固地「黏」在地面。這樣的平衡石並不罕見,比如在美國拱門國家公園,有一塊超15米、重14噸的平衡石僅站在1.43平方米的底座上。

然而,這種解釋也沒有說清它的另一面是被什麼「切掉」的,如果這個巨石不是自然形成的,1200年前的人們是如何將巨石切去一半,又拉到山上,保持平衡的呢?(湯 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BIGO舉辦DanceBattle世界舞蹈大賽:各國舞王舞技大比拼,誰更勝一籌?
海外隨心看:咪咕一塊錢打破「視」界
西湖邊上的遺老:陳曾壽 詩名大盛引人注目
潘粵明陳小春霸榜熱搜「白+黑」打包追劇一起打call
助產士——分娩時為你保駕護航的現代接生婆!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