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波音公司出200萬美元設「去飛獎」,你能做出會飛的噴氣背包嗎?

波音公司出200萬美元設「去飛獎」,你能做出會飛的噴氣背包嗎?

來源蓋蒂圖片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以前不可能實現的未來派試金石,比如「飛行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正受到世界上一些最大公司的真誠對待。所以我想,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噴氣式飛機,因為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今天,一項為期兩年、價值200萬美元的名為「去飛獎」(Go Fly Prize )的全球競賽,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航空航天工業會議上被提出,目標是生產「一種易於使用的個人飛行裝置」。航空航天巨頭波音公司贊助了這場比賽。比賽的組織者說,他們希望激勵學生,工程師和發明家團隊開發一種安全,安靜,超緊湊的垂直起飛和著陸裝置(或接近VTOL),無需加油或充電就能載單人飛行20英里或者更遠。換句話說,就是創造一個可以被「任何人隨時隨地使用」的噴氣背包,「去飛獎」的組織者說。

不加燃料,能載單人20英里或更長的距離

創造這樣的噴氣背包並不是一個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美國和全世界勇敢的人都展示了驚人的航空成就。但是,那些將噴氣機應用於商業,或者個人飛行設備將解決我們的交通問題並對基礎設施構成挑戰的想法完全是荒謬的。

但不要告訴Gwen Lighter,這是一個自稱為「連續創業家」的人,在波音公司成為「大讚助商」之前,過去的兩年里她一直向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兜售她全球性競賽活動的想法。現在,Lighter可以把她的想法變成主流,在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製造商的支持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舉行的SAE 2017航空技術大會暨展覽上,Lighter正式宣布了「去飛獎」地誕生。

上周Lighter對我說:「我們真正在談論的是讓人們飛起來。」她說:「沒有比可以在天空中翱翔更普遍的夢想了。它會將我們所有人連接起來。」

圖片來源youtube

Lighter說,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一些創新使得個人飛行設備的想法不像看起來那麼荒謬。她提到了自動駕駛汽車、改進的電池技術、3D列印以及輕量型無人機,這些技術的進步可能會使噴氣背包成為現實。「現在就是這個時刻——像這些私人飛行設備可以實現的時刻。」她說。

根據Go Fly公司的說法,獎金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階段I將包括基於書面技術規範的10萬美元獎金;階段II將包括授予45000美元獎金給擁有最好的原型和改進配置的團隊;階段III段將獎勵100萬美元給在2019年秋完成最後一次飛行的人。並且,最終的飛行將由波音公司和其他主要組織的專家團隊來評判。

當被問及創造噴氣背包除了技術上的好奇心之外還有什麼原因時,Lighter指出,我們的交通基礎設施正在承受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搬到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這一觀點經常被其他有古怪交通理念(如飛行汽車和超級高鐵)的支持者所贊同:當談到未來人們的出行時,所有的選擇都需要公開。

「去飛獎希望能激發未來,一個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私人飛行設備四處走動的未來。」她說,「當兩年的比賽結束時,我們希望可以擁有新技術,坦率地說,擁有一個全新的行業。在汽車行業初期,我們有一個迷你的福特,一個迷你的通用和一個迷你的克萊斯勒。現在,我們在個人飛行設備行業開始有了這些小型公司。」

但是,當你分析「去飛獎」贊助商和支持者的言論時,總結性的信息是鼓舞未來的航空航天工程師,而不是把一架微型直升機綁在你祖母的背上,並看著她頭暈目眩。波音公司的首席技術官Greg Hyslop表示,「這與我們公司通過航空創新激勵全世界的人們改變世界的目標相一致。」

美國直升機協會執行總監兼Go Fly的顧問邁克·赫斯伯格(Mike Hirschberg)告訴我,比賽的目標不是製造和銷售像配件一樣的噴氣式飛機,而是鼓勵學生和有潛力的工程師參與到VTOL中去。

「我認為波音公司並是想生產小型個人飛行設備。」

「我認為波音公司並不想投入生產小型個人飛行裝置,」赫斯伯格告訴我。「這是沒有市場的。它不是基於產品本身而是基於學生的靈感。它的真正意義在於鼓舞下一代的航空工程師、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這樣他們就不會都去谷歌了。」

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網上存在著一些噴氣式背包的場景頁面。幾年來,一對勇敢的法國人Yves Rossy和Yves Rossy,背著噴氣式背包在哈利法塔和美國大峽谷中嗡嗡作響。像迪拜,一個痴迷於一切光鮮和未來主義的城市,就為消防隊員訂購了20架噴氣式飛機。2015年,一家名為Jetpack Aviation公司的公司總裁David Mayman首次通過噴氣背包飛過自由女神像。甚至,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一款名為「小鷹」飛行汽車的消費模式。

美國《大眾科學》雜誌

Lighter說,任何一種飛行裝置都有資格進入「去飛獎」大賽。如果提交噴氣背包、飛行汽車和氣墊自行車等項目都會被考慮。如果比賽的參賽標準較為模糊,那也是他們有意設計的。「所以現在,我們對人們的製做技術沒有要求,」她說。「我們是在推動新技術的誕生。」

原創編譯:梓色揚光

來源:theverg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色揚光 的精彩文章:

童年的消極經歷可能永久改變你的DNA
沉睡15年,35歲的他如今被研究人員喚醒
英特爾推出一款模擬人腦的AI晶元
揭開長壽之謎,科學家剛剛對1800萬年前克隆自己的物種進行了測序
3D列印牙齒植入?中國首個機器人牙醫做到了

TAG:梓色揚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