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沒有最苦,只有更苦,這些「苦」葯你都吃過沒?

沒有最苦,只有更苦,這些「苦」葯你都吃過沒?

都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從小到大,在耳濡目染下,我們認為中藥湯劑是很苦的,很難喝。以至於諱苦忌葯,對中醫也有諸多的偏見。

後來學過中醫之後,才發現中藥也有酸、苦、甘、辛、咸,才發現桂枝湯是甜辣口的,而四君子湯是甜口的,參苓白朮散很美味,歸脾湯也令人流連忘返。

原來,我們對中藥也有偏見,那些味美的中藥終於沉冤得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一副湯劑是很多的中藥混合起來一起的,有甜的,也有苦的,多種混合起來就變成了怪味,這也是許多人忍受不了的原因。

今兒,咱們就來數一數,這中藥中的「苦」味之王都有哪些!

以《中國藥典》2010 年版一部為依據,收載617種中藥,其中具有苦味的315 種(包括兼味),佔總數的51.1%;315 種苦味葯,其中5 種礦物葯,4 種動物葯,7 種藻菌類,11 種其他類(樹脂、煎膏及結晶等),其餘均為植物葯,佔總數的91.4%,可以看出苦味葯大部分來源於植物。

在筆者心中,有幾味中藥苦的實在是可以,現在便與大家一一道來。

有位名老中醫說過,中藥有三苦:黃連、木通、龍膽草。

黃連自不用說,即便不懂中醫藥的人,腦子裡也能蹦出來這個辭彙,畢竟,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嘛!但你只知黃連苦,卻不知黃連清熱之速效——《雷公炮製藥性解》:味苦,性寒無毒,入心經。主心火炎,目疾暴發,瘡瘍紅腫,腸紅下痢,痞滿泄瀉小兒疳熱,消口中瘡,驚悸煩躁,天行熱疾。

黃連味苦瀉心,治心火諸病不可缺。瀉痢雖屬脾經,正由火不能生土,況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火瀉則小便亦利,而腸胃自濃矣。

黃連味苦但味道很醇厚,有種先苦口甜的感覺,並且很濃之後,便不覺得甚苦(筆者親測)。

而木通就很少有人聽過了,木通味苦,性寒。歸心、小腸、膀胱經。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的功效。用於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痛等。

黃連瀉心火力強,而木通利尿通淋,瀉下焦濕熱很是厲害,正是各有千秋。

第三味苦藥便是龍膽草了。從這名字便可知,這絕不是一味好對付的中藥——苦膽的苦豈是浪的虛名?《本草經疏》中特意強調:草龍膽味既大苦,性復大寒,純陰之葯也,雖能除實熱,胃虛血少之人不可輕試。空腹餌之令人你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

而有資料中說:該品大苦,大寒,中藥苦味之中僅次於馬錢子,勝於黃連,居第二位多用敗胃,且不易入口,應佐以甘草,以調口味。黃連、龍膽草皆為清熱瀉火要葯,黃連偏清心胃之火,龍膽偏瀉肝膽之火。

你看,這不就又多出來了一味苦藥么——馬錢子。

馬錢子,別名苦實把豆兒,種子極毒,主要含有馬錢子鹼和番木鱉鹼等多種生物鹼,用於健胃藥。中醫學上以種子炮製後入葯,性寒,味苦,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之效。西醫學上用種子提取物,作中樞神經興奮劑。

因此種藥物有劇毒,基本不用於內服,所以就是去了它苦的評判標準,筆者也是萬萬不敢去嘗試啊!

其實,在筆者心中,有一味葯的苦味一直排第一名,那便是苦參。

《本草綱目》:「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張從正亦云,凡葯皆毒也,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臟,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葯皆然,學者當觸類而長之可也,至於飲食亦然。又按《史記》雲,太倉公淳于意醫齊大夫病齲齒,灸左手陽明脈,以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慎風,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風氣濕熱殺蟲之義。」

苦參的苦不同於黃連,它的苦是一種綿綿不絕的苦,即便過了許久,仍有很強烈的苦味,令人回味無窮。並且這種苦味令人作嘔,實在是令人難以下咽,並且這味葯因為太苦,容易傷胃,不宜久服。

其實這些苦味葯,各有各的特點,不過還真能分個高下,但有些藥物不是很苦,但味道很怪,讓人覺得比苦味更難接受。

比如說鱉甲,比如說敗醬草,比如說土鱉蟲。

鱉甲有一種腥味,敗醬草有一種腐敗味,土鱉蟲——我還是不說了吧。

不過,又回到文首那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有的時候,在面對一些難纏的疾病的時候,還真得藉助這些苦藥才能奏效,所以苦藥雖苦,但用的好的話,能保一方太平!

筆者斗膽在這拋磚引玉,苦藥有很多,筆者未曾見識過的也有很多,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中藥這麼多,先人如何科學命名的?
中藥命名千奇百怪,有趣有味有科學
三七與這幾味中藥一起服用,活血化瘀翻數倍!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多年的肩周炎,用此方治好了
中藥注射劑為何仍然成為「公敵」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