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只要常按四個穴位,秋季少生病!

只要常按四個穴位,秋季少生病!

因為連續幾天的陰雨,武漢的秋天並沒有了想像中的燥熱,不過早晚清涼的天氣也是在提醒我們,秋天到了,雖然還沒有遭遇秋老虎,但秋天是疾病多發季節,更仔細的保養身體顯得極為重要,今天就介紹幾個常用的保健穴位!

祛燥—按「迎香」 潤肺防燥

入秋後天氣會逐漸由暑濕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還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

平時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還要注意空氣流通,多鍛煉身體,盡量保持飲食清淡,提高身體免疫力。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居室乾淨整潔,避免與過敏原接觸。

(迎香穴)

方法:

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後,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養心—按「極泉」 理氣護心

「秋老虎」發威時不少人會總是感到心裡煩悶。這主要是因為入秋後偶爾的氣溫回升堪比盛夏。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出現胸悶的感覺。

加上這個季節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期,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血液黏稠度過高易引發心臟病複發。

(極泉穴)

方法: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該穴對治療心痛、胸悶、咽干煩渴有效,經常彈按「極泉」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護心肺。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每次彈按的量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縫」 防秋膘增肥

立秋後氣溫逐漸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慾明顯好轉,加之秋季也需要補充一些脂肪以備冬天禦寒,因此,立秋後正是進食肉類、貼秋膘的好時機。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葷素搭配,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體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四縫穴)

方法: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防熱傷風—按「足三里」 強身敗火

末伏時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即在熱的環境下,人體汗毛孔開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風邪引起感冒。

從中醫角度講,這是因為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時間抵抗力透支過多,近期疏於保健有關。

(足三里)

方法:

「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編輯整理甘棠,選擇道醫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那些傳說中可以服食成仙的「美味」
道教知識 道教的鐘文化
恭祝遼源福壽宮趙理修道長榮升方丈
「見小曰明」——生活處處有道的智慧
道教知識 道教經典簡述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