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竟把地道挖到了日軍指揮部,日軍師團長嚇得大叫危險!
軍官團系國內軍事歷史名家、青年學者集群,以普及中國近代史知識為己任。
本文作者薩蘇,名弓雲,著名軍史專家、問題專家。曾兼任《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現回到國內工作。他曾出版過《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後一步是家園》、《京味九侃》、《中國廚子》、《嫁給太監》、《夢裡關山走遍》、《與"鬼"為鄰》等書。
原文有刪減。
談起抗日戰爭,「地道戰」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但土八路的地道戰能打到什麼程度,恐怕今天的中國人很能想像。在1954年出版的日本經典戰史著作六卷本《大東亞戰史密錄》中,日本記者赤谷達描寫了一次發生在華北的地道戰。在這次戰鬥中,八路軍竟然把地道一直挖到了日軍師團指揮部的下面,把日軍師團長嚇得大叫「危險!」
地道戰就是八路軍使用的對日作戰的一個重要手段。有了它,平原的戰鬥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日軍據點林立的「明朗治安區,八路軍和游擊隊可以神出鬼沒,讓日軍的「治安戰」越打越往自己的心腹地帶「推進」。
這種地下通道,至今存留數十里,採用磚砌,內部照明,儲存設施俱全,令人嘆為觀止。
只是再好的工事,也要人去守的。六郎以後,北宋軍隊漸漸腐敗,當金兵入侵之時,河北守軍一潰千里,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藏兵洞,自然也沒有用上。
在日軍的記錄中,八路軍的這種戰鬥被形象地稱作「地下通道戰」或「鼴鼠戰」,而根據八路軍軍工名將王耀南回憶,在八路軍中,這種戰法的得名也是約定俗成的。最初八路軍的指導人員把它叫做「坑道戰「,但老百姓不懂得什麼叫做坑道,有的叫地下道戰,地下通路戰,其中」地道戰「的名稱聽來響亮,而且頗為貼切,於是這種特殊的戰術就此得名。
具體到日軍對這種戰法的記錄,原日本陸軍63師團老兵齋藤邦雄曾長期在冀中作戰,對八路軍頗為熟悉。
回到日本後,他在《陸軍步兵よもやま物語》一書中,專門用了一節寫《地下道戰法》,因為用了自己親歷的戰鬥為例,頗有些現身說法的意思。
「我第一次八路軍的地道戰,是在保定東方叫做白洋淀的湖邊。當時我們正在對其附近的一個村莊發動攻擊。
討伐隊在這裡發現了大約一個小隊(一個排)的八路軍,他們從村中撤出,逃到了村邊的一座廟裡。我軍(指日軍)立即將其包圍,向如同袋中之鼠的這伙八路發起了猛攻。
最初,八路軍從廟中不斷還擊,但漸漸還擊的活力開始減弱。二十分鐘以後,連一發子彈的還擊也沒有了,完全停了下來。儘管沒有還擊,但我們並沒有發起衝鋒,因為這可能是誘使我們發動攻擊的圈套。
日本兵將計就計– 這種時候怎樣辦我們也是胸有成竹的。我們向廟宇發射了煙霧彈,然後發出「哇~~~」的吶喊聲,卻並不真沖。
這樣做,會讓對手以為日本兵開始衝鋒了,常常會亂扔手榴彈來阻止我軍,如是三兩次,我們就要發動真的衝鋒了。
但是,這一次,廟裡什麼反應都沒有。於是我們決定強攻– 在機槍的射擊掩護下正面攻擊,同時以兩個分隊(班)上了刺刀,從左右包抄過去,看對方如何應付。結果,卻發現廟裡一個人都沒有。
廟中,彈痕如同蜂窩一般,正中間供著一尊油彩斑駁,和日本廟裡相似的神像,但幽暗的房舍里,能看到的只有這些。
「奇怪,敵人跑到哪兒去了?」看到沒有其他的出口,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廟,肯定有到外面的秘密通道。
「這個神像有點兒可疑阿。」有人這樣說。
雖然覺得懷疑不見得靠譜,但我們依然把神像挪開了,結果,下面出現一個大洞!這個洞完全可以讓人鑽出去逃走。
「他們會不會就躲在洞里?」我們小心翼翼地用手電筒照亮裡面,裡面空空如也。可是,誰也不敢就這樣鑽進洞去搜索,這未免太危險了。
八路軍逃到這個廟裡,然後作出還擊抵抗的樣子,看來都是為了逃走爭取時間。這不是把對此一無所知,認認真真組織進攻作戰的日本軍當作傻瓜來耍嘛?
「找柴禾,燒了這個廟!」有人提議。受到提醒的士兵們開始尋找枯草的時候,隊長跑進來,命令大家立即出發離開這裡。
這一次,隊長的指揮是英明的。
我們剛剛離開這座廟不到三分鐘,八路軍的迫擊炮(擲彈筒?)彈就在廟門前炸開了。
很明顯,這是逃走的八路軍看到日軍鑽進廟去,有機可乘,於是反過來用炮來攻擊我們了。
大意或者猶豫的話,八路軍會利用地道對日軍從意料不到的地方發動突襲,這種例子也不在少數,隊長顯然是很清楚這種事情的。
如果出發得晚一些,面對八路軍這種巧妙的地道戰法,我們鬧不好會把命丟在這裡吧。
齋藤1941年9月開始到河北作戰,1945年6月轉調到東北,具體這次戰鬥發生在什麼時候,他沒有記錄。所以,也就無從分辨到底是哪支部隊和他們打了這一仗。應該說,齋藤的描述,從敵方的立場讓我們看到了地道戰真實的一幕。
對於地道戰的作用,一直存在著不同看法,有的說法認為地道戰在影視作品中被誇張,實際應該只是一種輔助和消極的作戰方法,在實戰中除了保存自己以外價值不高,而參加過地道戰的老戰士,則大多維護地道戰的作用。他們講,起初我抗日軍民挖地道只是為了藏身,後來把地道一家一家地串聯起來,形成了戶戶相連、村村相通、上下呼應的地道網,能打、能退、能進、能藏,很有戰鬥力。
實際上,在真正的地道戰中,既有掩護美軍觀察員杜倫脫險的成功案例,也有北燑地道被敵破壞付出重大犧牲的教訓。但八路軍把地道挖到日軍司令部下面的情況,在敵方史料中這還是第一次被發現,它說明了在當時中國軍民的手中,這種獨特的作戰方法不僅可以用於防禦,也可以在進攻中發揮重大作用。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15級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 雷曉凡


※沙俄和日本在中國東北開戰,中國皇帝聖諭里是什麼態度?獨家照片揭秘日俄戰爭秘辛
※淞滬會戰國民黨王牌精銳德械師為何消耗如此巨大?是否淪為耗材?
※光緒諭旨中說了什麼讓康有為終身困惑不已?
※日本人是如何描繪旅順大屠殺的?獨家照片揭露日本百年侵華秘聞
※康有為流亡海外多年,清廷為何不追殺?揭秘康有為政治護身符神秘的「衣帶詔」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