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是遇不上,沒有愛情也可以

若是遇不上,沒有愛情也可以

一位大齡未婚的朋友最近戀愛了,聚會時遇見,我笑道,矮油,如沐春風,看起來進行地不錯喔。

她苦笑,搖頭說,哪裡有什麼如沐春風?三個月魔咒再次附上身,早就吹了。又說,吹了就吹了,自己身經百戰沒什麼感覺,父母哀怨的眼神卻有些受不了,走到哪裡好像都在提醒著她,活到這把年紀了還沒人要,真可憐!末了問道,我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作答,我說,先講個故事吧。

民國有四大才女,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後面三位我們比較熟悉,都是民國時代響噹噹的女作家,排第一名的呂碧城卻常常被忽視。其實,作為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創者之一、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和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呂碧城是真正的奇女子。

她出生於安徽旌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早逝,因為沒有兒子繼承家業,家產被親戚奪走。只有十二、三歲的呂碧城,在京城聽到消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

但這件事也令當時與她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提出退婚。呂家母女孤單無助,只好接受。在那個年代,女子遭到退婚是奇恥大辱,命運如此安排,也為呂碧城後來的傳奇人生埋下伏筆。家敗後,母女幾人無可依靠,只好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天津開設商埠,設立九國租界,西方民主思想湧入中國,女性開始覺醒,爭取男女平等和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成為當時婦女解放運動的潮流。天津女子學堂開設後,呂碧城萌生了奔赴女學的念頭,卻遭到舅父的訓斥。在他看來,這根本是不守婦道。

呂碧城一氣之下決定不再看他人臉色,逃出家門,跳上火車,一個人奔赴天津。

在開往天津的火車上,她偶遇當時非常有名的「佛照樓」老闆娘,受到一路照顧,到了天津,還將她安頓在自己家中。呂碧城給友人寫了一封求助信,剛好被《大公報》經理所見。他非常欣賞她的文采,親自前去拜訪她,聽說了她的故事,對她的膽識更是大加讚許,誠聘她為《大公報》的女編輯。

從此,呂碧城登上文壇。

她發表在《大公報》上的文章,受到詩詞界人士的賞識,有關女性解放的觀點,也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年僅23歲的呂碧城出任總教習、監督,成為近代中國最早投身女子教育、職位最高的女性。後來被我們熟知的鄧穎超、許廣平等人,都曾聽過她的課,受到她教育理念的影響。

她還與秋瑾私交甚好,被稱為「雙俠」。雖是女兒之身,卻靠自己淵博的知識出入男性社交場所,琴棋書畫、談笑風生,成為當時的一段奇談。

這樣一位年輕且才華出眾的女性,必定是眾人追捧的對象,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對她推崇備至。可是她卻一生獨身,始終沒有走進婚姻。

不是沒有優秀的男子入她法眼,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以我們今天很多人的觀點來看,這麼一位出色的年輕小姐,怎麼可能找不到如意郎君?被她看上的男人要麼已結了婚,要麼年紀稍大,那退而求其次,降低自己的要求嫁出去,應該不太難。可是她卻說「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

人生有很多相遇,總是帶著一點憂傷、一絲無奈。等了很久的人始終沒有出現,有一天終於遇到,卻已物是人非。

圍繞在她身邊的人很多,卻鮮見知音。既然如此,也不必強求。她說,即便這一生沒有愛情也沒關係,「幸而手邊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她很清楚自己的路在哪裡、想要的是什麼。

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許會隨著際遇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生命深處的品味和格調,是怎麼也不能輕易改變的。

清帝退位後,這位傑出的女性曾應袁世凱之邀做過總統府機要秘書,後來遷居上海灘,在股票交易中獲利甚豐,成為顯赫一時的大富豪。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離世。遵其遺囑,將二十多萬港元悉數捐出,骨灰和麵粉做成小丸,拋入大海供魚吞食。

寫到這裡,終於明白,為什麼呂碧城會成為國民四大才女之首。她的名字或許不如蕭紅、張愛玲那麼響亮,可是她為女權奔走的事業,卻遠遠超過了她們。

人的一生非常不易,為父母活、為子女活、為事業活,更為瑣碎光陰里許許多多的煩惱和憂愁活,卻很少想到要為自己而活。

有位朋友,當年看到身邊的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自己卻一直沒有遇到真命天子,很灰心,也很著急。父母不斷催婚,於是經人介紹,匆忙之間嫁給了一個並不了解、也談不上多麼愛的男人。婚後才發現,無論世界觀還是價值觀,他們都相差好多。想要放棄似乎缺少一點勇氣,堅持一路走下去又不甘心,兩個兒子相繼出世,如今只剩下得過且過。有一次聚會遇到,聽她講述自己不幸的婚姻,忍不住問她,既然這樣,當初為什麼要結婚呢?她想都沒想便說,為了結婚而結婚啊!

我不認為這樣的婚姻會比一直單身的狀態更好,很多時候我們做某個決定之前,更多地顧及別人的感受和眼光,卻從來沒有認真地問一問自己,究竟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呢?

我對朋友說,父母的關懷自然是出於一片真心,但這世上,總有些人與事,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上天無論做怎樣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安排。所以,順其自然。該來的終究會來,如果你對人生還飽含熱情,就應該堅信,一定有一個人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等你,因為種種際遇與因緣,現在的你們還沒有遇到。無論他的出現是在明天還是許多年之後,如果真的有這樣一段緣分,你逃也逃不掉。就像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里說的那樣:「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

若是真的遇不上,又有什麼關係?人生沒有愛情也可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寫作 的精彩文章:

情人
光陰深處的故事
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TAG:我愛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