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小人物,只因被曹操殺死而名傳千古
我們讀《三國演義》,曹操是個不受歡迎的人物。
其實曹操一開始還是個優秀青年,他幫皇帝平黃巾軍,又大膽的去刺殺全下人都痛恨的董卓,在當時可以說是沒有人有他那麼勇敢的。但是人是會變的,或者說是環境會讓人改變,這一變,沾上了污點就永遠洗不掉了。要說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污點,那自然就是殺呂伯奢和他的家人了。
我們理智的來分析,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其實是個誤會,雖然是因為他性格多疑引起的,但都說不知者不為過,雖然是個滅門案,終歸是可以原諒的;至於他後面又殺了呂伯奢,這個就是罪大惡極了,更要命的是還說出了「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這樣的話,簡直就是道德敗壞,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所以說曹操殺呂伯奢是《三國演義》中極有意味的一段故事。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曹操與陳宮逃難路上經過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的家,受到呂伯奢的熱情款待,殺雞宰豬的設置晚宴,由於家裡沒有準備酒,呂伯奢還親自出門去買酒款待這個小侄子。結果曹操就起了疑心,來到草堂觀察動靜,聽到有人在講:「縛而殺之,何如?」曹操嚇出一身冷汗,這還了得,要綁起來殺掉!再一想,如果不先下手為強,肯定就會被人抓去獻官了。於是和陳宮一起二話不說拔劍殺了呂家八口人,當看到廚房裡綁著一頭豬時才知道錯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起殺掉,並說出了一句奸詐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就這樣曹操欠了全中國人民的交待,被人釘在了一個自私小人的恥辱柱上。
再說這呂伯奢在《三國演義》里其實只是個小人物,出場只有一次,台詞也就四五句,事迹不過百來字,卻因被曹操殺死而名傳千古。然而曹操殺呂伯奢,卻是三國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堪稱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負面案件,比杭州那個縱火的保姆還可惡。
所以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時候,陳宮是幫他一起殺的,但是到殺呂伯奢本人的時候,陳宮就失望透了,最終決定自己悄悄離開曹操。對了,他們甚至還一度想把曹操給殺了,為呂伯奢一家報仇。
其實,現在想來也不見得曹操一定就有多麼的壞蛋,他也僅僅只說了一句「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聽上去雖然很難聽,但事實上誰的心裡不是這樣想的呢?大家跟曹操的區別只是說不出口罷了。所以跟一些口是心非的人比起來,曹操的痛快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個日寇崗哨的暴行,強逼牽牛人吃牛糞,過往行人要鞠90度躬
※群眾殺死鬼子後怕報復全村籌錢求和解,結果錢被收還有48人被殺
※董卓進京後3個人站出來想除掉他,結果最厲害的一個死得最慘
※勇敢站出來反對何進引董卓入京的四個大臣,陳了曹操還有誰?
※日寇在婚禮現場抓走20多人,半天后18人被當靶子拿去練刺刀
TAG:老兵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