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吃雞仍然風靡全球,騰訊坐不住了

吃雞仍然風靡全球,騰訊坐不住了

Superdata近日公布了8月份全球遊戲收入報告,《英雄聯盟》依舊是PC平台收入的第一位,主機平台是《Grand Theft Auto V》(俠盜獵車手5),手機平台是《王者榮耀》。而最近火熱的《絕地求生:大逃殺》已經超越了《魔獸世界》,成為PC平台收入的第五位。

在這份報告中,《英雄聯盟》收入穩定,牢牢做著第一的寶座,第二名是《夢幻西遊》,第三名是《地下城與勇士》。四到十名依次是:《穿越火線》(CF)、《絕地求生:大逃殺》、《魔獸世界》、《坦克世界》、《守望先鋒》、《CS:GO》、《DOTA 2》。其中《絕地求生:大逃殺》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排名第一,目前已經售出1100多萬套。

主機方面,《Grand Theft Auto V》(俠盜獵車手5)第一,《FIFA 17》第二,《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使命召喚:黑色行動3)第三。其他四到十名依次是:《Battlefield 1》、《Madden NFL 18》、《守望先鋒》、《Call Of Duty: Infinite Warfare》(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Tom Clancy s Ghost Recon: Wildlands》(幽靈行動:荒野)、《Tom Clancy s Rainbow Six Siege》(彩虹六號:圍攻)、《Uncharted:The Lost Legacy》(神秘海域:失落的遺產)。

手遊方面,第一名仍然是騰訊的《王者榮耀》、第二名《夢幻西遊》、第三名《Lineage M》(天堂M)。四到十名依次是:《Clash of Clans》(部落衝突)、《Pokémon GO》(精靈寶可夢GO)、《Monster Strike》(怪物彈珠)、《Clash royale》(皇室戰爭)、《Dragon Chronicles》、《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Fate/Grand Order》。

雖然這份報告是全球範圍,但可以看出國內玩家貢獻不小,尤其《夢幻西遊》和《王者榮耀》,基本都是中國玩家,《絕地求生:大逃殺》作為當下最火的遊戲,將近三分之一的銷量都來自中國,看來中國遊戲市場不僅龐大,而且中國玩家也相當願意為遊戲花錢。

而近日據《韓國每日經濟》,騰訊已經斥資700億韓元(約 4.05 億人民幣)購入《絕地求生:大逃殺》母公司Bluehole大約 5% 的股份。四個億砸下去就砸出來二十分之一,這回有錢任性也不行了。

投資機構IB的資料顯示騰訊從 Bluehole 投資人那裡分批購入該筆金額的股份。早先騰訊試圖以直接注資甚至收購的方式追求控股 Bluehole,但遭到拒絕。因而騰訊改變了收購策略。

本月初,Bluehole 宣布賣出 1300 萬份《絕地求生》。「由於 Bluehole 估值快速上漲,騰訊對它的收購要約一直很難發起。」IB 分析師對《韓國每日經濟》說。

騰訊已經在遊戲方面成交多筆買賣 ——《英雄聯盟》開發商 Riot Games 、《魔獸》的開發公司動視暴雪、芬蘭的移動遊戲巨頭 Supercell、《過山車大亨》的開發公司 Frontier 都成了合作者或者投資對象。

實際上 Bluehole 也需要跟騰訊這樣的公司合作,以幫助自己讓更多的中國遊戲玩家接觸到《絕地求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市場,騰訊則是該市場最大玩家。今年第二季度,騰訊取得 238 億元遊戲收入。單是 7-8 月,就已經有超過 300 萬人湧入《絕地求生》,占其用戶總數近 1/3。

在收購消息傳出前,Bluehole 創始人張炳榮對彭博社說「騰訊可以成為我們很重要的合作夥伴。」但他拒絕透露細節。

目前尚不清楚騰訊接下去是否會正式代理該遊戲在中國地區的發行、運營。上個月,騰訊推出遊戲分發平台 WeGame。

儘管此前有 H1Z1、Day Z 等風格類似的遊戲,但《絕地求生》發售半個月銷量破百萬。今年 7 月,也就是發售四個月後,它在 Steam 平台的同時在線玩家超過 GTA 5 和 Dota 2。Dota 2 一度是最成功的電競之一,在被《絕地求生》擠下首位之前,已經佔據 Steam 榜單 3 年。

目前 Bluehole 已經在跟微軟和索尼談合作,年內發布 Xbox 版本,明年可能發布 PS4 版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美學 的精彩文章:

谷歌蘋果數據透明度報告來了,保護數據難啊
華為榮耀全面屏竟然搶在Mate 10之前來了
iPhone8P 三星Note8拍照樣張對比 | 資訊100秒
iPhone X的Face ID真的有那麼失敗嗎?

TAG:科技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