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起1100部電視劇,我們更關心這兩場論壇傳遞出的行業思考

比起1100部電視劇,我們更關心這兩場論壇傳遞出的行業思考

導語

秋交會圓滿落幕,除了1100部參展項目外,關於影視著作權判定、中華傳統文化與影視化這兩項議題的討論,也成為了本屆秋交會上最受關注的熱點。

文:貓寧

今年是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走過的第十個年頭。

在今年展出的劇目當中,新劇和經典老劇平分秋色。在尚未播出的新劇中,IP劇仍然佔據著絕對地位,無論是古裝劇、年代劇、還是現代劇、IP+流量明星的模式依然流行,像《獨孤皇后》《凰權弈天下》《紅橙年代》《悲傷逆流成河》等。而因IP劇的內容影響,古裝劇依然佔據著大勢。

而在現代戲當中,都市題材與職場、感情等的結合日益密切,同時反映社會現實的題材也有了新的作品出現,像《時間都知道》《創業時代》《夢想合伙人》等。整體來說,今年秋交會展出作品類型豐富,給觀眾留下很大期待。

除了進行傳統的影視項目交易之外,旨在展示影視創作動態、促進影視行業交流、繁榮影視產業發展而舉辦的各類行業論壇,正逐漸成為這項影視盛會更具價值的看點。

在今年的論壇上,就有分別涉及到關於影視著作權判定、中華傳統文化與影視化這兩項議題的討論。或聚焦時下影視行業熱點,或引領未來趨勢動向,幾個論壇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

關於影視著作權的困境和突破

在近兩年IP劇市場大熱的背景下,接連由IP引發的影視著作權問題也陸續浮出水面。

去年末熱播的《錦繡未央》抄襲200本小說事件還歷歷在目,暑期熱劇《楚喬傳》原著抄襲也尚未平息,還有上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抄襲事件等,一系列由影視著作權引起的糾紛正在成為行業亂象的隱患。

因此,在今年秋交會這場以「論影視著作權糾紛問題的產生與解決」的論壇上,法律界專家、學者、資深編劇,就共同探討了影視劇創作、傳播、衍生等環節中可能涉及到的著作權糾紛及相應解決方法。

與大眾的認知不同,如何認定抄襲、如何判定雙方作品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如何比對等,都有《著作權法》的明文規定。但在鑒定執行過程中,對題材、背景、故事框架、語句情節設定等判斷,很多時候存在打「擦邊球」的現象,需要分情況討論。不過,由於認定過程涉及到諸多文本細節的比對,目前此類舉證判定環節往往漫長又艱難,越多實際案例的出現將敦促法律條文的不斷細化和完善。

此外,由改編權以及在傳播和衍生過程中引發的侵權糾紛,在近年來也呈現上升趨勢,但逐漸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在給影視行業帶來信心。例如近年來《鬼吹燈》系列涉及到的著作人身權,《泰囧》涉及到的作品名稱權,以及諸多體育賽事、綜藝節目涉及到的視聽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法律都對原著者加強了保護。

最後,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表示,在實際的影視著作權糾紛中,往往因為主觀因素太多、太濃厚而導致鑒定機構很難做出判定。而鑒定委員會成立的意義就在於,為這些問題的產生或者可能產生提供法律意見和法律諮詢。進而在這個領域裡還要進行專題研究,試圖研究出更多操作性強的規則,以供整個文學藝術創作的實踐當中去實踐、去把握、去遵循。

中華傳統文化與影視創作的融合

除了影視著作權這一行業熱點之外,本屆秋交會還對「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這一經典命題進行了啟發性探討。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影視創作的融合」為主題的論壇上,四位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了正能量的編劇,就結合他們的作品做了觀點分享。

《一樹桃花開》編劇陳枰認為,中國故事是一個很大的命題,要講好它卻非常不容易。當海外國家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中國只有講好自己中國的故事,才能走上一條康庄大道,而中國觀眾最需要的,也恰恰是中國故事。

《好傢夥》編劇蘭曉龍介紹稱,因為《好傢夥》從根部上面相對來說是有點前衛的,包括劇本的創作方式上面、結構方式上面都很不傳統。但他所理解的傳統,並不局限於創作題材,而是在於在打造作品時的精緻和態度。「我覺得中國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要死在傳統上的事情。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走這麼多年,我們最興奮的時代,就是我們不傳統的時候。一方面遵循傳統,一方面打破傳統,這是我們最有活力和最輝煌的時代。」

今年兩部優秀品質劇《雞毛飛上天》和《白鹿原》的編劇申捷則分享了自己創作兩部劇的心路歷程,其中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扔到那片土地上去」。創作《雞毛飛上天》時,跟義烏當地的小販一起吆喝賣東西等體驗;創作《白鹿原》時,把自己扎在那片原上。觀通過察當地民眾的一言一行,才讓他的作品有了落地的靈魂。「傳統的東西可能跟真實的不是太貼近,我就往深里挖,發現了很多寶藏,這些寶藏保佑了我一步一步往前走。」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編劇常江則給歷史題材劇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她認為,歷史劇其實是依託於情境和文化表達的,所以編劇需要呈現給觀眾的,是具有這個時代的物質文化和情境。編劇主控台詞,在歷史劇中引入符合時代和人物性格的詩句引入,並從中體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也是當前觀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我們作為編劇,可能有責任在自己的創作中,把每一個時代對於它的特徵給予描寫,然後對這些優秀的傳統的文學進行表達。」

不忘時代、人民、情懷 堅定文化自信

除了兩大論壇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還就引領電視劇製作的發展方向發表了講話。

田進認為,首先,當前的影視創作要展現時代變革,聚焦當代中國。聚焦現實題材創作,通過精彩的故事、鮮活的語言、豐滿的形象不斷地拓展題材內容,不斷地發掘新視覺、新構思、新故事,傾力打造和偉大時代相稱的精品力作。

其次,要秉持百姓情懷,電視劇才有直擊心靈的力量。堅持把人民群眾作為電視劇表現的主體,走入人民生活,在平凡當中發現偉大,用一線工人、農民、科技工作等典型人物的境界提升作品的高度,給人民以鼓舞前行的精神力量。

最後,要牢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傳遞真善美,傳播正能量,講情懷。用優秀的人物形象引導人們樹立家國情懷,弘揚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傳遞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杜飛進則希望影視工作者可以堅持精品導向,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內涵。他認為,影視作品在當今社會有著巨大的現實影響力和文化感召力,影視工作者應當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不做資本的隨從,不做市場的奴隸,爭當時代功績的先覺者、先倡者、先行者。

? end ?

【熱文推薦】

解散藝人經紀|限酬令|視頻網站|《白夜追兇》五百

歡迎大家在微博、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公眾號、UC大魚關注

@劇研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研社 的精彩文章:

從單一IP到系列化開發,網劇N代是如何進化的?
《白夜追兇》成為現象級網劇,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跟我們聊了聊如何做網劇

TAG:劇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