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真實的生活沒有配樂

豆瓣日記:真實的生活沒有配樂

本文作者「杜森」,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昨天快下班時,有個同事走過來問我一個東西急用,能不能弄完給他,我說沒問題。忙完出門走到公交車站,下一班車還有二十分鐘。坐下來從雙肩包里拿出一本Bill Bryson的書,翻了兩頁放下了。平時挺喜歡看這個英國住了幾十年的美國人的博學和幽默,可一整天兩杯咖啡對著電腦滿屏的數字忙下來,眼酸人發暈,加上南方的暑熱,真是看不動了。

公交車到晚了幾分鐘,上車坐下,閉上眼想打個盹,但下午那一大杯咖啡的余勁還沒有消退,疲勞但睡不著,木然看著車窗外後移的住宅和快餐店,車行和加油站。天漸漸暗下來,不知怎麼想起一位友鄰的廣播: 「我現在對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有次去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玩,逛了一天後開車回旅館,四野空闊,風很大,天上暗暗的雲。我說很象《星際穿越》(Interstellar)里人類末日的景象。家屬說:「電影里大難臨頭,中學生依然在風沙中打棒球,男人還在喝用玉米釀的啤酒。」 我說:「我們剛才在航天中心看到的歷史照片,裡面有個宇航員叫John Young,當年登月第九人,NASA 工作了四十二年,六次上天。如果在發射過程中出現嚴重故障,宇航員需要按照NASA一套事先制定的程序來操作。對此John Young評論道:it"s just something to keep you busy while you"re waiting to die。」

家屬問我:「你的意思是,打棒球喝玉米釀的啤酒,都是keep themselves busy? " 我說:「John Young那句話是工程師的冷幽默,但如果說人一生都是那樣,也沒錯。所有的興趣愛好,追求這追求那,不過是等待死亡的過程中,讓人忙碌一點而已。喝杯咖啡要打豆打奶泡,感恩節烤幾個小時的火雞,a walk in the woods, 掙錢和成功,美食和旅遊,生養孩子, 都一樣。」 她說:「你自己這麼悲觀也就算了,小姑娘還小,將來的路很長,你別影響她。」 我後視鏡里看看耳朵里塞著耳機的女兒,說:「她在聽哈利波特,聽不見我們說什麼,即使聽見她也不會往腦子裡去。我差不多大的時候,也是天天忙著看小說,不過我看的是金庸。」

大學裡喜歡一個人到閱覽室找個角落把一本《讀書》雜誌從頭看到尾,有的象董鼎山的文章,身為紐約客介紹美國文壇近況,有時要讀兩遍。出國後離紐約近了卻看不到《讀書》還有點遺憾,也沒有動過上門拜訪的念頭。沒想到十幾年後的一天,發現在董老先生在《僑報》上開專欄,有篇九十三歲寫的文章印象很深。他說自己妻子過世後,對新聞時事和電視電影漸漸失去興趣,書也不怎麼看了,加上身體的病痛。老年的悲哀,無法拭去,過年親戚朋友祝願他「長命百歲」,他說讓他這樣再過七年衰弱、痛苦與寂寞的日子,是詛咒,不是祝福。

看完這篇文章感覺簡直是《蘭亭序》中幾句話的註解:"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向之所欣」是曾經有興趣的事情,「所之既倦」,也就是疲倦了,不再有興趣了。楊憲益晚年獨居,喝酒,一天兩包煙,藏書陸陸續續都送人,翻譯了一千多萬字,書櫃空空,甚至連自己的譯作都找不到。

佛羅里達旅行結束回到家不久開學,有天晚上吃完飯,小姑娘窩在沙發里看福爾摩斯,媽媽催她去做功課,書放下來還不情不願的。臨睡洗漱,我問她在看哪一篇,她說是藍寶石的故事。我說:「我記得這個故事!聖誕節的時候一個紳士買了只大肥鵝回家,結果發現鵝肚子里有顆藍寶石。」 我還告訴她當年我先看連環畫,後來是我爸爸,也就是她爺爺從工廠圖書館借回來的小說,我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第二天早上她一邊吃早飯一邊把故事看完了。看她入迷的樣子,我想起自己有次看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開始還看得慢,等到人物漸多情節枝蔓開,不耐煩起來,草草翻完,算是知道了個結局。再後來看鐵伊《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甚至都沒看完。

有個周末小姑娘到鄰居家去玩,我們兩個人拉上了窗帘看哈內克的《愛》(Amour),整個片子是徹底無解的痛苦, 最後老人用殺妻,用中止生命來止她的痛止自己的痛。看完片子家屬問我:「我們老了會怎麼樣?」 我說:「我也不知道。也許還是象現在這樣,兩個人看片子,只是女兒不是出去玩幾個小時而是一年回來看我們幾天。」 我沒有說的是,即使兩個巴黎經濟無憂的老人,牆上掛滿畫,書架堆滿書和唱片,客廳里放了三角琴,有的問題依然是無解的, amour, 愛也不是解。

人類也許是唯一能意識到自身死亡命運的動物。珍·古道爾曾在野外觀察到一隻母猩猩,在幼子猩猩死亡後兩天里還是拖著它到處走動。鏡子測試(Mirror test)是通過觀察動物是否有能力辨別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來判定動物是否具有自我認知能力。目前能通過測試的動物包括類人猿,獼猴、瓶鼻海豚、逆戟鯨、大象和歐洲喜鵲。和人類最近的黑猩猩,老了到一定年紀會喪失這種能力,不再能在認出鏡子中的自己。

家屬又問我,這個片子裡面有人彈鋼琴,但為什麼從頭到尾沒有音樂呢?我說,有人採訪哈內克問過這個問題,問他的電影為什麼都沒有配樂。哈內克回答說,我拍的電影是現實主義,真實的生活沒有配樂。

(全文完)

本文作者「杜森」,目前已發表了12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杜森」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教程
豆瓣日記: 節假日出行指南 (不僅深謀遠慮,而且能即學即用,至少有兩條適合你的)
豆瓣日記:關於生態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相關的案例研究
豆瓣日記:「美國隊長」養成計劃:如何練出倒三角
豆瓣日記:敞開心扉的范冰冰,只想和你做普通朋友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