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漢族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漢族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

中亘積水,浚治成池,瀰漫處"望若湖泊"。園多隙地,綴為花圃、竹叢、果園、桃林,建築物則稀疏錯落,共有堂、樓、亭、軒等三十一景,形成一個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系以詩,並作《王氏拙政園記》。

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賭博將園輸給閶門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他"以己意增損而失其真"。此後,徐氏在拙政園居住長達百餘年之久,後徐氏子孫亦衰落,園漸荒廢。

清兵入蘇,園為鎮將佔。當時園主系徐氏第五代後人,不得已在順治五年(1648)左右以二千金將園廉售於大學士海寧陳之遴。陳得園後重加修葺,備極奢麗。內有寶珠山茶三四株,花時鉅麗鮮妍,為江南所僅見。

但陳長期在京,購園十年後即獲罪被謫遼東,客死於謫所,始終未見園中一花一木。康熙元年(1662),拙政園沒為官產,被圈封為寧海將軍府,次第為王、嚴兩鎮將所有。康熙三年(1664)又改為兵備道(安姓)行館,未有改作。

在此以前,園主雖屢有變動,但大都仍拙政園之舊。至王永寧則大興土木,易置丘壑,園的面貌與文徵明圖記中所述已大不相同(錢泳《履園叢話》、徐乾學《憺園集》)。園內建斑竹廳、娘娘廳,為三桂女婿居處。又有楠木廳,列柱百餘,石礎徑三、四尺,高齊人腰,柱礎所刻皆升龍,又有白玉龍鳳鼓墩,窮極侈麗。

王常在園內舉行盛宴,令家姬演劇,時人有"素娥幾隊出銀屏"、"十斛珍珠滿地傾"之句。後王永寧因吳三桂舉兵反清,懼而先死,家產籍沒,雕龍柱礎及楠木柱石等盡輸京師。陳其年曾有詩云:"此地多年沒縣官,我因官去暫盤桓。堆來馬矢齊妝閣,學得驢鳴倚畫闌"。可見園的破敗景象。

至康熙十八年(1679),拙政園改為蘇松常道新署,參議祖澤深將園修葺一新,增置堂三楹。康熙二十二年(1683),蘇松常道缺裁。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玄燁南巡曾來此園。同年編成的《長洲縣誌》中寫道:"廿年來數易主,雖增葺壯麗,無復昔時山林雅緻矣"。

拙政園自蘇松常道署裁撤後,漸散為民居,先由王皋聞、顧璧斗兩富室分得,後總戎嚴公偉亦居於此。乾隆初,園又分為中部的"復園"和西部的"書園"兩部份。至此,原來渾然一體、統一規劃的拙政園,演變為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三個園林。

部的復園歸蔣棨所有。當時園內荒涼滿目,蔣氏經營有年,始復舊觀。"不出城市而共獲山林之性"。園中藏書萬卷,春秋佳日,名流觴詠,極一時之盛,曾有《復園嘉會圖》傳世。袁枚、趙翼、錢大昕等相繼來此,流連賦詩。袁枚有句雲:"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書"。但蔣棨歿後,園就逐漸荒落了。

西部花園的書園主人是太史葉士寬,中有擁書閣、讀書軒、行書廊、澆書亭諸勝,皆昔年廢地,由葉氏新築。擁書閣有十景,士寬之子樹藩曾與其甥武進趙懷玉賦詩記之。書園後歸道員沈元振,園中第宅為太常博士汪美基所居,旋又分屬程、趙、汪等姓。

蔣氏擁有復園七十餘年之後,終於易主。清嘉慶十四年(1809),刑部郎中海寧查世倓購得此園。其時園中池堙石頹,查氏修繕經年,煥然一新,仍名復園。但為時不久,至嘉慶末年又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平湖吳璥,其子觀察晉德也曾居此,故蘇人呼為吳園。

春日遊人如織,攤販雜陳。雖然是園仍保持了"水木明瑟曠遠,有山澤間趣"的特點,但視舊園僅得三分之一。故道光廿二年(1842)梁章鉅挾惲南田圖遊園印證時,謂園景與一百六十多年前的惲圖已大不相同。由於吳氏長期在外地做官,疏於管理,逐漸亭台傾圮,池館蕭條。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拙政園的建築還有澄觀樓、浮翠閣、玲瓏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南無韋陀菩薩精美神像
天下江山第一樓,煙波江上使人愁
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
三楚名山,天下四絕,天台宗祖庭之一
如何偽裝成一名資深物理學愛好者?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