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國人更偏愛木門?句句在理!

為什麼國人更偏愛木門?句句在理!

木材,是歲月最好的記憶,承受無盡的變化,帶給人們一段記憶、一份溫暖。木材的紋理是由生長輪、木射線、軸向薄壁組織等解剖分子相互交織,且因其向異性,在不同切面呈現不同圖案。

GIF/157K

Wood Texture

木 紋 之 美

檀香紫檀的紋理

這些互不交錯的木紋,經久不衰,百看不厭。如降香黃檀樹種,特有的節疤現象形成「鬼臉」木紋,白花崖豆木有美麗的「雞翅狀」木紋,安達曼紫檀木紋呈「鹿斑狀」木紋。

木節自然存在於木材表面,是樹木生長必不可少的,大多數在節子周圍形成漩渦狀木紋,人類對木節感覺與其文化背景和追求自然理念有著直接的聯繫。有的木節子很美觀如印度紫檀有著名的「樹包(瘤)」花紋,俗稱「癭瘤」花紋。有節子的面材裝飾與房間裝飾整體格調有關,不是所有節子都可以給人以美感。

GIF/157K

Wood Texture

木 紋 之 用

選用木節木紋要考慮室內環境和個人喜好,她是大自然的產物,淳樸厚重。有人說經常看木紋與節子交匯,急性子的人會發生明顯轉變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木材會將令人眩暈的光線變得柔和,天然木紋有著絲綢表面的視覺效果,符合人眼對光反射的生理舒適度要求,使人賞心悅目。自然形成的木節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給人以多變、起伏、生命運動的感覺,充分體現了造型規律中變化與統一的規律,是自然界優勝劣汰的結果。人們見到木材流暢的木紋,情緒穩靜,注意力集中,這就是為什麼學校的書桌、椅子多用木材製作的一個原因。

研究木材表面紋理的專家學者認為,在生理學上,木紋沿徑向的變化規律暗合人體生物鐘漲落節律,這種規律的吻合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體都具有的共同特性,恰如其分表現了人以運動的、生命的韻律感及和諧的、流暢的自然感。

GIF/157K

Wood Texture

木 紋 之 仿

為了展現木紋之美,有時候會用到仿木紋裝飾。

仿木紋裝飾的製作,早在唐朝即已出現。唐代出現的絞胎器,器腹大多為仿木紋裝飾,主要是用黃、褐兩種不同色調的泥料,分別製成泥坯,並把不同色調的坯泥擀成板塊,相間疊合,然後進行特定的絞揉、切片、鑲拼、模壓等,使器表呈現出像木紋紋理的色調。

清代時期瓷器上出現的仿木紋釉裝飾,始創於雍正朝,乾隆時期製作更為廣泛,是用彩筆根據木材豎切面的紋理,一筆筆描繪而成,極其逼真,有巧奪天工之妙,可見工藝之精深。專業好文,盡在門業視界!有的內外施木紋釉,有的外施木紋內繪青花五彩,有的在木紋釉上繪粉彩,或以木紋釉開光再繪以粉彩等,裝飾多樣、繪畫技巧高超。

自然才是藝術之母,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竭力模仿自然隨意之舉,且永不會達到。自然形成的木紋使人心裡產生流暢、井然、輕鬆自如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更偏愛木門?

中國與西方,雖然經歷了大致相同的社會形態,一路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走來,但卻又各具特色。我們從中國的「門」與西方哥特式大教堂的「門」可以比較出兩種文化的衝擊與相融。

從以上兩張圖片高度對比可以看出,

西方比我們更接近上帝!

中西方文化和藝術都追求細節的魅力,然而西方側重石雕,中國偏重木雕,這也是一場木與石的較量。

君子之道 & 騎士精神

實質上,是兩種性格的區別。

中國人更講究君子之道,所謂溫潤如玉,木材的質感恰恰迎合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西方人自古便有騎士精神的傳統和基督教的信仰,更注重理性和永恆,所以西方人更喜歡用石材建築來表達他們的靈魂。專業好文,盡在門業視界!

東方

西方

道法自然 & 征服自然

中國人寧可去不斷的修建用木材構建的皇宮或者是民居。大自然的生生息息,中國人有著與大自然並行的意識。

而西方從來都認同個人至上,人是凌駕於萬事萬物的最高統治者,所以作為給人居住的建築,必須要足夠堅固與宏偉。

因此,不論從文化觀念、歷史傳統亦或是空間構造上,中國人都更偏愛木質建築。作為一座建築的門面——木門,自然也不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業視界 的精彩文章:

天貓家年華「龍虎榜」,門業銷售誰是第一?
美到爆的穀倉門,你見過嗎?
門窗人天天用捲尺,你真的會用嗎?特別是最後一條!
木門中的王牌,是如何崛起的?揭秘中……
德國這麼多種保溫節能的門窗,你見過幾種?

TAG:門業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