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快速普及,「十三五」期間智能電錶新增需求預測
「十三五」期間,我國預計將新增智能電錶需求4.6億台,總體市場空間超過1030億元。我們預測16、17 年將較之前有所回落,2018年更新更換的熱潮將帶領智能電錶迎來需求拐點,並重新超過14、15年的招標數量,在未來保持近15%的增速。
5000億國內安防市場,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中國安防市場空間巨大,視頻監控市場高速增長。全球安防市場規模在近年內,持續保持了上漲的態勢;同時,中國安防市場規模上漲態勢更明顯,增長率遠高於全球市場,呈現了十分強勁的勢頭。2016年,全球安防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284億美元,同比增長3.65%;而中國安防市場規模相應增長到了大約5400億元,增長率更是達到了9.20%。
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已達到125億美元規模,2012-2016年預期複合增長率為11.5%,到2016年將達到194億美元的龐大規模。其中,中國市場佔據了約三分之一的份額,2012年我國市場規模約為41.78億美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並保持著年複合增長17.5%的高增速。
安全需求升級,政府投資加大安防投入力度。國內的公共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儘管國家加大了對安防行業的投入力度,我國安防系統建設仍不夠完善,安防行業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提升空間。此外,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帶動著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綜合多方面因素驅動,我國安防產業近期景氣度迅速上升,並形成了巨大的產業前景。
安防智能化推進,軟體應用成新競爭維度
視頻監控系統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隨著數字化、網路化的發展,視頻監控系統的規模日益擴大,監控信號數量迅速增加,已經超出了監控人員所能實時管理的範圍,必須利用計算機進行智能化分析,一方面過濾冗餘信息,另一方面能夠在發生警報時及時向監控人員報警,提高響應速度。
從AI技術上講,安防領域主要運用到的技術是以圖像識別為基礎的人臉識別、車輛識別、人群與行為識別等技術以及以語義理解為基礎的警務數據分析與理解技術。
從應用場景角度觀察,按照部署場景將人工智慧應用分為4種類型:1.「點」布防:以關口身份認證為主,應用於車站、機場、酒店等關鍵節點;2.「線」布防:以道路為主要部署場景,結合車輛識別及人臉識別;3.「面」布防:以熱點區域、重點場所作為主要部署場景,主要運用人群與行為分析技術,也會按需部署人臉識別產品;4.「後台」分析:以語義理解為基礎進行案情分析,統籌警力資源。
2016年,安防硬體領域產品結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高清攝像頭的佔比超越標準攝像頭,這意味著前端硬體產品的升級周期已經過半。儘管中國安防市場飽和度仍遠遠未達歐美平均水平,但高清攝像頭升級換代需求所驅動的安防行業景氣度高點將進入下半場。
國家電網歷年招標智能電錶數量
自2009年開始招標至今,累計有103家企業有過智能電錶中標記錄。有13次以上中標的企業共有51家,整體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0%以上。截至2015 年,三星電氣成為智能電錶中標的最大贏家,不過中標數量只佔6.11%的市場份額。可以看出智能電錶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低,競爭非常激烈。
由於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促進因素,智能電錶市場發展勢頭迅猛,未來新增用戶都將使用智能電錶,「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實現智能電錶全覆蓋。截止到2015 年,國網已完成招標智能電錶4.3 億台,其中住宅用智能電錶佔比85%,國網經營區域累計安裝數量已達到3.12 億台,按照我國居民用戶「一戶一表」的政策計算,當前我國居民用智能電錶需求總量超過4.5 億台;考慮工業、商業等其他用途,當前智能電錶的總空間達5.3 億台。
參考目前房地產銷售熱度趨緩,智能電錶滲透率已經較高,至2020 年將新增加7000萬戶居民,預計未來幾年內智能電錶市場將以5%的增速增長。根據當前智能電錶滲透率,考慮國網執行新的電錶標準IR46帶來的更新需求,以及南網剛剛開始普及智能電錶的巨大需求量,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電錶新增需求量大約有2.7 億台,按每台平均230 元計算,智能電錶的增量空間為621 億元。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電錶安裝,我國智能電錶開始進入庫存替換階段,智能電錶一般在運行8 年後開始替換,由於2009 年開始招標,從2017 年起替換市場將成為智能電錶市場增長的一大主要驅動力。根據招標記錄,估算2016-2020 年智能電錶替換需求約1.9 億台,替換空間437 億元,基本全部來自於國網片區。
「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電錶需求預測
因此,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新增智能電錶需求4.6億台,總體市場空間超過1030億元。我們預測16、17 年將較之前有所回落,2018年更新更換的熱潮將帶領智能電錶迎來需求拐點,並重新超過14、15年的招標數量,在未來保持近15%的增速。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學校向家長開放「監視權」,難道又是監控系統的鍋?
※安企跨界之民用安防——不要捨本逐末(下)
※公安部發「大招」:eID為個人信息加把鎖
※餓了么無人機;天津物聯網商用;谷歌智能門鈴
※如何安裝和調試高清監控攝像機?
TAG:中安信聯安防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