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庸》精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能

《中庸》精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能

1、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上天賦予人的這一點真靈,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為就叫做道。接受聖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氣,能調整自己的太過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道,這就是修道。

2、原文: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能。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譯文:「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離,就是身外之物了,不是「道」了。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懼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存心。沒有比隱暗的地方更容易顯現是非善惡的;沒有比那細微之事物更容易顯現曲直對錯的。所以修道之人在獨處之時也要戒懼謹慎,戰勝自己那些容易出軌的心念與行為。

3、原文: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的情感,但當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動的時候,心是寂然不動的,所以沒有(太過與不及)的弊病,這就叫做(中)。當七情六慾感應外境而發了出來,都能做到沒有太過與不及,沒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節,這就叫做(和)。中是生天生地生人的大根源;和是天下萬物所共同通行的大路。有修養的君子如果能做到順道體合道用的中與和兩種境界,那麼天地都會安居正位,萬物也都可以順遂生長。

4、原文: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者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自家的真宰發動,內外純粹靈明,就是自性光明的人;自己由不明白到明白人生真諦,也逐步明心見性了,這是接受教化的功效。至誠如神的人定慧圓明,也能讓天下人明白道而修自性的道;能了悟真理必能真誠修道。

5、原文:誠者,自誠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譯文:見性率性盡性的人,是自性自成,不待外力;心中有道,自然會順天性行出當行的路。天地萬物的初生與成就,都包含在誠字裡頭,沒有誠,就不能成就萬事萬物。所以,有修養的君子最寶貴的是靈性的潔白光明,不敢自欺也不敢不敬。一心許天一命交天的真誠既可以成就自己,同時也能成就萬物。承擔自己的天命,是最大的慈悲;創造眾生的慧命,是最大的智慧;天性具足萬德,盡性的人可以成就內德外功,也可以讓一切事物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果,所以一切人、事、物都恰好,得到本末一貫的安頓。

6、原文: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譯文:天道真誠不二,沒有分別對待,沒有染著攀緣,能合同一切;如果我們能善待眾生不起分別,生命會跟天道一樣,能容受一切;誠心抱守道心不外放,這是人道的修持,人道用來成就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力量從天性來的人,做事不會讓人感覺需要勉強使力,需要勞神苦思,而是自然契合。守中不失,淡定從容安行,自然與道契合,是聖人的行持;賢人明誠之後要守誠,在發動自性三德智仁勇;用智慧決擇中道,用仁心固守真理,用勇氣行出正道。

7、原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譯文: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超凡入聖的聖人),能以真理為基礎,以心法為依歸,以願力為成就,一心許天實踐天命,充分發揮他的自性本性;充分發揮他的自性本性(明心見性之人),自然能喚醒大家,把生命安立在良知良能、綱常倫理、孝悌忠恕上;當人心都思無邪,順合天道,則人與物的關係和諧,萬物就能順遂生成;人與物並育共成,而不相互傷害,就幫助完成天生地養的功德;能幫助天地造化萬物的人,是與天地並列為三的聖人。

8、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譯文:比聖人次一等的賢人,能用一念止眾念的方法,收回外放的心,達到歸零清靜,誠心自然顯現。誠心自然顯現,就能知止而擇固,中心有主;心神有主,思想言語行為發而中節叫做著,著是行為合規矩合法度;遵守天的規律,考驗現前沒有疑惑叫做明;明白天時天命,道行天下沒有阻礙叫做動;一切有為無為的行動作為,能讓萬物改變而更好叫做變;道的潛移默化,讓萬物經由改變而成熟叫做化;所以,世間萬物都是(聖神一誠)所變化成就。

9、原文: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現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譯文:生命的理氣象通而為一的人,能知道過去未來的事,是先知先覺者。有前知的智慧,看到人間吉祥的預兆,就能推斷國運必昌隆;當國家氣數將盡,不祥的預兆就會出現。禎祥或妖孽的氣數,人憑著身心也能感應得到;天地人物的吉凶禍福氣數是一個整體的感應場,氣機向好的方向或向壞的方向展開,誠明的人可以先知道。所以,至誠的聖人,連上天在想什麼都能知道。

10、原文: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譯文:孔子說:善惡感應禍福吉凶的道理,都由鬼神來主宰,他們是很厲害的!鬼神的眼睛雖看不見,卻能照見一切的形色;鬼神的靈力耳朵聽不見,卻能感通最隱微的聲音;鬼神體察萬物的吉凶得失,絲毫都不會遺漏。使天下的人,穿著盛大的禮服,齋戒明潔,誠心禮拜,以誠接神就能感應神在上下左右,無所不在。《詩經.大雅.抑篇》上說:神來不來,不是人心可以揣測,更不能戲侮輕慢。由隱微而趨於顯著,人神交相感應,會產生禍福吉凶,無論誠是不誠,都是不能隱藏的,所以說,人必須要慎獨存誠。

11、原文: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譯文: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天道高明,覆育萬物;地道博厚,載育萬物;既高明又博厚,自然悠久,悠久就可以成就萬物。

12、原文: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現而彰,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譯文:所以天地鬼神之道的力量從沒間斷,一念不生一塵不染,性光內照心神凝定。這樣真誠不二才能長久,自強不息才能成就事功,而有徵驗。德性事功能信人服人,就能傳達廣遠,像大地能承載,所以能成就博厚。廣博能包納萬物,廣厚能承載萬物,德明道高,所以能成就高明。合同天地,萬古長存,所以能成就無盡無窮無極。做到這樣的境界,聖人之道不必刻意顯現,自然彰明在萬物身上,不用自己有所動作,萬物自然變化入神,不用有所作為,萬物自然成就。

13、原文: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攝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譯文:天地的道只是一個誠,所以能永不止息的運行造化生成。天地的誠,表現在守中抱一,天地的生,在常不息常自在。造物主沒有二心,抱一不失,所以化育生成萬物的力量,奧妙不可測量。太極是先天的一,自生自成;人物是後天的有,陰陽合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天,只不過是由那小小的亮光所累積,但是天的廣大無窮盡的作用,日月星辰都懸掛在上頭,地上萬物都覆育在裡頭;今天我們看到的地,只不過是一把土所累積,但是地的廣闊和深厚的作用,卻載負著華山、岳山也不覺得重;收攝著大河大海也不會泄漏,甚至萬物都被它承載著蘊育著;今天我們看到的山,只不過是一塊塊像拳頭一樣大小的石頭所累積而成,但是山的廣闊高大,草木可以生長在上面,飛禽走獸可以棲息在裡面,更可以蘊藏無窮無盡的寶藏;今天我們看到的水,只不過是由一杓一杓的水所累積的,但是水成為深廣不可測的海洋時,黿鼉蛟龍魚鱉都生長在其中,還有更多的資源和財富都在這裡生成。

14、原文: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譯文:《詩經·周頌·維天之命篇》說:上天的力量是如此的廣大深遠永不止息。這大概就是說的天之所以為天的原因吧。文王的純德,盛大光明可以跟天一樣。這大概就是說文王之所以被稱為文王的原因吧。純誠是沒有止息的。所以說:如果修行沒有修到至德無漏,至高無上的大德是無法成就的。所以修行之人要先重道尊德盡性,來涵養內德,同時也要廣博的充實學問。修行之人要廣學多聞,來開闊自己的學問見識,同時深入性理心法的精細隱微處,以探索大道的玄妙;通過廣博的學問與精微妙理所成就的高明生命,可以擴大給出成人成物的實踐,經由調和天地陰陽、正性立命的中道生命,可以達到濟世救人、自強不息的事功。溫習返照自古及今不離自身的佛性(自性),就能覺知自身的天命是萬古常新。修行之人做到成己的仁德與成物的智德,生命就篤實厚重;修行人遵行戒律,主敬存誠,就能表現禮的高貴。

15、原文: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子曰:「中庸其至乎!民鮮能久矣。」

譯文:孔子說:上根器的人用天道天理作準則,用天命天性做樞紐,而能通達萬物,化行天下,叫做中庸;下根器的人不悟天命,不知使命,也不能開啟自己的生命,昧己逐物,妄念妄做妄行,真主人做不了主,這就是違反自性中道。有德性的君子之所以能做到中庸,是因為他們守著中正不變的常道,能承擔自己的天命,了悟自己的使命,開啟自己的生命,做到隨事而中,隨時而中;沒有德性的小人之所以不能做到中庸,常常違反他們的自性中道,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中庸的可貴,不能明德成聖,反而無所禁忌,膽大妄為。孔子說:中庸成為最高的德性,表示人民忘了日用家常的中道已經很久了。

16、原文:子曰:「素行隱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譯文:孔子說:探索隱僻的道理,做些詭異的行為,既不遵守正道,又自鳴得意,都是隱怪的行為。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不會這樣做的。有德行的人會遵循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沒有信心誠心毅力,不堅持下去,我是不會這麼做的。有德行的人遵循中庸之道去做,雖然世人不知道,還是默默守護天道天命,傳承中庸的教化,只有聖人做得來。

17、原文:子曰:「回之為仁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人皆曰:余智,驅而納之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避也。人皆曰:余智,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選擇了中庸,得到了密授指點的性命天道,就緊緊地把它放在心中,不敢有所失落。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很聰明,可是被驅逐到羅網陷阱之中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他們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能堅持。這裡指一個人天命天性做不了主,被情識慾望拖著走,就好象掉入羅網籠子洞坑一樣,不知躲避,是愚昧到了極點,知道天性天命的尊貴而不能守是智慧不及。

18、原文: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孔子說:一個勇敢的人,可以把天下國家的權柄平分給人;一個勇敢的人,高官厚祿可以推辭不要;一個勇敢的人,可以不惜犧牲生命;可是他卻做不到中庸之道。

19、原文: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歟?北方之強歟?抑而強歟?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譯文: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自認為的強呢?懷抱寬厚仁慈、和氣容忍來教化人,順著道理情理修身做事待人;善用智慧來圓滿人事,用理性來解決問題,決不報復那些蠻橫不講理的人,這就是南方的強,是君子的強;睡在刀槍盔甲上面,隨時要跟人拚命,死也不後悔,不害怕,這是強盜的勇敢;只是在血氣上逞強,在意氣上逞勇,缺少自性智仁勇三德,會造成副作用後遺症傷害,這是北方的強。所以有道之人用中和的態度待人處世,不攀緣不執著不陷溺,不苟且盲從,隨和而不同流合污,不被世俗潮流所轉移改變。具有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人器度,能表現武勇的神氣;中道而立,不掉入太過或不及的偏差。國家有道的時候,不因為我而阻礙道的流通,也就是不要把天下有道變成天下無道,舜輔佐堯不改變堯本來的勤政治國方式叫不變塞;當國家無道能以身殉道,好象殷商的箕子、微子、比干不改變臣節臣道一樣,生命犧牲而道成天下。即無道能守道。這才是真正的強!

20、原文:子曰:「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 孔子說:好學不等於智慧,可是好學能夠讓人耳目聰明,所以說好學近於智慧;力行不等於仁德,可是力行聖賢路菩薩道,能夠發奮自己的志向,所以說力行近於仁德;知恥不等於勇敢,可是知恥可以惕勵自己在改毛病去脾氣上面精進,所以說知恥近於勇敢。學問的追求在淵博,也要廣博,淵博才有高明的見識,廣博才有英明的判斷;問一定要精詳審密,打破沙鍋問到底,才會得到真實的學問,才會學的踏實;光請問別人自己不思考,不生根的學問不是自己的,所以一定要深思,才能得到學問的真義;光用心思考而不辨明究竟,這樣的思慮未必清明,所以思考之後,必須有辨析體證的功夫,達到思維清明;光是辨析清楚而不去實踐,這樣的辨析未必對自己有幫助,所以一定要緊跟著去實行,以收到辨析的好處。寧可不學,一旦學習必定要學到會,還有不會好象沒有學習,手腳要怎麼安頓呢?寧可不問,有問一定要問個清楚,還有不清楚就好象沒問,身心要怎麼安頓呢?寧可不想,有想一定要有得於心,還有不得於心就好象沒想,心思要怎麼安頓呢?寧可不辨,辨析一定力求明白,有不明白好象沒有辨析,道理要如何安頓呢?寧可不做,做一定要做得地道,做得不地道好象沒有做,生命要如何安頓呢?別人一次就會,我百次也會;別人十次就會,我千次也會。果真能奉行此道,雖然愚笨也可以變得聰明,雖然懦弱也可以變得剛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范兒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箴言: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故事拿出手,劇情毀所有
愛上一個人,放棄一座城
此時未名,且看且行

TAG:愛歷史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