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屈辱的一次對外戰爭 40萬大軍全軍覆沒 皇帝被俘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明朝建國以來的第一位幼年天子。四個月就被立為太子,九歲登基為皇帝,後又二次為帝,他一生充滿神奇。
時人怎麼評價朱祁鎮呢?
喜歡他的人,會說他仁儉愛民,聽信納諫,廢除了慘無人道的嬪妃殉葬制度,還施行「優老之政」,國家對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糧食錢帛等福利,讓人從心底感到暖暖的。
討厭他的人,會說他寵信太監王振,及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奸險小人,殺掉于謙、王文等忠貞之臣,把好端端一個政壇弄得烏煙瘴氣,讓人齒冷。
他們都沒說錯。朱祁鎮就是這樣一個性格複雜的皇帝。
朱祁鎮,是有名的幼年天子。登基的時候年僅9歲,在內掌權的是太皇太后張氏,在外的是有名的「三楊」主政。後來,太皇太后駕崩了,「三楊」死的死,辭官的辭官,中央權力出現了空白,總得有人來填補。明英宗無比寵信宦官王振,開啟了明朝宦官專權的序幕。
王振是陪著朱祁鎮一起長大的,自然感情就好。王振仗著英宗的寵愛,結黨營私,大肆收刮金銀財寶,被天下人罵。朱祁鎮在位前期也曾是勵精圖治,社會較為安定,直到後來蒙古的入侵。
對於明朝來說,蒙古人始終是心腹之患,基本上每一任皇帝都對此憂愁不已,朱祁鎮也是一樣。蒙古人屢屢製造事端,索要大量財務,加劇了與明朝的矛盾。1449年,蒙古可汗也先又向中央求賞,王振不允。也先一怒之下率四路大軍向明朝進攻,明朝震驚。
前線戰敗的消息不斷傳來,朱祁鎮頭疼不已。在王振的慫恿之下,朱祁鎮決心親征。王振覺得自己之所以被罵就是因為沒有立下功勞,如果這一次打贏了,搞不好依自己就流芳百世了。於是天天在朱祁鎮耳邊煽風點火,極力攛掇他。而另一方面,兵部尚書等人力勸皇帝不宜親征,但是朱祁鎮最後一意孤行。
1449年7月,朱祁鎮命令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守北京,自己帶著五十萬軍隊出發了。在戰爭中,王振指揮不當,輕易上當,轉眼明朝的三萬騎兵就廢在了蒙古軍的手裡。到了八月份,朱祁鎮就被圍在了土木堡。幾天後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隨同的六十六名文武大臣一個都沒保住。混亂中王振被殺,而朱祁鎮被抓。據說朱祁鎮被抓的時候,但是顯示出了皇帝的氣場,盤膝而坐,等待就縛,保住了皇帝的尊嚴。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邊,明朝很快就立了新皇帝-——朱祁鎮那個留守北京的弟弟朱祁鈺,即景泰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蒙古人眼見朱祁鎮沒有了利用價值,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大臣與蒙古人的協議下,朱祁鎮最後被放了回來。如願回家的朱祁鎮卻在此時早已沒有了當初的舒適位置,新皇帝處處提防他。畢竟,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沒過多久,以左都御史楊善為首的大臣們發動奪門之變,重新擁戴朱祁鎮為帝。複位以後的朱祁鎮勤務朝政,還做了好幾件對國家有利的事。朱祁鈺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敗下陣來,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後墓葬被哥哥移到西郊,成為明朝遷都北京後唯一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文史作家弋晨授權勇哥讀史獨家首發,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明朝永樂皇帝的苦惱:未來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明朝歷史上誰計劃用四百日本人朝堂砍殺朱元璋?
※靈山藏古寺 紅色蘊精神
※中國古代最後一位宰相,他 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