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率高達93%,可庫爾德人獨立為何不可能實現?
美俄等國都奉行利用庫爾德人的實用主義策略,這也是巴爾扎尼眼見「伊斯蘭國」滅亡在即,庫爾德人對美利用價值下降,不得不抓住最後機會,通過加快獨立公投博取好處的原因所在。
9月24日,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主席馬蘇德·巴爾扎尼出席記者會。 圖/新華社
文/劉中民
伊拉克庫爾德人的獨立公投結果已經出爐,但93%的支持率恐怕也無法令庫爾德人興奮,因為他們自己也深知這僅僅是其爭取擴大權利的一場「政治秀」。
儘管這一結果有可能增強巴爾扎尼領導的伊拉克自治區增強與中央政府博弈的砝碼,但真正取得獨立對於伊拉克庫爾德人恐怕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建立包括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庫爾德人在內的統一的庫爾德國家則更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庫爾德人難以擺脫被支配的歷史宿命
從近期的表層因素看,伊拉克庫爾德人內部四分五裂,巴爾扎尼領導的「庫爾德民主黨」、塔拉巴尼家族掌控「庫爾德愛國者聯盟」作為獨立公投的主要推動力量,與庫區議會第二大政治力量「改革運動黨」存在嚴重分歧,進而使伊拉克庫爾德人難以形成統一的力量;從地區力量看,只有同病相憐和心照不宣的以色列持支持態度,而其他地區國家尤其是同樣存在庫爾德問題的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朗在反對庫爾德獨立問題上高度一致;從外部大國美俄雙方看,雙方都奉行利用庫爾德人的實用主義策略,但在其獨立問題上則常常是見風使舵、背信棄義,進而使庫爾德人成為大國手中隨便打來打去的一張牌。
從歷史縱深來看,庫爾德人更是因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難以擺脫在被利用和被出賣之間輪迴的歷史宿命。
在近代以前,庫爾德人始終處在奧斯曼土耳其和波斯兩大帝國的控制之下;在一戰後,民族意識尚未覺醒的庫爾德人便被歐洲列強分割為土耳其庫爾德斯坦、法國委任統治下的敘利亞庫爾德斯坦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從此走上了同胞分離的不歸路,使其民族主義也分化成分散於若干個國家的庫爾德民族主義,並在1923年土耳其獨立時再次被英法所出賣,錯失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最佳機遇。
9月22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中)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表示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獨立公投將產生「嚴重後果」。 圖/新華社
冷戰時期,庫爾德民族主義再度高漲,但在美蘇兩極對抗的體制下,土耳其、伊朗為美國盟友,而伊拉克、敘利亞為親蘇國家,分布於四國內的庫爾德民族力量悲慘地成為美蘇對抗的犧牲品。
及至冷戰後,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對庫爾德人的影響力大為下降,庫爾德人相繼成為美國遏制伊拉克與伊朗,歐盟在土耳其入盟問題上向土耳其施壓,以及阿拉伯變局以來美歐向敘利亞施壓、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可資利用的工具,但其始終沒有支持庫爾德獨立的完整計劃和堅定意願。這也是巴爾扎尼眼見「伊斯蘭國」滅亡在即,庫爾德人對美利用價值下降,不得不抓住最後機會,通過加快獨立公投博取好處的原因所在。
庫爾德人很難邁出聯合建國第一步
從分處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敘利亞四國的內部因素看,其尋求獨立乃至謀求大庫爾德統一的追求可謂困難重重,最直接的因素在於一旦某一國家的庫爾德尋求獨立,就會引起其他三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並促使四國政府聯手打壓,進而使庫爾德人的獨立活動無法完成某一國家庫爾德人率先獨立的第一步,更無法邁出各國庫爾德尋求聯合建國的第二步,這種從「先離」(與現有國家分離)「後合」(建立統一的庫爾德國家)的獨立道路在世界歷史上都絕無僅有,其難度可想而知。
更為重要的是,已經分離100多年的四國庫爾德人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在現存國家的社會地位、謀求自治或獨立的意願和程度都各不相同,進而使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此外,從歷史發展的大勢看,世界民族主義經歷了一戰後、二戰後和冷戰後三次浪潮,但冷戰後的民族分離主義浪潮的負面破壞作用巨大,並愈發失去正當性,這也是地區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伊拉克庫爾德獨立公投的原因所在。庫爾德仍會追求實現其民族權利的圓夢之旅,但恐其只能接受現實,謀求較大程度的自治,但尋求「建國」可能仍是一個難以實現的迷夢。
劉中民(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教授)
編輯:思凝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要媒體表揚才肯歸還手機」,超出了法律限度
※各種奇瓜異果亮相上海 男童爬上280斤重的大南瓜
※邛崍黑茶:寧可食無肉,不可飲無茶
※秋高氣爽,金桂飄香 各位大俠國慶假期都打算如何消磨時光?
※「十一黃金周」臨近,防旅遊宰客應早作打算/新京報社論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