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這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花好月圓
中秋,「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每逢中秋,闔家團圓,品嘗月餅,同賞明月。
在家的朋友多陪陪父母,在外的遊子記得給家人送去祝福。無論你身在何處,十五的夜晚,我們仰望同一個月亮!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月餅,原本是祭奠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美味,同賞明月。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和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還記得這些中秋習俗嗎?
賞月
每逢中秋,人們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人們把酒問月,品美好的生活,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
吃月餅
月餅又稱胡餅、小餅、月團、宮餅等。按照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
觀潮
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寫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觀潮是除賞月之外的另一中秋盛事。
拜月
在很多地方,有拜月、祭月的風俗。每到中秋之夜,人們就在院子里、陽台上當空祭拜。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是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不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玩兔兒爺
兔兒爺最早原是人們祭月的對象由泥製成,外型如人坐一般。在民間藝人手中,兔兒爺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為了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賞桂花,飲花酒
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賞桂花,在陣陣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傳統風俗。
GIF/49K


TAG:憶再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