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時突然下暴雨
credit: 123RF
來自德、法、美的一組研究人員就突發性暴雨找到了說得通的解釋。在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在一個模擬了大氣氣體以及水的盒子里進行了相關實驗,也展示了他們觀察的結果。
半個世紀以前,科學家們就發現,在積雲頂部撒乾冰會導致降雨,但直到今天都沒人知道為什麼。同樣地,科學家又被「突如其來的暴雨」難住了。為什麼有些雲突然就降雨了,而另外一些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雲卻沒有呢?沒有人知道,因為雨雲中實在有太多奧妙。出於這個原因,科學家們正試圖通過在實驗室中重現大氣條件、以及在計算機模擬中找到答案。不幸的是,沒有方法能解決這個難題。所以,研究人員又採取了新方法以更好的研究暴雨。
由於實驗室內很難模仿正常大氣條件,研究人員選擇了用六氟化硫代替了大氣中的水。因為它在面層壓力下既可以是液態也可以是固態,也可以在製冷的條件下變成小液滴。他們用氦氣簡單地代替了大氣。這些化學物質被泵入一個盒子里,接著在底部對它們稍微加熱,然後在頂部微微冷卻。同時,研究人員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一切過程。
報告中描述到,有一些六氟化硫彙集在罐底,而另外一些則以氣態聚集在頂部。但隨後,那些六氟化硫開始在頂部形成水滴,最終會掉入底部池中。但是研究小組同時也發現,當它們落下的時候,它們會在尾跡中形成更小的水滴,這是因為水滴本身比它們穿過的氣體溫度更低。最後,這些液滴就都落入池中了。
但研究人員承認,他們沒辦法證明他們的實驗環境能完全模擬自然界;但是,一旦大氣中發生類似的情況,就可以解釋突降暴雨的現象了。
本文譯自 medicalxpress,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那些被「生吃」的動物
※控制食慾的關鍵腦細胞首次被發現
※如何正確地吃披薩
※能治療胃部細菌感染的微型馬達
※利用血液流動來發電的碳納米管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