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女性被殺的連環案件,這部犯罪電影,我堅決站在罪犯這邊
大家好,我是圈圈~
偵破類的影視劇總是讓人沉迷於抽絲剝繭般的細節推理,以及花樣百出的犯罪手法,有種撥開迷霧見真章的感覺。
今天圈圈要為大家推薦的犯罪電影不只是破案過程,還有殺人犯的形成過程。
這部電影來自波蘭,講述了十二名女性連環被殺案件,創作靈感來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發生在波蘭的真實事件。
但是這次,我堅決站在犯人這一邊。
(觀影方式見本文文末)
上世紀70年代,波蘭的一個小城鎮,一則連環殺人案件搞得大家人心惶惶。這名殺手,被稱為「吸血鬼」。
伴隨著第一個受害者,兇手發來了一封信件,聲稱將殺害30名女性。
這已經是第九個了,一名小女孩,工人黨第一書記的侄女。
雅努什就是這時被任命為「吸血鬼」案件負責人的。面對上級的壓力,是升職加薪,還是背黑鍋,就看能不能破案了。
接連的熬夜加班,他也用盡了手段,分析罪犯的心理行為,錄入到計算機中與2萬嫌疑人做比對;然後向上級申請高額賞金,懸賞案件的相關線索等等。
雖然已經將嫌疑人的範圍縮小到了幾百人,但於事無補。在這過程中,仍然有人接連被害。
於是,雅努什又想到了一個辦法。
讓同事打扮成單身女性在夜裡獨自行走,引君入瓮。
然而,計劃還是失敗了。就在距離不遠處,有人發現了一名女性屍體,第12個受害者。
就在他們對案發現場周圍群眾進行盤查的時候,終於有了新發現。
在案發現場的人名單和之前排查的人名單之間有了重疊,卡利奇。
因為急於破案,雖然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但雅努什還是下令將其抓了回來。
在審訊中,犯人沒有認罪。雅努什將之前的猜想全部安在了他的身上,包括殺人手法,殺人動機,還有那天晚上他燒的那雙鞋。
聽起來好像都是說得通的,這讓所有人幾乎斷定,他就是「吸血鬼」。
領導的肯定,報紙上的讚美,美女們的挑逗,還有新買的大房子,這些都一股腦地砸了過來,狠狠地滿足了他的虛榮心。
就這樣一個月,兩個月,無論雅努什如何威逼利誘,犯人還是沒有要認罪的意思。不僅如此,反而卡利奇越來越不像是這起連環殺人案件的真兇,很多的猜測都顯得站不住腳,經不得推敲。
甚至有一天,雅努什再次收到了「吸血鬼」的來信,上面還寫著「你並沒有抓住我」的挑釁。
這些都在透露著一個消息,他不是真兇。
權力還是良心,起初雅努什是掙扎的,良心也曾一度佔了上風。
只是,就在他準備向上級申請重新調查的時候,因為一台彩色電視機,他又退縮了。
只有等到真正結案,一切才能塵埃落定。
為了加快案件的審判,雅努什選擇了製造證據,製造證人的極端。
電影《我是殺人犯》的片名起的很妙。
「我」說的究竟是誰?是犯人卡利奇,是製造證據的雅努什,是明知道錯了卻誰也不站出來的同事,是大喊著「絞死他」的吃瓜群眾,是作偽證的犯人妻子,還是因為一句威脅就默不吭聲的情人?
人們需要一個兇手,那麼,大家就合力製造出來了一個兇手。表面上是正義,是公理,而事實上卻是見不得光的。
12名女性連環殺人案件正式結案,但這次,圈圈我堅決站在犯人這邊。
溫馨提示:電影《我是殺人犯》於優酷、南瓜電影等可看
圈圈電影,不放過一部好電影。
好評影片、獲獎影片、冷門佳片,關注圈圈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