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殺戮、性侵……颶風讓美國醜態百出
GIF/57K
美國可能是全世界的發達國家中最不相信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國家。他們花錢打擊各種全球暖化的言論,認為這都是科學家操弄的謠言。
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說:
It』s not Climate Change,
這不是氣候變遷,
It』s not Global warming,
這不是全球暖化,
It』s not extreme weather,
這也不是極端天氣,
It』s just the weather.
它只是氣候而已。
美國人的慣用手段
就是稱「全球暖化」是陰謀
颶風(Hurricane),在東半球我們稱之為颱風,它們的形成因素很相似,基本上都是因為熱帶氣旋。
颶風形成於夏天,一開始可能只有 1 級,接著它凝結了越來越多海平面水氣,越滾越大,越滾越紮實,甚至由於地形的原因,登陸後還會再殺一個回馬槍。2005 年的卡特里娜颶風(Katrina)就曾三度登陸。
這一次,哈維颶風(Harvey)在休斯敦登陸,休斯敦在七天內下完了一年的雨量,哈維颶風可能創下歷來天災損失最高紀錄;接著,哈維再往內陸走,來到了路易斯安那這個地區。
哈維颶風的影響力從德州一直延伸到路易斯安那
這是德州自 1961 年卡拉颶風來襲後,56 年來最嚴重的颶風威脅。哈維登陸德州基督聖體市後,時速 209 公里的強風讓電力、網路和手機服務全數中斷,上萬戶家庭停水停電,當地建築幾乎無一倖免。
最驚人的還是雨量,美國氣象局證實,哈維成為美國史上降雨最多的風暴,打破了 1978 年熱帶風暴梅迪娜(Medina)的記錄。
致命的災情不斷傳出,最令人心碎的是重災區休斯敦的一家六口。父親本來想帶大家逃離洪水,但過橋之後,車子栽進一個大洞,搜救人員三天後才找到廂型車,后座的孩子當時是抱著彼此離開人世的。
這場颱風,使德州各大城市滿是瘡痍
位於出海口位置的德州大城休斯敦,人口密集且低處低洼,早在哈維來襲前就已經知道自己處於危險地帶,但是和德州州長敦促儘快逃離哈維行經地帶大相徑庭,休斯敦市長並未下達撤離命令。
他說,即便是在一座對洪災習以為常並已做好準備的城市,迅速升高的水位也會讓人措手不及。依照過去好幾個城市的經驗,水量太大會導致人們分不清這是路面還河流,大多數傷亡都發生在路上。像這一次颶風,很多遇難者都是因此掉進深坑的。
錢在這個時候是沒有意義的,差別只有,有錢人可以不管身邊的財物,搭著飛機走掉。至於颶風過去,留下的殘破家園,通通都一樣,全部只剩下一片汪洋。
颶風過後的城市,只剩下一片汪洋
哈維颶風對休斯敦這個城市最大的影響有兩點。第一,休斯敦這個地點是美國這幾年能源革命中,最重要的頁岩油跟頁岩氣的開採地點,所以這個地方的煉油行業大概停工了 30%,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恢復。
第二,這個城市的海平面本來就比較低。這在大航海時代是個優點,因為所有在 19 世紀末期到 20 世紀初能夠崛起的城市,例如上海,都臨近海港。可是,這幾年海平面上升,極端降水不僅沒法排出去,海水還會倒灌。
美國這 12 年來最嚴重的三場風災,第一場是 2005 年的卡特里娜風災,它攻擊的地點是新奧爾良和路易斯安那,第二場是發生在紐約的珊迪風災,另外就是這一次攻擊德州休斯敦等地區的哈維。
其實,氣候專家很早以前就警告過,這幾個地區一定要做好基礎工程。可是,休斯敦乃至整個德州當地的基礎建設都沒有這種意識,因為當地最賺錢的公司都是石油公司。
為了當地短時間的經濟發展
以石油行業為主的地區都不看重全球暖化問題
回過頭看,巧合的是,美國卡特里娜風暴也發生在 8 月底。
2005 年 8 月 29 日,最高時速 280 公里的 5 級颶風在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之間第三次登陸,兩道堤防接連失守,海平面下的新奧爾良立刻淪落為人間地獄。
新奧爾良當地有很多窮人,城市也沒有錢,民眾扶老攜幼大逃命的畫面,就像第三世界國家天災後的場面。80% 的城市被泡在水裡,市區積水平均深達三公尺,高樓飯店玻璃全破,民房半倒全毀,汽車被砸爛,政府不得不首次宣布棄城,一百多萬人大撤離,這副景象放眼全球也屬少見。
在這個時刻,其實人跟動物沒有什麼差別,洪水、搶劫、殺戮、性侵,還有持槍者因為沒有第一時間獲得逃生機會,直接對警察開槍。
淪落人間地獄的新奧爾良被放棄
成千上萬居民撤離
卡特里娜風暴之後,美國的前副總統阿爾·戈爾(AI Gore)就拍了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和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而當他剛拍完《不願面對的真相》的續集,就遇到了哈維颶風。
《不願面對的真相》集中關注全球暖化現象,影片中解釋了幾乎蕩平吞噬整座城市的颶風,威力何以如此強大。戈爾表示,全球暖化是確實發生的現象,並且大部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減少,全球氣候不久就將發生重大變化。
北極圈的冰圈正在快速融化,如果完全融化的話,全世界的海平線將上升 20 英尺,這會對佛羅里達造成重大災情。想想看,數十萬名難民流離失所的景象,再想像數億名難民造成的衝擊。
戈爾用《不願面對的真相》
讓自己被美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記住
全世界對全球暖化的重視,因為戈爾的原因拉到了一個高點。當年不願意簽訂《京都議定書》(2001 年,布希政府上台後,認為過多的保護環境的規定可能抑制經濟增長,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拒絕執行《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在奧巴馬當選以後,開始對氣候變遷有所承諾。
但是以雷曼兄弟破產為預兆,金融海嘯襲來,一場世界各國準備時間最久的哥本哈根大會被打亂。
2014 年美國中西部遭遇寒冬,然而美國西部則遭逢破紀錄的高溫,回顧過去十年資料,2014 年成為最炎熱的一年;2015 年的地球氣候更加炎熱極端,暴雪、強降雨、土石流、熱浪、乾旱、森林火災,氣候變遷早已從抽象遙遠的名詞變成每個人切身感受的現在進行式。
氣候災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漸漸顯現
直到《巴黎協定》,大家在金融風暴之後喘了一口氣,美國的經濟開始復甦,失業率降於 5% 以下,全世界才團結在一起,終於完成了《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幾乎讓地球上每個國家,都承諾逐漸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出現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嚴重後果。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接受的折衷方案是,使升溫限制在攝氏 1.5 度,各方努力在本世紀下半葉達成零碳排。
《巴黎協定》簽訂的一年多後,特朗普當選了美國總統,他說「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我們現在見證的所有歷史,是巧合,是偶然,還是人類的悲劇?
身處這個時代
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因為你逃不掉


※來自南非的鼓聲:它是大地的脈搏,比古典樂更有商業噱頭
※草間彌生:住在精神病院的日本國寶
※他們想獨立已歷百年:世界首次注意到這個民族,是暴君的大規模毒殺
※蔣勛:18歲的《千里江山》,揮霍青綠,像揮霍自己的青春
※百萬民眾大遊行:西班牙王國40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TAG:文茜大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