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火幣朱嘉偉:不要過度神化區塊鏈

火幣朱嘉偉:不要過度神化區塊鏈

矽谷Live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區塊鏈不是萬能的,區塊鏈行業當前還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並不具備開展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最近關於區塊鏈的討論很多,似乎區塊鏈可以顛覆一切,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專訪了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火幣網 COO 朱嘉偉,談了談大家對區塊鏈的一些常見誤區。

火幣網 COO 朱嘉偉

誤區1:區塊鏈可以用去中心化顛覆一切

正解:區塊鏈的突破點會在中心化做不好的地方

很多人過度誇大去中心化的作用,鼓吹區塊鏈顛覆一切,但實際上很多場景是不適合區塊鏈的。朱嘉偉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突破點一定會在中心化應用做不好的地方,而在中心化應用能做好的場景,不適合用區塊鏈。

從技術角度,區塊鏈技術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是信任的問題,即區塊鏈技術能夠在不信任的個體或組織之間建立信任關係。因此,對於某一應用場景是否適合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需要考慮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這種應用場景是否需要區塊鏈技術去建立信任機制。

下面一圖帶你看懂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由於天然需要在全局網路達成共識,和中心化的應用相比,必然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句話說,去中心化的應用一定是比中心化的方式效率要低的,對區塊鏈的應用落地上,必然要考慮這一點。

比如大家都說區塊鏈能夠顛覆金融,其實在很多目前金融中心化手段已經很高效的場景下,區塊鏈短期內根本沒有機會。比如,各國中央銀行、各行業公證處等都充當著中央信任機構的角色,在具有中央信任機構的行業,區塊鏈也無用武之地。

反過來推導,區塊鏈要想落地,就要解決當前中心化方式解決不了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有些問題,用 「中心化」 解決不了呢?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種就是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中心,比如在全球性跨境的一些事務上不存在一個中心組織。

比如全球的碳交易,這個需要全球很多國家去達成共識,但目前是缺乏有力的中心組織。每個國家之間缺乏信任,需要去解決信任的問題。而且又是一個跨境的場景,每個國家法律不同,到底是你聽我的,還是我聽你的?誰也不服氣誰。所以完全可以考慮利用區塊鏈技術創建一個透明有效的系統,以監測碳排放和清潔能源交易與資金分配,還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來確保減少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

第二種原因就是中心化弊端很大,效率很低,需要去中心化來實現。

比如博彩行業,很多博彩公司出現舞弊、挪用資金、捐款跑路等情況。這些博彩公司如果用區塊鏈來實現,能夠更好的解決信任問題,而且成本更低。

區塊鏈可能適合的場景還包括:如果是有多方參與的交易場景,包括像多方參與的跨地域、跨網路的支付,還有多方參與結算清算等等。在國際貿易里,有個古老的問題,就是沒辦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比如海運一般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那賣方把貨物發出的時候,買方到底付不付錢?買方付錢,萬一貨不對板,買方吃虧;買方等到貨到再付錢,如何保證賣方利益?我們現在用進出口保函的方式,其實智能合約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這個問題。

誤區2:大家會天然信任區塊鏈技術

正解:大家對區塊鏈的用戶認知可能比技術還重要

你更信任騰訊公益,還是更信任區塊鏈搭建的公益平台?這就是用戶認知的重要性。

朱嘉偉談到,對於區塊鏈的發展,用戶的認知很重要。區塊鏈是一個需要大規模協作的系統,因此區塊鏈得以流行的核心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更廣泛的參與。用戶認知決定區塊鏈產品能否被用戶使用,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沒有重視。

舉個例子,雖然區塊鏈技術上能夠低成本的構建信任機制,但是消費者的認知可能還是不一樣。如果我們基於區塊鏈做一個公益平台,對比騰訊公益用傳統互聯網技術做公益平台,大家還是會更信任騰訊公益。

在區塊鏈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用戶能夠接受區塊鏈,這其實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整個社會可能會通過一些爆炸性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殺手級應用」來了解和接受區塊鏈。舉個例子,比如說某天某個小國家的公投用區塊鏈技術來做投票的話,大家使用後發現由於使用了區塊鏈技術,投票不可造假,不可偽造,參與者都能馬上體會到區塊鏈技術的優勢,那麼這就非常有力的推動區塊鏈產品的發展。

此外,不同地區,大家對區塊鏈的認知也不一樣。比如在移動支付發達的領域,區塊鏈作為支付手段的發展速度顯然比不上沒有移動支付的國家和地區。在很多非洲國家,甚至他們都沒有銀行等基礎設施,區塊鏈也有可能直接跨過銀行,直接成為他們的支付和價值存儲的手段。

為什麼需要數字貨幣的普及呢?

區塊鏈的核心在於價值傳遞,而目前區塊鏈系統上並沒有一套類似比特幣的「價值載體」,區塊鏈只起到了記錄的作用,並不能實現價值的互聯。

因此未來區塊鏈應用真正的成熟,可能需要以數字貨幣的流行為基礎。當數字貨幣普及,價值載體順暢的搬遷到線上,區塊鏈應用就會大規模爆發。

誤區3:區塊鏈項目融資後就萬事大吉

正解:區塊鏈的商業模式依然最關鍵

區塊鏈雖然很多通過代幣眾籌方式能融資,但是區塊鏈項目也是創業項目,解決了融資問題並不能保證項目的成功,商業模式依然非常重要,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區塊鏈的應用大體可以分為四大類:

第一大類,是利用代幣的特點,純粹是發行代幣,把代幣作為產品流通的手段,比如 Kik 發行的 Kin,IPFS 上發行的FileCoin,這一類應用用戶容易接受,商業模式也非常清晰,會跑在最前面。

第二大類,是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比如做版權、公正、防偽溯源等。

這類商業模式對用戶的門檻更高,而且可替代性比較強。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目的很多是為了增加信用,但是建立信用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做廣告、找人背書等方式。這種區塊鏈的應用可替代性比較強,所以會是區塊鏈領域相對後期的應用。

第三大類,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和加密特性,比如做加密的即時通訊,醫療數據隱私,這類應用取決於政策和市場接受程度,畢竟靠的是匿名。

第四大類,是利用智能合約,基於智能合約做應用,比如新共享經濟等。共享經濟公司在利用社區空閑資源時,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地實現資源登記、共享與付費。UBER 與 Airbnb 為代表的公司將歡迎這類應用,區塊鏈的使用將極大降低管理成本。

相對而言,前兩類的落地難度低於後兩類,提前爆發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麼樣,目前區塊鏈領域急需一個殺手級應用,才能普及數字貨幣。朱嘉偉預計這個時間大致需要三到四年。

雖然當前區塊鏈領域創業非常熱鬧,但是大眾對數字貨幣的用戶認知依然不夠,這會嚴重阻礙區塊鏈技術的落地。

漲姿勢

Takeaway

區塊鏈大致的發展過程大致是先有代幣類應用的普及,然後才會有匿名和加密特性類應用,最後才是用區塊鏈建立信用。

誤區4:區塊鏈現在各種應用都能落地

正解:區塊鏈在當前階段不適合「重應用」

朱嘉偉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當前階段不適合「重應用」。在ICO風潮下,各種區塊鏈應用都出來了,但是在當前區塊鏈發展現狀下,「輕應用」更有市場前景。

什麼是「輕應用」和「重應用」?簡單的說「輕應用」相對而言數據量較小,業務邏輯比較簡單,對性能和存儲的要求低,線下的邏輯少,「重應用」則相反。

典型的「輕應用」,比如投票、眾籌、預測市場等都值得嘗試,越是輕的應用,用戶越容易接受。而醫療信息、租房、租車、甚至是版權這種比較重的應用在當前推廣會比較難。

為什麼「重應用」在當前階段不那麼合適?

第一方面,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用戶認知需要一個過程,用戶可能還是會更信任傳統的產品。

第二方面,要區塊鏈在「重應用」裡面可替代性比較強。

很多區塊鏈相關的重應用,其實區塊鏈只扮演一個部分的功能,可替代性比較強,那麼是不適合早期用區塊鏈來實現的,不如直接用傳統的方式。比如醫療信息加密,醫療信息的數據量本來就很大,在區塊鏈上來實現其實不是特別高效,可能在當前階段還不如傳統的加密方式。

此外,還要考慮區塊鏈的實現成本。

區塊鏈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確保了眾多數據記錄者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對資料庫的記錄是真實可信的。不過另一方面,工作量證明也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很多工作量證明機制需要算力保障

比如,版權和防偽和存在的很多鏈上的應用,從設計層面都需要算力來做保障公平、公正、不可篡改,但小公司用普通的算力很難保證區塊鏈不被攻擊。

最後,區塊鏈可編程的實現價值傳遞

朱嘉偉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劃時代的產物。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當中,交通工具拉近了人們物理的距離,互聯網拉近了人們溝通的距離,而區塊鏈很可能會推動全球金融一體化和金融開放,成為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在可預見的未來,在區塊鏈上運轉的有價資產會越來越多,比如股權、債券、其他的虛擬資產。

當前社會其實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訂立各種各樣的合約、眾籌、契約等,其實完全可以用編程的方式來去實現,而不是紙面的契約來約束。可以預見,未來人們簽訂的合同,裡面觸發的條件以及價值轉化都可以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控制。

人工智慧和價值傳遞的可編程相結合,想像空間會更巨大。比如一位媽媽想限制未成年兒女的零花錢支出,她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設置這些支出的規則,如不可以購買垃圾食品、不可以一次性花光等,子女每發起一筆交易便可以觸發一個智能合約運行,只有符合事先設置條件的交易才可以得到順利執行。而結合人工智慧,這些規則還能智能和靈活地來實現。

朱嘉偉表示,區塊鏈是一個需要大規模協作的系統,因此在發展初期會經歷一個積累期。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未來有無限的可能。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

p.s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洞悉未來,學習區塊鏈,火幣網和矽谷Live合作,開發了線上音頻課程《從0到1,全面學透區塊鏈》。在這門課中,朱嘉偉想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傳達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FinTech未來趨勢:中美聯手共贏 科技金融融合
「絲綢之路」沉浮錄:第二集
為什麼比特幣與其他加密數字貨幣不同?
比特幣交易費用中的經濟學
宜信「矽谷對話北京2017」首秀美國 中美金融科技圍灣論道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