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用「垃圾」建未來水上城市,會像珊瑚般自動生長,可容納兩千萬人

用「垃圾」建未來水上城市,會像珊瑚般自動生長,可容納兩千萬人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們來聊聊由3D印刷塑料廢料製成的未來派的海洋建築城市——阿梅羅阿(Aequorea)。它是里約熱內盧沿海的一個虛構的水上城市,是以一種稱為維多利亞發光水母的生物來命名的。

這個城市的設想來源於比利時卓越的生態建築師文森特·卡貝爾(Vincent Callebaut),他提出維多利亞的概念旨在強調土地上日益減少的自然資源,強調清理由於在海洋中傾倒塑料造成的「令人厭惡的石油廢物湯」的必要性。

這個想法最開始提出是以信件形式提出的,這封信是以虛構的2065年的一個少女為主角,寫給「土地人民」,在信中,他指責現在的人們一點不照顧「後代的命運」。信件中指出,人們不應該像消費商品一樣消費一座城市,我們不能一味地破壞自然,而應該與自然共生。

維多利亞的建築中,包括由海藻和植物覆蓋的「農場主」 運輸的運輸系統。這個建築是由藻類和垃圾製成的發明複合材料,再用3D將材料列印出來重新利用。建築的最終目標是用這些被3D列印出來的材料來創建1,000個塔,每個塔各容納20,000名人。

建築師將這個建築的完成日期定為2050年,這個建築接納的居民主要是附近因為氣候變化而淪為難民的人們。人們在這個建築中將採用新的可再生能源來維持生活,食物採用養殖的藻類,果園和蔬菜園生長在海螺狀結構上。

在建築中人們依靠微生物質和海洋成分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自給自足。通過海拔1000米以下的海底螺旋槳,每個「海洋漁船」都將利用從大太平洋垃圾填埋場的藻類和塑料廢物製成的複合材料進行3D列印。

像珊瑚一樣,這些列印出的材料將自行建造塔,並通過碳水化合物對外來骨骼進行水分積累,形成天然的鈣化。最終形成1000個塔,除了容納陸上的人民之外,還有一系列其他的功能空間。

居民可通過位於水面上半公里寬的浮動圓頂上由紅樹林覆蓋的碼頭進入每個塔樓。從那裡,他們將通過堆疊的住宅空間,科學實驗室,辦公室,酒店,運動場和水族館等層疊。

有人認為海洋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存在諸多未知。但是這項項目的設計中利用結構的幾何形狀抵消海洋漩渦,這樣可以防止氣象和元素的波動,確保地震時水域的穩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溜溜達達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造型奇葩的三座橋:船在橋上跑,人在水裡走,還有一個跳著才能過
這個國家人們竟窮到吃土?主食和水果只能是夢想,把泥餅當營養品
這棟大樓總投資320億元,擁有130米高垂直花園,受國際好評
這是一座什麼橋?橋身會自動伸展和收縮,行船走人兩不誤
世界第二大長城在印度:上面可並排行走八匹馬,堅固挺立600年

TAG:溜溜達達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