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說書法的氣勢

說說書法的氣勢

總第893期;歡迎關注。

一、內勢

所謂「內勢」即無形之使轉。其盤紆於虛,無跡可尋,行楷多用此法。內勢筆斷意連,點畫交際處可用「度」法,所謂「度」者,即「一畫方竟,即從空際飛渡二畫,勿使筆勢停住,所謂形現於未畫之先,神流於既畫之後」。此亦即「隔筆取勢,空際用筆」,有暗渡陳倉之妙。此法從楷書中來,楷書形斷意連,勢從內出,有點畫處,筋絡相連;無點畫處,氣脈流貫,楷書使轉無形,草書使轉有形,真書之用使轉,猶行草之有牽絲。

文徵明曰:「真書血脈貫通,放之便是行草;行草動必有法,整之便是正楷,能書者要是一以貫之。」由於在點畫交際處,一枝筆於紙面極低空中作過度動作,故看上去好像筆不離紙一般,如此一筆接一筆,一筆管束一筆,自然氣脈貫注,精神聚正如豐坊《書訣》所謂:「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離,輕轉而重按,如水流運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

能運中鋒,勢從內出,則氣從畫中貫,發筆時從大處從容來,收筆時從大處從容去,牽絲雖不露形跡,但形不貫而氣貫,氣貫則無論大小、長短、平直、旖側,無往而不當,這是一種高級的貫氣方法。晉人作行書,形不貫而氣貫,若斷還連,試觀王羲之《蘭亭》便可得其旨趣。

欲勢從內出,非精熟於用筆,難臻斯妙,關鍵處又在發筆和收筆處,發筆時能承上筆勢,收筆時能啟下行氣,或逆或藏,或收或縮,自然氣完神足。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謂:「字之筋,中鋒是也,斷處藏之,連處度之,藏者,首尾蹲搶是也。度者,空中虛打勢,飛度筆意也。解藏度二字,則無死筆,活處在筋也。」

無形之使轉,在書法術語中又稱為「筋」法,筋藏之肉內,筋脈相連,氣血自然貫通,正如蔣和《書法正宗》所謂:「有筋者,顧盼生情,血脈流動,如遊絲一般,盤旋不斷,有點畫處在畫中,無點畫處,亦隱隱相貫,重疊牽連,其間庶無呆板散渙之病。

總之,氣以不外露為貴,晉人作行草,極少有數字連綿纏繞者,潛伏於里,使人莫測端倪,試觀晉王秭《伯遠貼》,筆意流動,映帶勻美,每個字都富有姿態,體勢跌宕,雖字字不相連屬,但整幅布局,有一氣呵成之感。

二、外勢

所謂「外勢」,即有形之使轉,其盤紆於實,有象可睹,行草多用此法。外勢以露鋒居多,收筆時帶出一縷鋒痕。在書法術語中謂之「牽絲」;點畫與點畫、字與字交換過度時帶出一縷墨痕相銜接,謂之「遊絲」。這二種筆法又稱為「引帶」「帶筆」。如「使」字左豎收筆帶出一縷鋒痕為「牽絲」「一」和「身」之間,「想」「必」「及」之間相銜接的墨痕為「高空遊絲」。

牽絲和遊絲皆在書寫行書時因筆勢的往來偶然不經意帶出,如長空遊絲,搖曳而往來,增強了點畫之間的流動感,用筆雖輕,細如絲髮。卻挺拔婀娜,寓剛於柔,當以出之自然為貴,非年高手硬,難臻斯妙。

牽絲和遊絲在行書中只能偶爾為之,不可多用,多用則連綿纏繞,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趙宦光《寒山帚談》謂:「晉人行草,不多引鋒,前引則後必斷,前斷則後可引,一字數斷者有之。後世狂草,渾身纏之以絲牽或連篇數字不絕者謂之精練可耳不成雅道也。

另要注意,引帶之筆,本是無中生有,只處於從屬地位,猶文章之過脈。故一般地說,引帶之筆,不宜重用,過粗則往往使點畫與牽絲不分,有喧賓奪主之嫌。但古人寫行草時,亦偶有重用而不妨正者,運用得好,反添異趣。

三、逆勢

發筆時逆入,結尾時收縮,是產生筆勢的主要方法。湯臨初《書指》謂:作意在左則下筆向右,作意在右則下筆向左,結束在下則上必蹁躚,上體既盡則下必流易。」「逆」是產生勢力的重要手段。書寫行草書時,有時在收筆處反折其鋒,使其筆勢與下筆起筆相承,這種筆法稱之為「折;起筆逆入作點時,微露芒角與前筆折鋒,謂之「搭」,一折一搭,一呼一應,則上下承接,左右顧盼,氣脈自貫。

《書法三味》中謂:「下筆之始有折鋒,有搭鋒,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鋒,第二、三字多是搭鋒,承上筆勢。」由於折搭時,粲然露鋒,故字多精神外越。如「不」字收筆為「折」。「去」字起筆為「搭」;右條「不」字收筆為「折,「能」字起筆為「搭。」

四、順勢

書寫行草時,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順其自然的筆勢,數字連屬,左右映帶,上下銜接,不假安排,一筆環轉,給人以氣足力遒之感。

湯臨初《書指》中云:「有順利以導而天機流蕩。」這種取勢方法,因為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故並不多見,運用得好,有神融筆暢之妙。如「氣力復如何也」六字一氣貫注,「不在彼」、「何處」、「如何」亦一筆相連,都能給人以一種流暢的感受。

由於數字一筆環轉,故當於使轉中見點畫,凡成點畫處用筆宜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要輕,誠如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謂:「大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筋畫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若數字點畫不分地交結纏繞在一起,則「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就勢必會破壞點畫的形質美。

五、曲勢

字要得勢,關鍵又在於用筆是否有曲勢,富有一種彈性的力度美。劉熙載《書概》中謂:「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

故作點之法,亦分三過、向背、俯仰之勢,鋒向右而勢向左,鋒向左而勢向右,全藉顧盼有情;作橫之法,其常患平,當分仰覆、燕尾、鱗勒之勢;作豎之法,過直則里敗,當分向背、垂露、懸針之勢;作撇之法,勢微婉曲,末鋒飛起,有顧右之勢;作捺之法,抑揚頓挫,一波而三折,或開或合,得意徐乃出之;作鉤之法,又宜蹲鋒得勢而出。故作書之道,當以曲勢為主,十曲五直,言筆筆有輕重、有起伏、有回顧、有徐疾,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須求生動。若平直相似,形同板刻,則不能得勢。

徐用錫謂:「結字要得勢,斷不能筆筆正直,所謂運算元,便不是書。」所有的點畫都帶有一種曲勢,顯得姿態生動,筆意流暢。

六、澀勢

「澀」是生髮筆勢的主要方法,亦即遲澀之法。這種筆法,蒼勁凝練,如枯藤盤曲,似古柏虯交。作書時極力揉搓,逆勢澀行,正如包世臣《藝舟雙楫)》所謂:「凡橫畫平過之出,行處也,古人必逐步頓挫,不使率然徑去,是行出皆留也。

由於運筆時步步頓挫,節節加勁,積點成線,故其點畫有氣清質實,骨蒼神腴之感。同時在頓挫起伏中,可以再生筆勢,從而產生優美的韻律和跌宕的氣勢。如何紹基的行書,筆意含蓄,行墨遲澀,顯得骨格蒼凝,給人一種沉雄老辣之感。(本文配圖為:康里巎巎的草書《唐人絕句六首》)

@材料來源於網路,本文內容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書法入門」官方微店

提供

純手工傳統湖筆

偏專業毛筆

一 切 為 了 更 好 書 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顏字雄渾,高清之下更顯凌厲之筆
這36個字,小心讓你徹底愛上書法!
柳體,很多人都寫錯了……
書法大宗師:章法八條
智永草書四大要素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