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排號看展」取代「排長龍」之後,我們需要思考什麼?

「排號看展」取代「排長龍」之後,我們需要思考什麼?

故宮年度大展《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在故宮午門展廳和東西雁翅樓開展以來,每天在午門正殿展廳門口都會看到排的好似一條龍的長隊,有遊客說要排2-3個小時才能進去。即使在排隊,仍然有遊客絡繹不絕的來排隊看展。一時間,「排長龍」「故宮跑」佔領各大新聞頭條,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為了解決觀眾排長隊的問題,故宮推出了排號看展的方式。排隊看展,確實減少了觀眾的等待時間,然而其背後所帶來的「展覽熱」也值得繼續思考。

火爆

看展也需要排號進入?

9月24日,故宮為解決「故宮跑」等一系列無序現象,滿足觀眾舒心觀展的需求,推出新招:對陳列《千里江山圖》的午門正殿展廳實行發號分時參觀措施。

據了解,展覽發號方式為每天免費發放16個時段的號碼,每半小時放行該時段的150名觀眾進入午門正殿展廳,發號地點在「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入口。此外,憑號參觀僅限午門正殿展廳,參觀東西雁翅樓展廳則無需領取號碼。

在試行當日,早上8:30,觀眾由午門進入故宮後,部分觀眾徑直來到千里江山特展入口。故宮工作人員放行前150名觀眾進入展區,向其餘觀眾依次發放全天其他時段參觀號碼,並在入口一側擺放有提示當下參觀時段及號碼的指示牌。觀眾如果不想排隊看《千里江山圖》,只想參觀午門東西雁翅樓的其他展品,則無需領號排隊即可進入展區。此後午門展區入口全天未出現觀眾排隊現象,僅午門正殿展廳保持有數十人的隊伍,平均等候30至60分鐘可參觀到《千里江山圖》這一單幅展品,參觀其他展品則完全不需排隊。

排號看展,確實大幅度減少觀眾排隊等候時間,減輕了故宮的接待壓力,也避免觀眾由長時間排隊等候而產生的煩躁與焦慮,有利於維護展廳的秩序和氛圍。

然而,排號看展並不新鮮,故宮也非第一個實施這種方式的展覽場所。

前不久,火遍北京的藝術展覽「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便採用了排號看展的方式。頂著「全球十大必看展覽」的名號,「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剛一亮相於798的佩斯北京畫廊,便人氣爆棚。儘管門票高達150元,且在裡面逗留時長還有限制,但場館外時不時便排起一百多米的長隊。為此,為了解決館外擁擠、等候時間長的問題,此次展覽便推出了排號觀展的方式。在「佩斯北京」服務號直接購票,到了現場,由工作人員核對訂單號,並提供排號憑證,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在微信獲取排號信息提示。為了控制場館內人數,每10人為一組進入展廳。排隊過完安檢後,可以憑手機號取紙質門票,取票處會在票面寫上觀眾入場時間,告知參展時間為一小時。

冷觀

當展覽被「營銷」,看畫還是看熱鬧?

2013年「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第六期曾展出包括《千里江山圖》在內的多幅書畫藏品,當時的看展人數用寥寥無幾形容都不為過。今年,《千里江山圖》再次展出,卻得到了無數遊客的青睞,排隊排號也只為看上一眼。四年間,一幅畫所受「待遇」的冷熱兩重天。除了公眾文化素養的提升,使他們開始走進博物館,更多的則是來自於博物館在營銷方式方面發生的轉變。

如今,博物館愈發重視自身的公眾屬性,更加重視公眾的需求,並開始意識到大多數博物館觀眾並非來自藝術或文博行業的專業人士,而要吸引更多觀眾,博物館便不能再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狀態,必須採取有效的營銷方式進行面向大眾的宣傳。

然而,也有人開始擔心,博物館如此「營銷」,只求人數,不管觀展質量的做法,傷害的,無疑是想看的人罷了。這種鋪天蓋地的炒作,不斷神話某件藏品,而造成人頭攢動的觀展場面,又真的是否能達到博物館的教育目的?還是僅僅娛樂了大家,讓展覽變成了全民狂歡的「熱鬧」?

對此,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前期策劃和宣傳,引發了人們對《千里江山》的熱情。而通過辦一個展覽,能夠讓觀眾記住一兩件展品,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出路

期待縮短排隊時間,更期待流動的博物館

近些年,北京各大博物館的展覽水平不斷提高,重量級展品頻現。然而也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館無人問津。例如,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近百萬件,雖然近幾年更換展品的頻率、辦新展覽的數量已經在不斷提高,但相對於它巨大的館藏而言還是太少,許多珍貴文物依然只能藏於庫房。

對於這種現狀,故宮應該可以讓這些沉寂在庫房的文物出宮「遊玩」一趟,例如中小型博物館以及其他省市博物館,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展品流動起來,讓博物館流動起來,提高藏品的利用率辦一次不一樣的展覽,讓更多公眾看看「宮裡」的寶貝。

當然,除了博物館和博物館合作,博物館也可以和其他機構合作,讓更多社會機構與公眾參與到博物館活動中。前不久,上海博物館便與上海地鐵站開展合作,將火爆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搬進了地鐵站,讓對此展深感興趣的公眾,在館外也可以領略本次展覽的精彩內容。

2017年5月,上海博物館與上海地鐵首次展開合作,並在6月份開展「上海博物館進地鐵」活動,而此時「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其相關讀本《手繪文物世界史》也因其內容的創造性而備受關注,也為本次合作錦上添花。

百米文化長廊燈箱包裝

《手繪文物世界史》進地鐵——互動小課堂

「上博百件珍品號」列車

「大英百物奇幻之旅」地鐵尋寶活動

此次「上海博物館進地鐵」活動共有五大主要展示:包括百米文化長廊燈箱包裝、人民廣場中央展台、「上博百件珍品號」列車、《手繪文物世界史》進地鐵——互動小課堂和「大英百物奇幻之旅」地鐵尋寶活動。上海博物館為這一系列的活動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流動的盛宴:地鐵里的上海博物館 A Moveable Feast: Museum in Metro」。

本次活動讓高速運轉能量強大的地鐵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還成為了承載文化能量的展廳。

物外有「悟」,「弦」外有音,上博在等待城市裡的有心人——確實很多很多。在活動推出後,人們除了關註上博官方微信探此究竟,也積极參与了現場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觀眾百分之九十以上理解了這公共空間里視覺和圖像背後的深意,表示對歷史人文意蘊有著比文物本身更濃厚的興趣。

上海博物館進地鐵,打破了固有空間的局限,四通八達的地鐵交通網路,宛如城市的動脈,將飽含文化氣息的養分,由這座城市的心臟出發,輸送至途經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座「流動的博物館」,上博的展廳不僅僅在博物館內,還可以在整個上海,在人們希望可以到達的地方。

展開合作,建設「流動的博物館」,不僅有利於博物館行業的整體發展,也滿足公眾對博物館日益增加的需求。

編者按:

展覽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觀眾是否從參觀中獲得所需要的知識,而不取決於參觀人數的多少。博物館在策劃展覽時,宣傳必不可少,但更應該重視研究成果向觀眾的傳遞,重視觀眾的觀展體驗,而不是將過多精力投入在展覽營銷與熱點傳播,而忽視展覽本身,用一句「觀眾大多數都是來看熱鬧」進行搪塞。

博物館對於觀眾的愈加重視無疑是好的趨勢。然而,我們的許多博物館卻對「一切為了觀眾」這一理念產生了的誤解。「一切為了觀眾」不是一味迎合取悅觀眾,不是只滿足觀眾的「看熱鬧」,而是通過自身展覽的策劃與闡釋,由展覽與觀眾之間營造出一種無聲卻帶有默契的知識對話。

在這場搶奪觀眾的博物館大戰中,博物館需要心存觀眾,以理解溝通為手段,以正確表達藏品內涵為目的,為觀眾體驗提供貼心的展覽釋讀,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口碑,才是真正的對觀眾負責。

畢竟,能贏得觀眾口碑的展覽絕對是他們真正能看懂、有收穫的展覽。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上海博物館

編輯:大偵探&軒睿#大偵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博網 的精彩文章:

一封來自弘博網的致歉信
文創開發工作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一句話的事兒,大英博物館又惹新麻煩
臨時展覽選題如何影響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換種方式打開,博物館也能破除愚昧

TAG:弘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