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旬邑縣大象犀牛化石館 看300萬年前的世界第一象

到旬邑縣大象犀牛化石館 看300萬年前的世界第一象

還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黃河象》講述黃河象在河邊喝水最後被陷在淤泥里,直到幾百萬年後它被科學家發現,已經成為化石的故事。在咸陽市旬邑縣的大象犀牛化石館,就陳列著一具名叫「旬邑黃河劍齒象」大象化石。距今已有300多萬年。

這是一具距今約三百多萬年的古象化石,一九七五年出土於旬邑縣馬欄鎮西原村。1992年在西北大學地質系的專家、教授幫助下,對化石進行了復原裝架,才使沉睡了300多萬年的黃河古象重現雄姿,展現在人們面前。

古象化石體長八米四五,體高四米三,一對門齒長三米一三。活體重約七八千公斤。它是世界上迄今所發現的個體最大的劍齒象化石。十分龐大,十分壯觀。

地殼在運動,滄海變桑田。現如今,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的旬邑縣,平均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然而在三百萬年前,則為熱帶,水草豐盛,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成群結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黃河象頭骨正面方形,額頂平緩,鼻突上方,有一個很深的凹窪,是用來裝腦髓的腦窩。下面有一個八字形的槽狀韌帶窩,是鼻子的神經系統,說明它的鼻子極其可觀。如果甩開長鼻,應該可以夠到七八米高度的樹葉。這樣身形巨大的大象,加上兩把鋒利的劍齒,恐怕那些食肉恐龍也奈何不得吧。

與這頭劍齒象一同陳列的還有一具板齒犀牛化石。這是生活在更新世,距今約260萬年的一種體形巨大的犀牛。長有一隻板狀的巨大犀角。旬邑出土的這具板齒犀化石,據說是世界上唯一裝具完整的板齒犀化石。

現如今,旬邑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平均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然而在三百萬年前,則為熱帶,水草豐盛,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成群結隊。滄海桑田。

大象化石體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稱世界之最,被譽為「世界第一象」;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復原裝架的第一具完整板齒犀牛化石骨架。

旬邑大象犀牛化石館位於旬邑縣博物館院內,縣文體廣場西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中人 的精彩文章:

咸陽老漢捉蟲子賣錢 每斤兩塊錢
陝西特有卻將失傳的民間紙牌 「掀花花」你會玩嗎
咸陽也有「馬爾地夫海灘」

TAG:關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