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尺八:那枝凄涼的竹管

尺八:那枝凄涼的竹管

1935年,卞之琳乘「長安丸」號來到東京,夤夜之中聽聞小樓下有人吹奏尺八,不禁動了鄉愁。當時正值侵華戰爭,東渡的郵輪又名「長安丸」,更聯想到尺八的流傳,不免詩情涌動,提筆寫下了名篇——《尺八》。

唐宋風雅,本土失傳,東瀛繼之,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尺八也是同樣。

竹製尺八

田邊尚雄考證尺八源自印度,可是在一些漢代墓畫中亦隱約窺見了尺八的身影,故而尺八之源起,只能存疑了。不過,「尺八」這個名字確實是在唐代才出現的。

據《舊唐書》卷七九《呂才傳》記載,貞觀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責令祖孝孫增損樂章,結果負責這事的幾個人互相看不順眼,工作半天進展不了。於是太宗又令侍臣重新舉薦,中書令溫彥博就推薦了一個能人,這人就是呂才。侍中王珪、魏徵也對呂才交口稱讚。魏徵還說:「呂才製作了十二支尺八,長短不同,每隻都符合音律。」既然王珪、魏徵這兩位肱骨之臣都對呂才稱讚不已,唐太宗也就令呂才接替增損樂章的工作了。

可是據魏徵所言,呂才製作了十二支長短不同的尺八,既然長短不同,為何又因為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呢?

這就要讓我們先從「黃鐘大呂」這個詞說起,來談談中國古代的律制。

中國古代有十二律,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黃鐘為六陽律之首,大呂為六陰律之首,此二律莊嚴宏偉,故用「黃鐘大呂」來形容聲音的正大和諧。

呂才設計並製作了十二支尺八,分別對應十二律,其中黃鐘管最短,長有一尺八寸,且黃鐘為十二律之首,故而十二支管便因黃鐘管長一尺八寸而統一得名尺八。

其後,尺八由唐入宋,宋後而絕。

不過,尺八自唐代,相當於日本的奈良時期就已傳入日本,可惜至平安時代已然絕跡。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里,依舊保留著八隻唐代尺八,稱為「唐尺」。唐尺在日本,只被當做器物流傳了下來,其吹奏技藝卻未能延續。

日本正倉院所藏唐代雕刻尺八

所幸的是,尺八還有第二次東漸的機會,那就是在南宋時,相當於日本的鎌倉時代,由日本僧人心地覺心從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將尺八帶回日本,順帶著還創立了日本的佛教宗派——普化宗。或曰:創立了普化宗,順便帶回了尺八。

日本鎌倉時代的僧人心地覺心,我們就叫他覺心和尚好了,19歲出家高野山,修習真言宗——這傢伙早年竟然是個玩密宗的。真言宗是密宗的一個流派,至今,全球只有日本高野山傳承者最古老、最正統的悉曇梵語。當覺心和尚43歲的時候,見到了曾入宋修習的「聖一國師」圓爾,在圓爾不知怎麼勸說了幾句,就說得覺心和尚立志要入宋求法。於是,覺心和尚帶著圓爾寫給當年他在宋時的師父徑山寺無准禪師的介紹信,歷經兩個多月的海上漂泊,終於登陸普陀山,一下船,即刻奔向徑山寺,不料無准禪師已經圓寂了。

也罷,既來之,則安之。覺心和尚在徑山寺停留了兩年,學到了什麼佛法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學會了做豆漿和醬油。手藝學會了,覺心和尚也就離開了徑山寺,在浙東那一帶轉悠。又數載,亦未見得明師,直到他見到了杭州護國仁王禪寺的無門慧開。

且不說覺心和尚在慧開門下參的什麼禪,單表這護國仁王禪寺之內有一位居士名叫張參,喜歡在參禪之餘吹奏尺八,而且就吹那麼一首曲子。有一天,張參又在吹奏尺八,餘音裊裊,傳到了覺心和尚耳中。覺心和尚一聽,悚然驚栗,如聆妙法,循聲而去,一見到吹奏之人,連忙迎上去詢問這首曲子的來歷。

張參說:「這首曲子名叫《虛鐸》,是先祖張伯模仿普化禪師振鐸之聲所做,至今已傳十六代矣。」

覺心和尚當即請求張參將尺八吹奏之法連同《虛鐸》一起傳授給自己,張參欣然接受。不上半年,覺心自覺禪學已成,尺八亦熟,便向慧開辭行,帶著製作豆漿和醬油的技術,以及尺八吹奏之法,連同《虛鐸》曲一起回國了。如今的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已被稱為「尺八祖庭」,就連遺址紀念碑上都插著一支尺八。

護國仁王寺遺址

後來,覺心和尚因仰慕普化禪師振鐸之遺風,便以唐代普化禪師為祖,創立日本佛教普化宗一派,因而覺心和尚帶回來的尺八就叫普化尺八,其吹奏之法便稱普化流了。

至於那首《虛鐸》,傳入日本之後名稱傳為《虛鈴》,大概因為「鐸」就是一種大鈴鐺吧。

青銅鐸

《虛鈴》在尺八曲中的地位最高,為「尺八三本曲」之首,亦是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部中國尺八曲。要說《虛鈴》,就要先從普化禪師講起。

唐宣宗大中年間,有一高僧人稱普化,不知其名亦不知其生於何時何地。普化禪師常年行宿荒冢、四處乞食,言行怪異卻又暗含禪機。《臨濟錄》所載普化禪師一偈云:「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方八面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打。」

普化化緣時,振鐸一聲,有回頭者,無論男女老少,普化皆言:「乞我一錢。」頗有眾生平等之意味。

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普化禪師向街上眾人乞衣,然而無論別人給他什麼衣服他都不要,唯臨濟禪師解其意,便送棺材一口與普化。普化大喜,當即扛著棺材繞街大喊:「我要去東門圓寂了。」時眾人爭相前往觀看,將東門圍得水泄不通,誰知普化卻說:「明天到南門圓寂才吉利。」一連三次,東南西門走了個遍。直到第四天,眾人都散了,普化一人扛棺出北門,便請路人將自己釘在棺材裡。消息傳開,眾皆嘩然,連忙打開棺材一看,裡面空無一物,唯有遠處碧空白雲間一聲聲振鐸之聲漸漸遠去。

普化禪師雲遊四方、振鐸行化之風範,吸引了無數人為之傾慕想要拜其名下,一位名叫張伯的居士也慕名而來,不料普化禪師向來不收弟子。然而張伯傾慕之心卻不為之減損,便模仿普化振鐸之聲,作了一首尺八曲,名字就叫《虛鐸》了,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

《虛鐸》自張伯創立,傳十六代至張參,授予覺心和尚,最終東傳日本,名稱也演變成了《虛鈴》。

也許是因為《虛鈴》的境界太高,非為悅耳之作,故尺八傳入日本之後又誕生了《虛空》和《霧海篪》,與《虛鈴》合稱尺八三本曲。可以說《虛鈴》、《虛空》、《霧海篪》分別表達了「悟道」、「修行」與「塵世」的三重境界。其中《虛空》相傳為覺心的弟子寄竹修行時恍然入睡,夢中傳來清音,醒來後立刻將夢中所聞之聲歸納而作成的。而《霧海篪》意為:迷霧籠罩的茫茫大海上傳來的的竹管之聲,還有些具體的意向在音樂中,前兩者則有些出離塵世、深奧幽玄了。

自覺心和尚將尺八帶回日本之後,又創立普化宗,非僧人不得學習,因而吹奏尺八又有吹禪之說,這樣就形成了尺八的普化流。普化宗的僧人自稱虛無僧,源自普化禪師偈語中的「虛空來,連架打」一句,自然尺八就成為了虛無僧專用的法器。

直到德川幕府時期,武士浪人勢力增大,他們要使用尺八,虛無僧也為之奈何。這一尺八寸的竹管,竟然兼職成為了浪人的武器。有些浪人在尺八的末端包上鐵皮,在打架的時候增加殺傷力。這種詭異的用途竟然影響到了尺八的選材,為了增強尺八的強度使其不易折斷,尺八的選材逐漸偏向於使用竹子開始生根的部位。

尺八末端

尺八也漸漸進入了貴族的審美世界,由於貴族的情趣更貼近世俗也更加精緻,對於技巧與音色的要求更高,於是便產生了抑揚頓挫、華麗婉轉的琴古流,以創始人黑澤琴古得名。

直至明治四年(1871年)廢除普化宗,虛無僧亦不復存在,尺八更流向了民間。加之近代東西方交流的層面逐漸涉及到了音樂,東方樂器吸收西方演奏技法開創新的流派勢在必行,於是中尾都山於明治二十九年於大阪創立了都山流。由於都山流和其他流派相比顯得過於年輕,並且只有一首古曲《鶴之巢籠》,且較之琴古流的版本亦簡化了許多,因而有人說都山流無古曲也是實話。

除此之外,仍有許多流派,大流派之內還分為小流派,以至於尺八的流派譜系錶快要趕上《源氏物語》的人物關係圖了,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

這些流派的區別一般是尺八的吹口形狀、傳授曲目以及吹演技法。幾百年的傳承中,同樣一首本曲在不同流派中已然不大一樣了,所以一般提及尺八曲的時候,會註明流派。

尺八,經呂才定為一尺八寸,張伯作《虛鐸》傳至張參,後由覺心和尚帶到日本,唐土失傳後得以在日本沿襲至今,使我有幸聽尺八的聲音,心生傾慕,提筆寫下這篇尺八源流考。在我查閱《呂才傳》的時候發現王珪——初唐四大名相之一,畫像入凌煙閣——曾經在唐太宗面前說過呂才的好話,讓我不勝感慨啊,因為王珪的第五十四代後人,正是在下。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清 龔賢《柴丈畫說》
筆法的演變
從古磚磚文看中國書法變革
技進乎道,郭關藝術工作室
清宮舊藏了這麼多古璽印偽作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