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是與茶有關的,最接地氣的中國禮節

這是與茶有關的,最接地氣的中國禮節

人人參與的茶事

茶,是中國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體現在司空見慣。

陌生,則是指常人對茶的參與度其實很低。

一般人家裡的茶,多是靠親朋好友送。以至於不少人喝了許多年茶,愣是沒自己買過。趕上身邊有愛喝茶的人,沒事就蹭一口。要是沒人泡茶,大多數人也懶得自己動手。飯館的茶水,多是免費贈送。一下子,連點單的環節都省略了。至於喝茶的講究門道,大多數國人其實也都不甚了解。

這裡面,只有一件茶事例外。幾乎所有人一直深度參與,從小培養,常練常新。這就是「客來奉茶」。

小時候,我生活在北京衚衕的四合院里。那時候的人,都講些個老禮兒。逢有年節,必有親友來訪。來串門的人,有的我看著眼熟,有的壓根也不認識。但不管什麼人來了,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給客人泡茶。

我對這項勞動,從無怨言。那是因為,每當我們去別人家拜訪時,也一定會受到同等禮遇。時至今日,我給人家泡的什麼茶,亦或是人家給我喝了什麼茶,早就都記不得了。但這裡面有一套客氣話,我卻至今記憶深刻。

主人說:「那誰,快泡茶去!」

客人答:「您別忙活,坐不住,坐不住!」

主人一定要跟一句:「不差這一杯茶的工夫!」

像京劇戲詞似的,多是程式化的交談。擱到今天,這種聊天有了專屬名詞——「套路」。然而,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出口,套話也格外生動。有時候過節頻繁串門,就能連續聽到三四個不同版本的以上對話,也頗為有趣。

我尚記得有位急性子的朋友,主人剛說「快去泡茶」,他則已站起身來大嗓門喊出「坐不住」!主人跑過去拉他坐下喝茶,他則已經一腳跨出門了。放在外人看來,真以為是打起來了呢。

現在想想,這才叫真正接地氣兒的中國茶文化呢。

古人的待客之道

後來讀到茶詩,才知道古人也講究客來奉茶。宋朝杜耒《寒夜》寫道: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粗粗讀下來,感覺和我小時候經歷的畫風不太一樣。看起來,不管是大俗還是大雅,以茶待客的心情卻是一般無二的了。

寒夜,本是最為寂寞無聊的了。即使想靜靜的發獃,也得給凍得夠嗆。詩人雖未說季節,但想必不是嚴冬也是深秋。窗外萬物凋零,更是平添了幾分傷感。此時有客來訪,豈不是正可破解孤悶。

今天拜訪朋友,多講究提前約好。要是貿然登門,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反而是大大的失禮。古人不比今人,聯繫起來十分不便。因此所謂訪友,在今天的人看起來就是「愣闖」。雖然不夠周全,但卻有一種不可預知的感覺。開門見朋友來訪時的驚喜,又是當代人感受不到的幸福了。

由於見面極難,古人會客時間都會偏長。關係稍好,則是一定要留宿的了。誰能知道,下次見面又要何年何月了。亦或者,根本不存在下次見面了。

由於時間充裕,自然可以慢慢點火煮水。待等「竹爐湯沸火初紅」之時,再為客人用心調製一份茶湯。這個過程很慢,當下人甚至難以「忍受」。但這漫長的寒夜裡,時間不就是用來為朋友揮霍的嗎?

這時候如果再說「坐不住坐不住」,那「尋常一樣窗前月」則不會有任何不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家講 的精彩文章:

謹以此文,寫給即將到來的雙節小長假
旅遊「美食街」的假小吃泛濫,這樣的老字號難辭其咎
你會點菜嗎?——魯菜的老字號應該怎麼吃?
有一個院子,泡上一杯茶,簡單的過一輩子…
茶的「干泡法」和「濕泡法」全過程

TAG:楊家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