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03.體悟生死 宣化上人事迹

03.體悟生死 宣化上人事迹

第一篇童年與初悟

出生至十二歲(西元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九年)

03.體悟生死

上人生長在農村裡,生活單純,從來都沒見過死人。十一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小孩的屍體,頓然覺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毅然立下出家的志向。

上人自述:

雖然東北文化最高的縣市就是哈爾濱,哈爾濱文化最高的縣鎮就是雙城縣,雙城縣文化最高的區域就是拉林鎮,可是我家那兒是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我家是間泥牆、山草屋頂的破舊房子,和一般人家距離大約有一百步遠。在這種環境里,從來就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小孩子死的事情。

記得十一、二歲的時候,到郊區和小孩子玩耍,在荒地上看見一堆捆草。捆草裡邊捆著一個小孩子,這個小孩眼睛閉著,也不喘氣。我從來也沒有看過這種事情,以為他在睡覺,我就去叫他起來一起玩。其他小孩子說:「他已經死了,你叫他幹什麼?」這時候自己不懂得什麼叫死,也不能問他們;好像問他們,自己怪不好意思似的。於是回到家問母親:「為什麼這個小孩子會死呢?我不懂得這個死。」你看,就這麼孤陋寡聞!十幾歲還不懂得什麼叫死,足見這個人很少和人接觸來往的。

我母親說:「死呀!人人都會死,不過有早死、晚死,有老死、少死。小孩子死了,就用草把他捆上,丟到荒郊外。年老了也會死,病了也會死,種種的死法不一樣。」我覺得人生既然要死,活著幹什麼?沒有意思啊!我又問母親:「人是不是能不死呢?怎麼樣才能不死?我覺得死很沒有意思。」我母親無詞以對,就沒有答覆我了。

當時有個親戚姓李,叫李林,他說:「你想不死,那容易!」「怎樣容易呢?」「出家修道,做和尚;或者做老道,修道去。做和尚修行成佛,做老道修行成仙,就會不死了。」那時候我不願意死,覺得死沒有什麼大意思,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又有什麼好玩的?沒有什麼意思。修道能令人不死,我記住了這句話,這有出路了。

從那時候,我發心想要出家,就和母親商量,要求出家修道。母親聽說我要出家,很高興;父親聽說我要出家,就皺起眉頭來。母親對我說:「你出家是好事,我不能阻攔你,我不反對你出家。可是你現在不能出家,必須要等到我死之後,你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我活著,你應該住在家裡,不能出家;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不孝順的佛,沒有一個不孝順的菩薩。在我沒有死之前,你要在家裡!」母親許可我出家,但是不許可即刻出家,這是時間的問題,我就等著,在家吃齋念佛、學習佛法。

【後記】據悉在上人出生的村子周圍,有很多荒街子(荒郊野外),長滿各種雜草和野花。滿族習俗,死的小孩用穀草捆起來送到荒街子。每年春天,那兒到處可見因傷寒病或出天花而死亡的嬰兒屍體。那時山區有很多野狼,通常會在晚上出來尋食,死孩子多半被野狼給吃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追憶我的父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心裡一句「不要」,誦經的功德都沒有了
《楞嚴經淺釋》89.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佛教徒要以這位民族英雄為借鏡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