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使用材料數量驚人,過度包裝留下的「後遺症」該如何解決
大家一定對這樣的場景不陌生,快遞小哥騎著小車飛快賓士在馬路上,不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寫字樓門口都堆積著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
電商的興起和網購習慣的養成讓快遞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產業,然而一邊是快遞行業一路高歌,一邊則是快遞垃圾堆積成山。《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消耗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3.3億卷。這些數據意味著快遞爆倉繁榮背後是數以萬噸的垃圾。
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快遞業正飛速發展。隨著這種飛速發展,包裝材料也隨之消耗了海量資源,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屢受詬病的快遞過度包裝,為何仍屢見不鮮?
關於快遞的過度包裝有著買家、賣家、快遞公司對物品損毀的共同擔憂。買家為了物品完美無缺,希望包裹得結實些;賣家為了顧客不給差評,在包裝上做足文章;快遞公司寧可多包一層,也不願冒賠償顧客損失的風險。在野蠻分揀、拋扔快件等現象一時難以根本扭轉的情況下,只能讓它穿上厚厚的「鎧甲」。
一方面是節省時間、降低人力成本的野蠻分揀,另一方面是不怕費事、粗放過度包裝,以「粗放」對「野蠻」,快遞業的這筆賬真該好好算一算了。
過度包裝留下的「後遺症」該如何解決呢?既不能因噎廢食,停滯快遞業發展,更不能任其瘋狂生長。讓「虛胖」的快遞包裝「瘦身」,需要整個快遞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既涵蓋政府部門、快遞企業,也包括包裝供應商、電商平台和廣大消費者。
為了更好地治理快遞垃圾,國家郵政局去年出台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切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經過各方努力快遞包裝減量化成效顯著,快遞電子運單佔比大幅提升,達到70%。膠帶、塑料袋消耗量明顯減少,單個快件使用封裝膠帶量同比減少25%,2016年全年節約封裝膠帶64億米,塑料袋總使用量也同比減少17.76%。
從長遠看,快遞企業不僅能節約開銷,還能逐漸向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向轉變,實現企業利潤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快遞「瘦身」包裝,是折射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最真實的一面鏡子,粗放式發展的快遞業是時候轉型升級了。


TAG:事連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