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岸匠人助力傳統技藝重煥光彩

兩岸匠人助力傳統技藝重煥光彩

正在福建建陽區舉行的第九屆海峽論壇·首屆建窯建盞(建陽)文化博覽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工藝製作大師和民間藝人同場競技,展示了兔毫、油滴、鷓鴣等精美建盞。琳琅滿目的各類建盞,吸引眾人眼球。

首屆建窯建盞(建陽)文化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代表「建盞」是古代建陽留給世界的文化財富。近年來,建陽區政府精心打造「建窯建盞」這塊「金質名片」,積極培育一批卓有成就的傳承人、新秀、工藝師、技師,推動「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傳承,讓失傳了近乎600年的技藝重煥異彩,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精品建盞

作為建窯建盞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的傳承人、天成建盞藝術工作室的負責人,張奉成此次也受邀參展。張奉成的建盞作品全部採用手工拉坯,以金兔毫、銀兔毫為主。受父親影響,他自幼接觸建盞技藝,可以拉出天球瓶、將軍罐、茶壺、香爐等幾十種高難度造型。在燒制技術上,他也沿襲了父親自行設計的氣窯。這種燒制方法與宋代龍窯燒制效果接近,展現釉淚明顯。

張奉成展示氣窯燒制

張奉成告訴記者,由於堅持全手工拉坯,這些年來,他的建盞作品產量雖然固定,但受市場價格走高影響及客戶認可,其利潤卻是逐年增加。在他看來:「這兩年政府這塊宣傳做的挺多的,下了挺大力氣。這個市場也越做越好,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包括建盞的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

張奉成接受採訪

近年來,在建陽區政府的精心打造與推廣下,帶動了建窯建盞產業快速發展。截止到上個月,建陽區共有建盞企業和個體165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預計今年年產值達13.5億元。

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上精品展示

作為建窯建盞為數不多的新生代工藝師,土生土長的建陽人蔡龍從小受父輩陶瓷技藝的影響,自幼酷愛陶瓷藝術。2005年,他花費了半年時間研製出了菊花盞,依靠這一創新技法,獲獎無數。為了規範市場競爭,如今,他還發起成立了建盞展示中心,利用電商平台,將當地二十多位建盞名家作品做集中展示、銷售,將產品推向全國,乃至世界。他告訴記者:「我們有兩百多個經銷商,產品遍布整個中國,甚至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瑞士,都有代理商。很客戶都是回頭客,我們的產品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蔡龍接受採訪

蔡龍的菊花展

作為宋代建盞發源地,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建窯建盞產業也吸引了不少業界人士的到訪。兩年前,來自台灣的李玉明來到建陽水吉參觀,釉色青黑,光澤瑩潤的宋代建盞,讓她愛不釋手,從此開始投入到建盞研究中。為了保留建盞的古韻味,她紮根建陽,歷經一年多的研製,去年,她的仿宋代建盞作品出爐,並首次亮相正在舉行的首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上,受到了業界的稱讚。

李玉明在展會上

李玉明的兔毫盞

李玉明告訴記者:「因為早期的宋盞已經沒有了,要讓歷史再現,必須從歷史的根基裡面去發揚光大。而只有取自原產地的土才能做出這麼美的建盞。一方土養一方人,離不開它本身的土,胎兒土是很重要的。」

專門幫助台灣陶藝師做市場推廣的台灣屏東科技大學博士許光廷坦言,面對消費力強勁的大陸市場,台灣工藝大師們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興趣。在他看來,飲水要思源,蓬勃發展的建陽建窯建盞產業對台灣陶藝家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會,「福建這邊的陶瓷藝術文化,從傳統產業提升到國際產業,再到文化藝術收藏,肯定有市場。所以我們需要整合發展,而不是單槍匹馬。」許光廷說。

台灣屏東科技大學博士許光廷

據悉,以「傳承建窯建盞文化、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為主題的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吸引了不少台灣匠人及有關企業前來。藉助此次博覽會搭台,主辦方也組織台灣在內的有關企業代表實地考察「海峽兩岸·建陽生物科技城」一期項目用地,對外招商引資。包括李玉明在內,不少台灣匠人、相關企業開始入駐建陽深耕發展。

建窯建盞文化產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剛剛榮膺「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的建陽區,也將藉助這張靚麗的文化名片,讓建窯建盞的產業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繼續書寫著新的輝煌。(東南廣播公司記者 黃守明 文圖 編輯 韶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M585東南廣播 的精彩文章:

方寸舞台演繹台灣老兵68年歸途
福州茉莉花飄香世界——世界華文媒體參觀福州春倫茉莉花文創園

TAG:AM585東南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