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她嫁了4次,學費分文不掏,反而向兒子要房要車!可她是個好媽媽....

她嫁了4次,學費分文不掏,反而向兒子要房要車!可她是個好媽媽....


家庭教育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社會話題,而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且健康,不少父母為此操碎了心,但是這篇文章的主角卻是用比較非常規的辦法,培養出了在不同領域獲得成功的孩子,這位母親用自己的智慧,僅靠一個人重新定義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一起來看看。




見過很多成年後還管父母要房要車的巨嬰,但今天主頁君要來說一個恰好相反的例子。




一位母親向兒子「要房要車」

的故事。




不僅如此,這位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謂大膽至極,

又是讓孩子輟學,又是打工,又是參軍

,有些時候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令人驚訝的是,她的兒子們個個出類拔萃,成了人群中的佼佼者。




到底其中發生了什麼呢?還得先從這位媽媽的出生說起。






照片中抱著孩子的這位母親,名叫沙拉,是個生在上海的以色列人。







沙拉的父親老伊麥斯是個猶太商人,1939年由於受到德國納粹的迫害,輾轉流亡到了上海。 




1950年,沙拉出生在上海大名路的家裡,在父親65歲的時候,媽媽拋棄父女二人,去了老家蘇北地區。




因此,小時候的沙拉其實是父親一手帶大的。



因為父親在猶太聯合公會工作的原因,沙拉所受的教育也是複雜的:在學校里,

她和班上的同學一起接受社會主義小學教育,信仰共產主義,能說普通話和上海話;在家裡,她和猶太聯合會的人一起探討問題,父親還教給她一些猶太禮俗和宗教信仰。







在這個環境成長起來的沙拉,思維模式一直具有雙重性,中國和猶太的特點兼寸。 




在沙拉12歲那年,父親離開人世,由於當時政局動蕩,沙拉在初一就被迫輟學。






不過沙拉堅定地認為:高等教育不重要,社會才是大學堂。也正是豐富的社會經驗塑造了她這樣一個人,堅強地生存下去,成了她畢生的信念。 




後來沙拉因為遇人不淑,遭遇了三段不幸的婚姻,但也因此得到了兩個寶貝兒子和一個女兒。




1971年,沙拉謀得了一份工作,在上海銅廠做一名女工。作為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媽媽,沙拉的生活很艱難,因此這份工作簡直是雪中送炭。






這份工作一直做到了1985年,也是在那年,上海公安局通知她獲准出國(被允許到任何一個她希望進入的國家),當時她激動的恨不得馬上回到故鄉去看看,但同時面臨兩難抉擇:

若是去了以色列,孩子尚且年幼只能留在上海,很難再見;若是放棄這次出國機會,那下次機會則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思考一番後,沙拉還是決定放棄了此次出國的機會......而下一次的機會一等就是7年。




1992年,中以建立外交關係,沙拉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回家了。作為中以建交後第一個移民以色列的家庭,這一天還恰巧是沙拉大兒子「以華」的生日,似乎冥冥之中有所註定。




沙拉甚至還得到了以色列總理拉賓的接待!



當時的沙拉回憶說:

拉賓總理問我你有什麼困難嗎?




我回答說:我什麼困難都沒有,

因為我有一雙手,

所有的困難在手裡都能解決!







然而接下來的生活,比沙拉想像中更難。






首先是以色列危險的社會環境。




1993年五月的一天,沙拉終於把兩個兒子和小女兒接到了身邊,卻在當晚,親眼目睹了街頭爆炸現場:




「我跟孩子們剛剛下車,


就聽見身後一聲巨響,


發現一個人被炸得七零八落,


至今回想起這個場面都心有餘悸!」







有時候為了躲避這樣的爆炸,沙拉和孩子們不得不躲進防空洞里生活。




沙拉時常鼓勵兒子,多結交以色列當地的小夥伴,練習以色列語言,並且教導他們在戰亂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如果我們連戰爭都不怕,那以後還有什麼會讓你害怕!」





而這個經歷,也成為了沙拉和孩子們關係更加融洽的一個契機。




尤其表現在接下來沙拉對孩子們的教育中......







面對以色列的種種困難,沙拉都一一扛了下來,先是克服語言環境,由於離家久遠,語言有點退化,但好的是,沙拉一有時間就找人嘮嗑,一來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變化,二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克服了語言大關之後,接下來就是怎麼賺錢養活幾個孩子。




這時候就不得不感謝她在上海生活的經歷了。她突然想到了極具特色的中國小吃——春卷,但是沒學過怎麼辦?




沙拉買了麵粉說學就學,整整花費了4斤麵粉,才終於打出了第一張春卷皮,

她回憶當時自己看到完整的一張,真的就哭了,是撕心裂肺卻感到一絲希望的淚水。







「我終於可以靠自己賺錢了!」




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鄰居太太看著沙拉這麼忙前忙後,給出了建議:




在猶太家庭里,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拉明白,鄰居太太的意思是要讓她這幾個孩子自己去賺錢賣春卷。說不心疼孩子是假的,但是沙拉明白自古都是先苦後甜,於是狠下心來,決定這樣試試。




她開始連吃飯、洗衣都要收取費用,讓兩個兒子去賣春卷。




剛開始兩個孩子都不好意思去,她就用做一個春卷給1毛,賣一個春卷給2毛來激勵他們!




結果,兩個兒子變著法子的賣了很多。




大兒子在學校搞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但是這個講座需要入場券才能進入,而且還可以免費品嘗春卷,這樣下來,除過學校的場地租賃費用,可以說狠狠賺了一筆。




二兒子傑瑞則選擇了在菜市場賣春卷,並且還成功給其他人安利了中國的風油精、清涼油,賺了不少零花錢。




到底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過早的生活經驗也讓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母親的不容易......







小小年紀被母親這樣鼓勵著出去賺錢,也許對很多人來說被看作不務正業,但是沙拉卻不這麼想,她認為男子漢就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城市恢復平靜之後,沙拉也開了一個中餐館,而本應該繼續接受教育的兩個兒子,

卻被沙拉強制退學,送去做學徒。







所以當時就是大兒子14歲,在中餐館打工;小兒子13歲,在麵包店打工。小女兒送回中國。而小女兒被送回國內。




不久之後,兒子告訴沙拉:我想上學,想要去校園,




沙拉聽完,哭著對兒子說:

「我一直在等這一天啊兒子。」








原來沙拉讓他們去做學徒,就是為了讓他們打心底里想要學習,養成自主性。




沙拉覺得,讓孩子們發自內心想學習,讓他們明白上學有多重要。







後來,沙拉又把兩個兒子雙雙送回中國讀書。兩孩子都很爭氣,大兒子上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小兒子則進了外語學院。




但是沙拉拒絕為兩個孩子付大學學費,甚至還要求他們,將來必須送給她兩把鑰匙:

一把是車鑰匙,一把是房子的鑰匙。







而等到他們快畢業的時候,沙拉又做了一個決定:馬上接他們回以色列服兵役。




沙拉說,

我的孩子每年都是模範戰士,這是我最大的驕傲,我教育他們要成為勤勞、勇敢的人。




她甚至要求剛回國的二兒子傑瑞去餐廳打工,這在傑瑞看來極度苛刻:

「母親太狠心,連以色列的父母都不會要求孩子在服兵役前還打工!」




但卻是這個餐廳打工的機會,讓傑瑞機緣巧合的認識了以色列的高級官員,其中有一位還是國防部長!







也許是母親的心狠和決絕,造就了兒子輝煌的前程,

大兒子以華如今已是一家企業駐香港的老總,而二兒子傑瑞轉行做鑽石生意,成了資產過億的富商!




這位勤勞的媽媽靠自己的雙手,撫養並且讓孩子們都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沙拉的家庭教育也由此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並追崇起來。




回到上海之後,沙拉針對自己教育的經驗出了書,到處做演講,忙的不亦樂乎。







兒孫自有兒孫福,現在沙拉也不太干涉兒子們的生活了,畢竟孩子已經完全長大,而未來的發展更是需要他們自己摸索才行。




對比當今中國幼兒園舉辦個生日會動輒上萬塊的情況,沙拉對兩個兒子無疑是狠心的,但不得不說多了一份膽量在裡頭。

她這樣的勇氣和試煉,的確讓兩個孩子健康成長,並且出類拔萃。




再對比中國父母在辛苦攻讀孩子二十幾年完成學業之後,還要承擔孩子買房重擔,甚至得面臨婆媳矛盾和無人養老的窘狀,

沙拉母親的教育做法的確有她的智慧。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如何養兒,沙拉母親的做法也許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系原創稿件,歡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國黨小夥伴們向主頁君的郵箱:

weinsight@163.com 

投稿,主頁君每天都會查看的哦!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扶摔倒老人終於有法律保護了,可是誰來扶人心呢?
英文名取不好,丟人少不了!你費勁編的名不過是老外眼裡的二狗子
UT、UBC、McGill都認了,全北美本科留學生都不用再熬夜趕扎堆的Final了
留學第一年,我禿了。
香蕉配棗堪比吃屎?我們試了試這些普通食物的搭配,味道更酸爽....

TAG:INSIGHT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