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海外專輯第六十九期-盧南迪

在海外專輯第六十九期-盧南迪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在海外專輯分享海外華人的故事。希望這份分享可以讓世界更加海闊天空。

第六十九期為您奉上的是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現就職於BIG的盧南迪

為什麼出國?

誤會了出國後能愜意到每個周末帶著畫板出去寫生。

在國外遇到了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在美國,遇到過很像德國人的義大利人,很像韓國人的日本人,以及特希望不被人誤會的自己。尤其近一年在紐約,從文化角度感受不到地域性的時候真是一種很深刻的幻覺。

最想念祖國的什麼?

我懷念雨季中的宏村和初秋的恩施峽谷還有夏末的重慶朝天門棚戶區,他們或古老或破敗但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雖然這些都不是我出生以及長期生活的地方,但誰的心中沒有好幾個故鄉。

你會回國嗎?為什麼?

當然!目前計劃是35歲之後回國。不用非得北上廣,我很願意回到武漢或者長沙定居。一來多陪陪家人,二來我很喜歡慢節奏的生活和鄉土實踐。

未來理想的生活方式?

賺錢養家之餘到各地去找那些還沒消失的小村子。或許不做什麼,就看著他們慢慢消失。來得及的話就和當地人聊聊天,爭取記錄一下村裡的歷史和有趣的故事。

出國後在不同的背景下再看中國是否看得更清晰,有哪些感觸?

從初中就開始近視。當我身處異鄉時,不太相信自己能更清晰地看懂祖國。因為距離一定會造成焦點的不同,理解的不同。所以我更喜歡傾聽當地人的主觀講述,並樂於分享自己的客觀信息。總的說來,不在祖國土地上生活的時候我們需要謙虛地對待自己的發言權。

你的學校有哪些教育特點?

我覺得特點大概是鼓勵自問自答,自己挖坑自己跳。

實話說RISD挺考究的,我猜這出於整個教育系統對藝術評論時自說自話但卻一定得自圓其說的追求。老師花很多時間不斷追問你設計以及審美的出發點。迫使你不斷自我懷疑。所以建築和景觀系學生經常從項目導向的studio走入某片更廣的天地,不斷返工的同時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然後就,final了。(所以這兩年認識了很多心很大的朋友,生活很愉悅)

起初不那麼理解這樣的學習模式對自己的專業有什麼好處?因為建築或者景觀身為應用藝術,所以多半有甲方的制約與行業內的既定價值評判標準作參考。所以我習慣性把做設計當作單向回答既定的問題,本來希望通過留學盡量習得些技術來解決問題的。但在RISD認識了一些嚴謹且慎獨的藝術家後,我開始了解,RISD的特點可能架構於它歷史悠久的藝術教育系統。作為藝術家,他們的媒介和評判體系很不確定,他們比設計師更需要有自發性的強有力的完整的邏輯體系來闡述自己的藝術作品,以確保它不單是個人的直覺發泄。所以RISD確實有幫助我們養成不只回答問題但更多的是合理設問後深入剖析的思維習慣。

總之,RISD是非常注重過程(或者你可以理解為成果極其多樣性)的一個慢節奏學校。慢到每學期都會有幾天悠哉悠哉的夜不歸宿。我至今都很懷念那些我睡過的非本專業教室的沙發。

你現在工作公司的特色和有趣的地方?

無敵的包容度。

我在BIG幹了一年了,因為畢業於景觀項目。所以主力在BIG U的一期工程。恰逢BIG的景觀部門初具規模。算是有幸目睹了一個新部門在這個企業中是如何慢慢成長的。我深刻體會到公司對所有新鮮idea的open程度是驚人的。而且公司內部的等級制度不會對信息的傳遞造成過大影響。所以傳說BIG只有年輕人是不對的,只因為年輕人的聲音永遠不會被忽視,所以血液一直是新鮮。我記得我入職第一天就建議增設景觀部的圖書目錄,雖然中間停滯了半年,但如今已經進入了第二輪圖書購買投票。然後不管怎麼換座位,總能遇到好同桌與我樂此不彼地分享各種好玩的展覽和活動信息,當然也包括sample sale啦。因為大家永遠充滿好奇心在工作內外都很活躍地學習著。所以我們做渲染中用到的素材也都很當代,包括 Dustin Yellin 的 Psychogeography 或者 Cerith Wyn Evans的發光字體等等。

最喜歡的藝術家(繪畫音樂電影等廣泛範圍)是誰?給你創作帶來了什麼影響?

如果做夢算一種創作,卡爾維諾影響我不少。2010年讀《看不見的城市》覺得那只是一個個夢境,荒誕,美麗。2012年在無人的歐洲古城充滿霧氣的寒冷冬夜中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小說中的那座雙子城的地下城。今年在紐約的一個雨夜,我夢到了被阿姆斯特丹狹窄立面佔領的威尼斯河道,夢到運河水面吞噬兩岸的石板路,夢到水面上竄過一群瘋狂的yellow cab. 水花四濺卻帶走了雨季,日出,雲散,遠處驚見聖母院鐘塔的影子。所以相比圖像和音樂,文字貌似更吸引我,當我隻言片語地記住卡爾維諾的城後,他們多少年來都在導演我夢裡無數有趣又費解的空間,以及發生在裡面不可能的劇情。

覺得自己的作品集有哪些迷人的特質?

特質是有吧,或許不算優點:總的說挺女性視角的,感性打敗了理性。項目尺度以及腦洞都不算大,但我有很用力地在打磨一些圖,我希望每個作品都能夠有一兩個點可以直接不需要贅述和上下文就能打動讀者。

什麼時候開始看谷德網的?歡迎你提出建議哦,謝謝。

12年左右開始瀏覽谷德的。我最近很喜歡Under 35專輯中墨白的那一篇,迫切地想看到更多青年女性的經歷,而且希望是生活化的視角!

W O R K

1.

峽縫探險,東普羅維登斯皮艇公園改造

Squeezing Adventures

Feb,2015

Instructor:Adam Anderson

這個項目地處羅德島首府普羅維登斯東部的一處濱水皮艇公園,雖遙望城市優美天際線,卻因視線過廣地勢平坦遼闊,所以自步入場地至臨水,目之所及,毫無驚喜。但有趣的是它地處河口,潮漲潮落時浪花拍擊泊岸的聲音極大,讓我強烈感覺到海浪湧進狹窄岩石縫隙中爆發出的能量。我想,人的情緒也應該是這樣。加壓就能升溫。於是我決定平地造景,通過不同尺度的狹縫和陡坡,欲揚先抑地帶給這個公園更多驚喜。

材質上的邏輯:除了形式上一觸即發的靈感,我覺得合情合理的材質邏輯對這個設計幫助也很大。因為基地不只遙望都市繁華天際線,其開闊的視角也將普羅維登斯歷史悠久的傳統珠寶老廠房們盡收眼底,其中標誌性的三煙囪剪影是很多人對普羅維登斯的深刻印象。我想這個安於一隅的小公園如何能與這個城市產生更深的聯繫呢。畢竟遙望一個被195號州際公路孤立出的手工業區,雖已沒落廢棄,但是普羅維登斯作為一個優秀的工業城市在80年代經濟轉型前的驕傲回憶。於是我決定結合地形塑造中不得不面對的大量擋土牆的問題,運用耐候鋼的懷舊氣息來呼應遠方的回憶。同時結合沙和碎石鋪裝,減慢人們穿過某些狹縫的速度,物理和心理上讓人感受到身處羅德島納拉甘西特灣深處的共鳴。

輕鬆愉快的設計手法:這個studio全程不到兩個月,周期短,主攻景觀造型。所以粘土是一個很快速高效且直觀的方案推敲媒介。我能通過手指的力度和方向,靈活地創造出從平面轉到立面變化無窮的空間。好像水流在沙洲中開道,很暢快。當時的記憶是捏粘土的那幾天,手指很酸,心很累,但如今回想,粘土模型其實是這個設計有趣的關鍵。

當粘土模型初具規模後,我簡單進行了3D掃描,回歸相對精確的等高線草模,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和膠水,所以沒粘牢,只是像積木一樣堆疊在一起。卻沒想到在和朋友玩弄「積木」時,意外地發現一些能優化場地公共空間使用效率的減法,以及提高流線合理性的加法。最終將這些修改準確地反應在了成果模型中。

所以整個公園的體驗是一個動與靜,快與慢,放與收的彈性結局。為了表達我一開始聽到濤聲的情緒,我最終選擇了用電腦和手繪結合的方式渲染了公園平面以及場地上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瞬間。這套圖紙被邀請參加了學校博物館2015年的 Image Landscape 展覽。

2.

步移景異,沉浮中的韻律 – 海濱牧場研究與設計

Moving Through Thresholds

Dec,2014

Instructor:Colgate Searle

負距離接觸場地後,土壤會講故事

整個場地跨域了從沙灘到濕地到森林到草場多個生態系統。地下有著豐富的故事。挖洞,收集地下8英尺以內的土壤標本對於建築背景的我是一個很有幫助的練習。我本不知道高地的沙土或者森林的沃土以及蘆葦叢里的淤泥其實可以有千萬種組成方式同時存在於同一個地點。有趣的是我們立馬被要求做一個模型來表達你對土壤標本的理解,我用凝固過程中體積會膨脹的泡沫膠把大量泡沫碎塊集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疏鬆卻牢固的自組織結構表達地表深處起支撐作用的碎石,而靠近地表三寸處的高密粘土層用被腐蝕過的帶孔泡沫版以及穿透表層稀疏的植被表達。做著做著,突然就漸漸理解了地下無數細小顆粒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與水與根系的關係。

輸出同樣為輸入:通過水彩感受景觀的情緒

繼土壤命題研究後,我們慢慢進入了一個開放的選題-研究場地上帶給你感動的景觀元素,可以是風可以是樹影還可以是你走在土地上聽到的摩擦聲。而我選擇了光,因為一次測繪過程中偶遇夕陽時分的基地,想說那片蘆葦地不就是風之谷最後一幕女主角站在金色原野上的感覺嘛。於是我一開心就用水彩記錄了場地上不同空間光被捕捉的瞬間。可以是樹榦的線性高光也可以是樹冠立面的反射更可以是密密麻麻蘆葦交織成的發光水平面,總之最後把所有理解整合成了個貫穿全場地的分析圖,並且決定基於蘆葦地開展更多的探索,創造一個穿梭於其中的旅程。

一個通往蘆葦叢深處的旅程

我發現當你遇到一個興奮點的時候,設計很容易就順理成章自己開始生長了。所以根據基地日照的數據還有土壤和植被的限制,一個穿梭在樹冠之下,樹榦之間,和偶而漂浮於蘆葦叢之上的路線很快清晰了起來。並且很自然地首尾融入了場地中的主流線。推敲過程中我有用大比例的分析圖詳細分析不同時間點的日照,或者跳出平面,用手工模型深入理解光和影在空間中的體積。在深陷對光影的苛求中的同時,我也發現蘆葦地的水文信息尤其豐富,鹹水和淡水會有短暫的交鋒,潮漲潮落也會讓路徑中的人體會到很不一樣的違和感。於是最終把這條路在中間切了一刀,打了一個結,創作了一個雙橋樞紐供更多的人聚集和停留,感受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的景觀。

3.

仲夏微光,華盛頓憲法公園螢火蟲都市棲息地設計

Glowing Fields

May,2016

Instructor:Suzanne Mathew;Fultineer Scheri

這個項目的出發點是因為,曾有一個朋友無比興奮的告訴我她曾在白宮的草地上看到過螢火蟲,而且這是她在華盛頓最難忘的記憶。於是我開始想這種脆弱在小生命到底能建立一種多強烈的情感聯繫在不同國家的人心中呢。作為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物種,其實是否寄託了我們對孩童時光無限的懷念以及盛夏傍晚無數美好的嚮往。彷彿這種田園式景觀在被都市生活佔據的我們生命中越來越不可能是日常。那麼既然大家都在解決從海平面上升到各類生態議題的危機,我就不一定要去拯救世界了,反正螢火蟲確實存在,我只想利用場地已有的優勢,稍作改善,讓更多的螢火蟲來安家。之後在系主任的慫恿下,我開始嘗試探索在都市環境下人於螢火蟲和諧相處的可能性。

螢火蟲的分布邏輯

設計開始於對螢火蟲能勝任煽情使命的求證。果不其然,全球竟有2000多個品種的螢火蟲廣泛生活於熱帶與溫帶地區。從日本的浮世繪到丹麥的螢火蟲節,所以我相信仲夏微光不是東方文化的自我陶醉。同時對在美國境內最常見的五種螢火蟲類別進行分析後,驚喜地發現華盛頓區域盡然是這五種螢火蟲的共同棲息地!因地處阿巴拉契亞山脈,切薩皮克灣以及大西洋海岸平原三大地形的交匯處,華盛頓區域的氣候和植被有著生物多樣性的絕對優勢。於是基地合理性也大致初步被求證。

找准切入點:光的分布研究

因為都市棲息地是人與螢火蟲兩者的對手戲,缺一個都不精彩。所以如何精確鎖定基地範圍同時找准合適的機會撮合人們偶遇螢火蟲是另外一個漫長的研究。綜合GIS中華盛頓夜晚的光照強度與Geotagger中人類活動流線以及國會廣場附近公共空間的開放時間以及用地規劃等,發現位於林肯紀念堂與華盛頓紀念碑之間的憲法公園是棲息地的不二之選。同時五種螢火蟲中,東部螢火蟲(Photinus Pyralis)作為活動時間與人類最吻合以及對光照接受度最高的一類也脫穎而出。所以我帶著適合Photinus活動的光照數據與測光儀跑去華盛頓進行了一次對憲法公園的掃盲式測繪。

四個基地改善方向: 光,土壤,植被,水系

測繪結果讓我發現適合Photinus Pyralis活動的0.03fc光照條件在基地上確實存在。由基地光的圖解可知,這些空間多半存在於沒有行路燈干擾的湖面中央,茂密的樹林中,背對紀念碑等地標建築的草坡上以及類似像越戰紀念碑這樣的陡坎的陰影中. 於是以光的信息為基礎,我對場地植被狀況,水文狀況,土壤狀況均進行了深入學習。根據螢火蟲和人類活動對時間和空間的多種資源共享可能性,我對四個方向均提出了改善的方案。

包括:

1 光:改變公園北部的坡度和高度,創造一條適合螢火蟲活動的背光帶。

2 土壤:增加部分地區土壤的有機物覆蓋層提供少許螢火蟲產卵的機會,加厚表層土,改善土壤的滲水性以改善植被覆蓋率。

3 植被:挪走病樹,移栽可以為人們帶來秋色並為螢火蟲幼蟲提供冬眠庇護的落葉樹種。

4 水系:以及創造局部水草茂盛的水岸線,同時小面積增加陸地上的長草地,為螢火蟲提供藏身以及飛行間隙的休息站(很多物種飛不到樹梢那麼高的)。

資源共享的兩種模式

在對基地進行細緻入微的改善後,我得到了一個微調後的憲法公園平面。同時,在合理分析人類活動包括漫步,騎行,休憩,野餐,以及螢火蟲的飛行,產卵,冬眠,藏身等需求後,大致總結出場地上八種典型的人與螢火蟲共存的狀態。有水草茂盛的河岸騎行道,照明系統緊貼地表的森林甬道等。但相比細述個案,我覺得更有趣的是通過螢火蟲和人的關係總結出兩個不同物種資源共享的模式,同時間同空間的主動型共享,或者同時不同空間,同空間不同時的被動共享。這些共享方式,可以是研究一個更加豐富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棲息地的出發點。

4.

驀然回首,引導性景觀裝置藝術快題

Memory Filter

Oct,2014

Instructor:Colgate Searle;Adam Anderson

Group Member: Ziqing Chen;Brianna Cato

作為一個為期不到一周的快題設計。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我們想做一些和反射有關的東西,來提醒一些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極致美景。

出發點源於,我們發現基地中有一條特別醒目的通向大海的主路,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被植入大海應該是劇情高潮的思路。於是人們多半愉快地奔向大海然後,然後可能故事就結束了。但時值金秋十月,基地豐富多彩的顏色正在人們身後肆無忌憚的上演著。我們希望這個驚喜被錯過前被人及早發現。

一開始想說多研究下鏡面的設計。後來在模型和草圖的推敲中,我們覺得,如果有一個起引導性的裝置讓人們不自覺滴提前回頭會更加自然和直接,於是我們用木樁和白網支起了六個屏風,平行於人們走進沙灘走向到大海的方向,但每個屏風都具有細微角度的轉變,當你被引導至六組屏風之間時,你會感覺到他們的透視在創造一種視錯覺引導你轉身聚焦身後的景色。雖然我們總試圖與Sublime這個詞保持距離,但那一刻或許可以用一次。

雖然木樁打入沙灘並站直是很辛苦的事。但多虧有靠譜組員,同時很感謝逍同學的幫助。所以收穫了一次很愉快的小組合作。

5.

我通常是如何打發時光的

Pastime Activities

2008-2015

旅行手繪

心情好的時候,喜歡用速寫記錄去過的地方,雖然也喜歡拍照,但畫畫有時候可以很針對性地留住一些對我有特殊意義的細節。而且能賦予對象我心中的色彩這點比照片妙。

友人肖像

感覺幫朋友畫肖像(往往是生日禮物)是挺幸福的一件事。近幾年畫的越來越少,但我會繼續。

植物速寫

從建築背景轉景觀的我,這絕對是消除自己對大自然無知的恐懼感的第一步。

gooood點擊原文到網站看到更多

GIF/1241K

gooood | 品牌

gooood谷德設計網 | 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oood谷徳設計網 的精彩文章:

優美如酒庄般的葡萄牙酒吧餐廳
「都市蜃樓」 –MAD公布巴黎蒙帕納斯大廈改造方案
在海外專輯第六十七期–余佳浩
哥本哈根國際學校北校區/C.F.M?ller Architects
一個爬上爬下的甜品店-台州糖鞦韆/堂晤設計

TAG:gooood谷徳設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