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是濕熱還是寒濕,難怪你的祛濕沒效果?
現在剛剛進入秋天
天氣或陰雨潮濕或秋燥高熱
很多人一遇到這種潮濕又高熱的天氣
就會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
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
頭暈腦脹,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身上有濕氣重了。
濕氣重往往發生在飲食油膩懶於運動的人身上
他們在沾染濕氣後會感到四肢乏力、
易睏倦、精神不振、面部油膩、頭髮愛出油、
舌苔厚粘膩、長痘痘、大便沾粘難沖及虛胖水腫等,
這些都是濕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濕氣會傷害人體的五臟六腑
最常見的有:肝有濕,脾有濕,肺有濕,腎有濕,胃有濕。
五臟六腑被濕氣侵害,
外在就會表現出種種不適。
濕氣是怎麼形成的?
1、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平時並沒多吃,但自身臟器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環境、季節因素的等外在因素形成的濕。比如現在夏季,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如何判斷自己是濕寒還是濕熱?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有人一到下雨潮濕的天氣,關節腿部就會出現酸痛的現象,這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風濕,平時不注意驅風,趟涼水,淋雨。都很容易使身體受涼,造成風濕。
究竟濕氣有多可怕?
「濕氣重」雖然只是一些小問題,比如:口苦口臭、虛胖、陰部潮濕、皮膚油膩、起痘、關節酸痛等等,這些問題在西醫看來都稱不上病,但是,濕氣不除,久積成毒,久而久之就會引發健康問題,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毒」潛伏。
濕氣在內首先會侵犯脾胃,然後停留在腎,繼而濕氣會侵犯心肺,同時,濕氣下侵肝,膽,膀胱,五臟六腑,無一能倖免。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長成腫瘤
寒濕的木頭長木耳,寒濕的人體長腫瘤。
怎麼祛濕?
很多人用總所周知的薏米紅豆來祛濕,卻沒有多大的成效。其實濕寒體質的人是不適合吃薏米紅豆的,因為薏米性寒,用薏米紅豆來祛濕效果會適得其反。
導致濕氣形成的三個原因歸根結底都和一個臟器有關——脾。因為脾負責運轉,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虛,體內垃圾就要儲留體內,比如多餘脂肪、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帶著這些廢物,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所以體內有濕氣的人導致心腦缺氧因而容易犯困。
因此無論是寒濕還是濕熱,健脾是關鍵。
這幾款健脾養胃粥要會做哦
山藥薏苡仁粥
山藥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補氣健脾胃,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滲濕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
蓮子芡實粥
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桂棗山藥湯
材料:紅棗12粒,山藥約300克,桂圓肉兩大匙,砂糖1/2杯。
做法: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後,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味。待桂圓肉已煮至散開,即可關火盛出食用。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紅豆薏米粥濕氣重就不要喝啦!祛濕四大誤區
※上廁所出現這個情況說明體內濕氣太重了!不祛濕會出大問題
※金秋祛濕21天打卡!養生貴在堅持
※秋分祛濕該吃什麼?這五樣是最好選擇!
※十月初一定吃它,祛風濕,祛濕毒!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