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姚春玲:千秋才女的鞦韆少女時代——讀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姚春玲:千秋才女的鞦韆少女時代——讀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千秋才女的鞦韆少女時代

——讀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湛江一中 姚春玲

讀到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純屬偶然——前幾天準備一個比賽課,科組指定講授這篇課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磨課過程中,自己越來越喜歡這首寫少女的詞。

且看原文——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透過這一首詞,我們看到了一幅充滿生機和樂趣的生活畫面——

上片中,一位少女的活潑、可愛、嬌嫩、柔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剛剛踩完鞦韆,慵懶地起身,有些倦怠地揉搓那雙纖纖玉手,可能是在鞦韆上玩得太久,手有些發麻吧?又或者是鞦韆的繩子太粗糙,手被磨疼了?此時應該還是清晨,院里瘦弱的花枝掛著晶瑩透亮的露珠,而踏完鞦韆的少女出了一身薄汗,輕薄的羅裳被汗浸濕了。

下片更富有情態,這位少女剛剛「蹴罷鞦韆」,就看到有客人要進來,畢竟待字閨中,少女連忙含羞跑開,時間太趕,她甚至來不及穿鞋子,而那金釵也順著鬆散的頭髮下滑墜地。可是,那個人是誰?長什麼模樣呢?少女按耐不住好奇心,她倚著門,想回頭偷偷看一眼客人,忽然聞到了一陣青梅香……

讀完千秋才女李清照的這首語言清新、節奏明快的詞,相信不少讀者都會心一笑,一個天真活潑、嬌憨羞澀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而詞中的每一個字可再三品味,尤其是那些動詞更充滿濃厚的詩意,例如上片的前兩句其實是寫少女剛剛盪完鞦韆,但一個「蹴」,我們彷彿還能看到鞦韆少女薄薄的羅衣隨風揚起,她那爽朗歡快的笑聲也在蕩漾。接著,「慵整」一詞更寫活了少女的嬌憨之態,不僅寫出了她盪完鞦韆的倦意,也透露出她之前嬉戲的歡暢,而一個「纖」既寫出了玉手的嬌嫩,又暗示了少女的嬌美,真是「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而上片的後兩句,「瘦」和「透」不僅押韻,更富想像空間,兩句以花喻人,晨露掛在花枝上,而少女的羅裳也有一層薄汗,花枝與人都有一種朦朧美,雖瘦纖柔弱又嬌美欲滴……

至於下片,不僅可讀、可品,更是可唱、可演,每一句都具動態美,且靈氣十足,比如前兩句,看到有客人要進來,待婚許嫁的她有著大家閨秀的矜持與羞澀,於是,匆忙之間,女孩只好穿著襪子跑開,詞中的「剗」意為「大腳不履,僅有襪耳」,如歐陽修的《南鄉子》寫道:「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遺下弓弓小繡鞋。剗襪重來。」有趣的是,少女不僅來不及穿鞋,也沒來得及收拾頭髮,金釵還滑掉了,這個「溜」字不僅表現出少女的匆忙離開的情態,也再次暗示她之前盪鞦韆很是盡興,以至於頭髮鬆散卻不知。

再比如,詞中末尾三句更是精鍊準確地再現出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而複雜的心理活動,那位客人想必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說不定就是少女的意中人?於是,少女含羞快走,而緊接著,她又停下來、依靠門、回頭看,但為了掩飾自己的慌忙、激動與好奇,少女假裝嗅青梅,這三句動詞「和羞走」、「倚門」、「回首」、「嗅」連用,畫面感很強,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少女的驚詫、惶遽、害羞、好奇等複雜心理活動,尤其是「青梅嗅」這個細節,雖化用唐人韓偓《香奩集》的「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李清照顯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她的筆墨更傳神地寫出了少女窺人時情竇初開、「蠢蠢欲動」的單純、美好情態,其美,自不必言……

於是,不管是上片「蹴罷鞦韆」、「薄汗浸衣」,還是下片「見客羞走」、「輕嗅青梅」,動詞的錘鍊、細節的考究、語言的清新、風格的明快、情感的純真都讓這首詞格外有趣而耐讀,一個活潑又嬌憨、多情又天真的少女引入眼帘,情態逼真,令人格外喜愛。

這大概就是李清照的鞦韆少女時代吧?個性自由、貌美才高,時常用文字細膩寫出她在北宋時期那段悠蕩生活與純真情懷,令人神往又感慨萬千……

其實,除了盪鞦韆,李清照在少女時代有過太多太多的歡喜,生活很是詩意,而這與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祖輩皆「蚤有盛名,識量英偉」,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雖執政為官,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卻博覽群書,「文高雅條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頗有學者氣質,而母親王氏為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是名門閨秀,且「善文學」,家庭書香氣氛的熏陶及父母開明的教育使得她視野開闊、格局大氣,加以詩詞文賦的熏陶,李清照就更加談吐不凡、氣質脫俗,「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而她寫少女的那些詞就格外具有神韻和美感,例如,李清照寫閨情,筆觸細膩優美,寥寥數語,寫活了少女為了心上人用心梳妝打扮,賞花凝月,眼波流轉,落至筆端,全是少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和芳心初動的羞澀美好之態,如這首《浣溪沙·閨情》——

浣溪沙·閨情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李清照少女時代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並不是只有初識文字、嫻熟針綉,她既能在寒食節人睡初醒,於室內看香爐裊煙,又能在室外和女伴鬥草嬉戲,看楊柳飛花,而在黃昏細雨濕灑鞦韆時,她也會生出幾分惆悵,如這首《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而她回憶自己和友人去郊外游賞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不僅全是歡愉之語,而且頗有野逸之氣,酒醉、花美,而少女爭渡、驚散眠宿灘邊水鳥之場面更是活靈活現,很有現場感,加之嘎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同樣是「舟」,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是游賞酒醉、興盡方才回舟,但成婚後、「南渡」前的李清照卻成了「獨上蘭舟」,如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好一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閑愁」!似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李清照即使真有愁緒,也是甜蜜的煩惱吧?

她18歲嫁給趙明誠,琴瑟和諧,而在此之前,據說趙明誠就很讚賞李清照的才情,而那次元宵佳節,在相國寺賞花燈時與李清照的相識讓他產生愛慕之心,回家後便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的字謎方式委婉地向父親談及自己的迎娶之意。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任尚書右僕射,與李格非均為朝廷重臣,因而,李清照與趙明誠的這段婚姻實為門當戶對。

結婚後,這對新人情投意合,常常在一起切磋詩詞文章、研砥鐘鼎碑石,有「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比如,他們飯後坐在歸來堂烹茶,兩人指著滿屋的書籍互相考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比如,他們每得一本好書就共同勘校、整理題籤,再比如,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古董漆器,二人甚至決定「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

不難看出,志趣相投讓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感情沒有停留於花前月下,他們在共同進步、相互成就。

所以,當趙明出京為官或外出遠遊時,少婦李清照哪裡禁得住這種相思之苦?擁有共同話語的靈魂夥伴不在身邊,李清照倍覺傷感,「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後,她又拿起筆,傾訴與丈夫的離別之苦,若是「佳節又重陽」,那真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丈夫宦遊總會歸來,但是,當政治變幻的風雲、翻覆莫測的世事襲來時,個人的命運何以逃脫?在古代,出身官宦之家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朝廷愈演愈烈的黨派之爭,還有後來的「靖康之變」讓李清照經歷一系列變故:國破、家亡、夫死、改嫁、財散、離婚、下獄、寓居南方、無子嗣……

人生如此「凄凄慘慘戚戚」,她哪還有心力「泛輕舟」?就像這首《武陵春·春晚》所說的——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從「興盡晚回舟」到「獨上蘭舟」再到「也擬泛輕舟」,那個天真可愛、無憂無慮的鞦韆少女成了閨中少婦,而在家族、國家、時代的變動之下,李清照「識盡愁滋味」,她真的變得愁緒滿腹,回憶往事時,她欲語卻哽咽,淚流不止……

但所幸還有詩詞,才華橫溢的李清照選擇了用文字記錄、編織人生,化樂為美、化愁為美,最終,李清照成為「一代詞宗」!

從鞦韆少女到千秋才女,李清照讓我想到了「詞心亦人心」,而透過這些詞,我們彷彿看到了她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悲與樂,這就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吧?能撫慰心靈、滋潤靈魂、豐厚生命。

作者簡介——

姚春玲,湛江一中「90後」語文教師,中山大學文學碩士,努力做一個踏實的理想主義者,相信「時間養人、向上向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大家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