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安住日常,俯身修行

安住日常,俯身修行

趕在影院下線前去看了《岡仁波齊》,這是今年電影中的大熱門,亦是大冷門。

用熱門形容它,是因為前段時間網路上關於它的討論實在太多,導演張揚的作品、西藏朝聖、修行,任何一個話題都可以挑起探討的波瀾。它的冷門,則表現在真正用心去欣賞它理解它的人實在太少,空蕩蕩的電影院里,寥寥可數的幾個觀眾都是佐證。

電影講述的是普通藏人朝聖的故事,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為完成父親遺願、幫叔叔實現人生夢想,決定陪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這是很特殊的一年——是藏傳佛教四大聖山之一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

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中禍事不斷的村民、自覺罪孽深重的屠夫、身體殘疾的少年,他們雖然出發的因由不同,但目標一致,即去神山朝聖,為自己、為眾生祈福修報。

從芒康出發的這群藏民,在長達2000多公里的路途上,安靜的行進。三步一叩首,五體投地,用身體去丈量自己與信仰,與願望之間的距離。

他們從不擔心自己的速度有多慢,更不憂慮路途的遙遠,他們只是在走,在跪拜,在叩首,在前進,他們的心中只有終點,只有岡仁波齊神山。

影片中用了很大篇幅記錄朝聖者的日常,雙手合掌,全身撲倒,以額抵地的叩首。白晝與夜晚的循環,在臨近河流的平地搭帳篷休息,圍坐在一起誦經。吃簡單的食物,用煮開的溪水沖茶。

他們之間話語很少,但卻有種樸實的親近,像樹木的年輪,有種天然的緊湊與貼合。

途經他們身邊的沉重大貨車、時髦的越野車,他們走過的燈火閃爍的熱鬧城鎮。孕婦中途的臨盆,新生命的誕生,同行老者的死去,任何事情的發生,皆如河中沙石不能阻擋流水般,無法讓他們的腳步停下來。

他們走過寒意凜烈與鮮花怒放不斷更替的四季,走過河流、湖泊、雪山,沒有任何寒暑雨雪能讓他們滯留。他們在朝聖的路上,試煉身心,凈化靈魂,親近信仰,求得內心的喜悅和圓滿。

這讓我想到了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海街日記》。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片子,其實都在表達向光、向暖、向純凈無礙之境追求的主題。

父親另娶,又被母親拋棄的香田三姐妹自幼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外婆家帶院子的老房子就是是她們的家。外公外婆過世後,做護士的大姐香田幸獨自將兩個妹妹撫養成人。

十五年後,在父親的葬禮上,她們見到了那個跟著繼母(父親的第三任妻子)一起生活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鈴的懂事、乖巧,對病中父親的照顧,讓大姐充滿了憐惜,她決定讓妹妹搬來老屋,四姐妹一起生活。

父親因幫朋友擔保債務而負債滿身,因同情女人而讓對方成了破壞家庭的第三者。母親因為不被外婆允許離婚,而無奈之下選擇拋下三個女兒離家遠走。

這些生活粗礪的骨架和枝節,在泡製青梅酒、櫻花盛開、海灘看煙花等美好的生活場景之下,逐漸顯露。

電影中沒有用一個鏡頭去追憶大姐幸照顧兩個年幼妹妹的艱辛,亦沒有去呈現她們對破壞自己家庭的淺野鈴母親的仇恨。

導演用更多的日常細節來呈現她們現在的生活,海街小鎮,仲夏的深綠,銀魚蓋飯,貼窗花的推拉門,四姐妹的暖爐桌,開滿櫻花的隧道。在瑣屑而溫暖的場景推進里,有逐漸被治癒的傷痕,有寬宥過去的釋然,亦有成長起來的堅毅和篤定。

《岡仁波齊》和《海街日記》,這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電影,卻帶給了我共同的喻意: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朝聖的過程,時光不停步,伴著循環往複的歡樂與痛苦,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我們都將始終奮力向前。並在此漫漫征途中,修習寬容,堅強,勇敢,學會愛與原諒,至直抵達神山,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希望更多人讀到這篇文章,請並轉發朋友圈,若要關注,請掃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學佛 的精彩文章:

達真堪布:修行能改變親人的命運嗎
達真堪布:皈依的人家裡必須設佛堂嗎
佛弟子們都會問的27個問題
學佛是否一定要吃素
大安法師:念佛控制不住念頭該怎麼辦

TAG:深圳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