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清晰明確地知道,他的時代即將到來

孔子清晰明確地知道,他的時代即將到來

孔子清晰明確地知道, 他的時代即將到來

——《論語》筆記四則

王大毛

一、孔子為誰感嘆

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一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弟子圍坐在孔子身邊。孔子提議:「是不是因為我虛長你們幾歲,所以有些話不敢跟我說。但我知道私下裡你們總會說:『沒人賞識我呀』。好,假如現在有人賞識你,請直言你們將會怎麼做。」

子路脫口曰:「假如有這麼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周邊幾大強國之間,又面臨糧食饑荒之困,——假如我奉命做這個國家的宰相,需要三年時間,可以鞏固其軍備,完善其制度和道德建設。」夫子聽聞,微微一笑。然後問:「冉求,說說你的想法。」

冉求對曰:「比如有一個方圓六七十,甚至五六十里的城邑(比子路的「千乘之國」小多了),假如我做此地的長官,三年可使其富足。至於禮樂之事,可以力邀擅長的君子逐步完善。」——冉求不敢說「國」,而且只談自己專長的經濟事務,還給母校老師和同學提供了工作機會。孔子又問:「公西赤,說說你的想法?」

公西赤答道:「我想說的事情不是我能做到,而是願意在這個方面學習的東西。具體說就是,在宗廟祭祀典禮,或者諸侯會盟大典上,我希望能穿戴禮服,做一個小小的輔助君上為禮的儐相。」——公西華愈發壓低身段,甚至不說「假如任用我」。孔子又問:「曾點是怎麼想的?」(曾皙名點)。

只見曾皙,瑟聲減弱,停下,推開瑟起身答道:「我和三位同學想法不太一樣。」子曰:「又有何妨,各言其志而已。」曾皙曰:「暮春三月,換上春裝,邀請成人五六位,少年六七人,沂河邊戲戲水,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我贊成點啊。」

曾皙特意等三位同學走後,問:「夫子究竟如何評價他們三位同學剛才說的話?」子曰:「沒什麼,不是說了今天各言其志嗎。」曾皙追問曰:「夫子為何譏笑仲由呢?」子曰:「治國的核心是禮,子路的話里沒有一點禮讓,所以笑他。」曾皙又問:「可是冉求說的就一國呀?」子曰:「方圓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城邑,還不是一國嗎?」曾皙又問:「可是公西赤講的不是治國呀?」子曰:「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不是國政又是什麼?他不過是假裝謙虛,如果做這些事情都還算是小相,誰又是大相?」

孔子譏笑子路是因為他不謙虛嗎?可是冉求不就謙虛起來了嗎?公西華更是一躬到底「願為小相」,孔子為何一點也沒有鼓勵這兩人的謙虛?

更大的問題是:孔子贊與曾點什麼?曾點沒問。是因為他知道嗎?既然他並不知道夫子為何不贊同三子,何以見得他就知道夫子為何贊與他?——我以為這就是孔子有意設置的謎語。

朱熹把曾點說得神乎其神,說他深得夫子言傳的天道之本,融化於萬物其間,不似三子追求的都是事物之末,曾點領悟到的是本。

程子曰:三子所言都是治國安邦之策,夫子並非不贊同,而「樂」才是夫子之道的至高境界,曾點高於三子者的就是這一點。——可是子路等三子意氣風發之中沒有歡樂嗎?難道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還不如一個文人不做事守在家裡安貧樂道更高尚嗎?

以下聽聽我的想法:

如果不理解前一章「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就不會理解這一章的含義。《論語》章句的這種編輯絕非無序隨意的語錄體。理解本章有一把關鍵性的鑰匙就是「為國以禮」。

孔子不讚許子路是因為他不懂「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他不懂,還不知道自己不懂。

冉求聰明絕頂,善解人意,他迅速判斷清楚了孔子為何譏笑子路。他說的既謙虛又強調了為禮的重要性。公西華更是圓滑,乾脆只談為禮一事,而且愈發謙卑。此二人缺少子路的那份率真,真是不可愛。

孔子真的認為暢遊沂水就是君子的最高理想嗎?非也。只是四子之言唯有曾點說的還算關注自我修行,不妨先從把這等小事做好為善。——在孔子眼中,四子都還需要繼續修行,前三子表現出迫不及待於出道為官,再也不想繼續跟老師學習了。只有曾皙還安於此道,故夫子與之。

《論語》中有兩次「各言其志」,前一次是第五篇篇尾,顏淵、季路、孔子三人各言其志。孔子曰「願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晚年回想起那次言志,三人的回答率真而精彩。如今顏回不在,孔子想再挑起話題,追憶顏回。可惜他一再說「大家不妨直說」,又一次一次點名提問,結果甚至連差強人意都不算,只能算是敗興啊。

假如顏回還在,何至於此?所以「夫子喟然嘆曰」,並非曾點,而是不在場的那一人!

二、顏回是怎麼死的

《論語》文本里隻字未提顏淵的死因。《仲尼弟子列傳》說他29歲頭髮全白,早死,但沒說死因。最直接的聯想就是顏回是窮死的,這讓我想起凡·高。凡·高38歲死,顏回再窮也應該比梵高好一點,凡·高經常挨餓但沒被餓死,顏回應該也不會餓死。

我認為顏回之死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

顏回聞一知十。聽到夫子的教誨一聲不吭,回家研修,曰「默而識之」。他承受了太多來自孔子的東西,就像吞下一隻山羊的蟒蛇,只能靜靜地待在原地動彈不得。這樣的人如何歌唱又如何舞蹈?他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一生沒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或者完成一件事的快感。他就是一頭任人裝載的駱駝,最後被壓死的。

孔子塑造理想人格的手段沒有超出禁慾克己。顏回正好成為這一理論的犧牲品。談及理想,顏回說的竟然是不誇耀不炫耀,——顏回憑著「不」怎能站立得住呢?孔子誇他「賢哉回也!」我替他擔心,這誇獎是不是反倒綁架了他繼續蝸居於陋巷,並最終僵化?「別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歡樂需要自我欣賞,如果顏回整天拿著把剪刀盯著自己的缺點這剪剪那剪剪,如何自我欣賞。

一日,顏回終於累了,感嘆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深」。他努力踐行孔子的每一句話,然而不得其門而入。顏回既沒有有用於世,又成了一個要命的家。女人完全受不了沒錢,或者說她們不是受不了沒錢,而是受不了自己過得低人一等。

還有一個置顏回於死命的原因,是他與孔子的關係。他超越不了老師,甚至從未想過超越。尼采說老師的最佳含義就是一座橋樑,我們跨越其上,抵達一個原本不可抵達的陌生之地,然後背棄橋樑,奔向嶄新的天地。不懂得超越老師的弟子就不是好弟子。

——孔門七十弟子無一人想過此事。中國2500年歷史竟無一人有此意志!全是仰視者卑微的讚美和嘆息!

「我要拆毀這殿,三天後再重建起來。」——耶穌在耶路撒冷摩西的聖殿里如是說。

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10.25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這一章,孔子給我們埋了一個謎語,迄今為止還無人猜出。

「色」,指「臉色動容」。小鳥看到人的臉色,一哄而起。「舉」,一下子「飛起來」。在空中盤旋一陣之後,再次聚集於原地。孔子見此,曰:「這些山樑之間的小母鳥啊,真是懂得時令啊!」子路聽聞,拿些吃食喂小鳥,小鳥聞了又聞,還是飛走了。

朱熹說,這裡肯定掉文字了,所以讀不懂。別硬解,硬解也是曲解。

錢穆大讚本章實為「千古妙文」!他的解讀是:小鳥看到人的臉色不對,立刻知道飛走,這些小鳥多麼懂得時宜呀!孔子以此教育子路:我們文人當向小鳥學習,迴避不合時宜的亂世,保持自我潔凈。子路聽聞此言對小鳥多了幾分敬重,於是拿些吃食善待小鳥,小鳥聞了又聞,還是飛走了。——錢先生號召文人們貴在拒絕引誘,不為所動,任憑誰也傷害不了他。

這我就要說兩句不中聽的話了。蔣介石當年逃往台灣,邀請錢先生同去,錢先生不為所動執意去了香港,可是後來還是拐彎到了台灣,而且住進了蔣在陽明山的私人別墅,這和他說的完全兩樣啊。

其他經典注本最流行的說法是:本章用意深邃,餘音裊裊。所謂「餘音」,就是說孔子一生是個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狗,就是不肯具有小鳥的聰明。他既想入世,又反覆斟酌,最後一生不得任用,本章說的是他內心的彷徨與不甘。比如李零說,凡是心懷理想,在現實世界又找不到家園的人都和孔子一樣是喪家狗。——這完全顛覆了第九篇「君子當建立強大的內心」的全部努力。如果孔子其實就是一條喪家狗,他的那些歡樂、他的勇敢、認真和發脾氣,全都只是色厲內荏,裝腔作勢。什麼「何陋之有」「三軍可奪帥」「仁者無憂」他們是一點也不信的。

李零和錢穆說出的都是他們自己的生存境遇。錢穆說這章是「千古妙文」是在為自己的境遇遮羞,李零把他的《論語》讀本起名叫《喪家狗》,和「唐棣之華」那種哀怨是一回事。今天的文人只關心一個問題:「我如何才能在這個時代過得更舒服一點」。他們真正可悲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生產。他們寄生於他們的時代,他們的尊嚴是得到「有尊嚴的施捨」。他們的樣板就是「貞觀之治」,什麼是貞觀之治?就是皇上好吃好喝地請我罵你。他們很喜歡談「言論自由」,但其實他們說的是他們的利益特權。他們這些法利賽人內心充滿了各種貪慾,並註定因這慾望成為受制於人的奴僕。

下面是我的解釋——

一群山雞見孔子走來,立刻一哄而起。然而飛了一陣子,再次落下聚集在一處了。見此情景,子曰:「這些山樑之間的小母雞呀,真是懂得時宜呀!」

子路撒下誘餌,這些山雞聞了又聞,還是飛走了。——這章其實是一首四言詩,一共三行,每行兩句。為了便於理解,作者最小限度地添了一個「曰」字。

這首詩是孔子自述他這個世界上的命運:當其來時,人群鼎沸,人們紛紛表示,這就是真理,也是他們將走的道路;當其去時,人們再次回到自己原來的生活方式,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子曰:「你們這些山樑之間的小母鳥呀!你們一直吵吵著要跟著走君子之道,可是終究不肯離開原地,跟我走一條更有趣的路呀!這裡有你們太多的小幸福、小安適,以及與你們這些小幸福和小安適相配的小道德,我是敗給你們了。」

子路不甘心,撒下誘餌。小鳥這次不再像當初那麼衝動了,它們聞了又聞,然後飛走不見了。

福音書曰,神派他的兒子耶穌來人間走一趟,向世人彰顯神的福音,勸誡世人走通往天國的光明大道。可是世人是怎麼對待神派來的人的呢?《約翰福音》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這就是耶穌投向這個黑暗世界之光的命運。人們背叛他,應付他,表明跟從但在關鍵時刻與之切割。站在十字架下面的人有劊子手、叛徒、麻木者、充滿了痛悔卻不敢認同他的弟子。

耶穌說他的工作好比是撒種,有的撒在道路上,飛鳥來了就把它叼走了。(神的福音就這樣與之擦肩而過)。有的落在淺土裡,太陽一照發苗很快,然而根基很淺,時間長了也就枯萎。(這種人最初興奮得不行,結果全都跑了)。也有掉在荊棘里的,成長中遇到特別多的困苦與誘惑,還是不會結果。也有掉在好土裡的,結出果子,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他們彼此議論這光,或緬懷、讚歎、惡搞、質疑、研究這光,但就是不肯脫去暗昧的行為,換上光明的行裝(保羅語)。

四、一個君子在人世間的處境

14.38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有一次子路在石門過夜,一大早趕回城裡,結果城門還沒開。守門人問:「從哪兒來的?」子路曰:「從我老師孔子那裡來的。」守門人曰:「噢,你說的孔氏,就是傳說中那個『知其不可而為之』之人吧?」

多數注經者高度讚揚這個把守晨門的人,說此人絕非等閑之輩,可謂一語道破孔子一生境遇的真相:——明知他的理想之高遠,註定不為世人接受,卻不肯降低理想的高度,委婉迎合世人的口味。

我以為這麼解讀這一章跑偏了。這還是那種「一個文人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今這個世道上」那種知識分子的腔調。孔子基本上沒為錢發愁過,他也不缺榮譽,他的一生頂天立地,意氣風發,極少有人比他更幸福。把孔子描述為「惶惶如喪家之犬」是多數文人自我境遇的寄託,他們把孔子樹立成一生四處碰壁抑鬱而終的榜樣,好讓自己躲在自己的怪癖之中抗拒一切改正和重生的機會。

而且怎麼能說孔子的理想沒有實現呢?孔子清晰明確地知道,他的時代即將到來,他是為下一個時代做好準備的先行者。就結果而言,他的成功不亞於摩西、耶穌、穆罕默德,所以說孔子認為他堅守的理想註定不可能實現肯定不對。

這一篇的主題是「一個君子在人世間的處境」,這一章仍然回歸到這一主題,——他既知做不到仁智勇,但他的使命要求他必須做到;他不願與這個時代為伍,卻又不得不置身於他的時代。——「知其不可而為之」,其實是他參與現實世界的最佳方式。

明知其並無結果,卻依然不放棄,這種偏執把他的人生轉化為一場實驗,一種藝術活動。誰敢於把他的人生當做一種實驗,誰就超越了成功和失敗。他求仁而得仁,他不再關心是否幸福、痛苦和孤獨。

「知其不可而為之」用一種藝術的態度對待人生。這裡的「藝術」一詞指的是:面對生活的可怕本性寧可毀滅也絕不屈服的倔強態度。藝術教會我們寧可絕望,也絕不向命運和時代屈服。他反問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打敗一個敢於毀滅者的驕傲和自信?」——這種「藝術的力量」讓我們從命運和生活的重壓之下解脫出來,讓我們在一瞬間釋放掉心頭所有的鬱悶和不安。哪個讀書人讀到這一句不是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呢?

十四篇的結尾是苦澀的,也是美的。如果生命是我們真正擁有的唯一的財產和資源,如果我們註定要耗費掉這筆饋贈,那麼把它視為一次實驗和藝術活動吧,這是對待生命的最佳方式!

再讀一段尼采吧,查拉圖斯特拉說:

「兄弟們,你們以為我會為你們指出一條更容易行走的,也更幸福的路嗎?不,我指給你們的路更艱難,而且,我將你們提升到高處,是把你們提升到命運的閃電可以直接擊毀你的高度。」

「如今你們不知道人生的路怎樣繼續走下去,這就是最好的人生之路!我因此而更加喜愛你們!」

(本文節選自海南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超解論語》,由作者獨家授權第一財經刊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港股 的精彩文章:

通商銀行豪門恩怨
直面中國馬拉松「秀場」
SOHO中國10月18日前後派發特別股息
阿爾斯通與西門子簽署協議合併鐵路業務 迎戰中車競爭
復星集團傳來了啥好消息?

TAG:新浪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