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個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培養好了就是天才!90%的父母都沒做到

9個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培養好了就是天才!90%的父母都沒做到

1:獨立。獨立思考,獨立運用學習方法(預習,複習,檢查)。自己準備課本與文具,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偶爾可以幫媽媽做些事情。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事,而是教孩子做事。凡事多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更有主見。

2:學習計劃與寫日記。一年級小朋友,可以先簡單的制定一個學習流程計劃,高年級後慢慢具體化。學習計劃可以防止學習迷茫。寫日記是發泄情緒的一種方法,煅練寫作的過程。如果識字不多,可以推遲到二年級。這些都是增加毅力的方法。

3:自覺專註。對正在做的一件事自覺專註。上課就認真聽講,寫作業就專心的寫,寫完了在去做別的事,凡事有順序。家長盡量不要去打擾孩子。想要培養專註,首先要培養對該事物的興趣,做不好不要體罰,學習+體罰=厭學。另外,不要急於幫助孩子,先讓孩子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可以來尋求大人的幫助。整個培養過程中,家長起到的作用就是激發興趣,鼓勵和教導。只要讓孩子有成就感,離成功就很近啦。

4:運動。運動可以發泄不良情緒,提升多巴胺分泌,有助於保持頭腦靈活,保持開朗的性格,避免膽小不自信和自閉。如果父母能陪孩子一起運動還能增進感情,加深勾通,幫助自己了解孩子。

5:勇敢挑戰。鼓勵孩子上課積極舉手,挑戰不可能,經常參加集體活動,上台講話,表現自己。有益的事,應該多鼓勵,失敗了也不可怕。有些孩子抗壓能力差,就是因為失敗後父母總是責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對事物就沒了興趣甚至厭煩。

6:閱讀理解與邏輯思維。閱讀是個好習慣,閱讀能培養理解能力,增加知識面,積累寫作基礎。剛開始,家長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陪讀或把內容當故事講給孩子聽,把興趣培養起來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閱讀。另外家長平時多在孩子面前看書,把家庭變得更具有讀書氣氛。多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與邏輯思維。有很多學生,連題目都不理解,更不用談解題。特別是現在的題目越來越靈活。

另外很多孩子明明會做的題目總是做錯,家長把其歸於粗心大意,但有一個細節卻被忽略,這些會做的題目往往是建立在大人幫孩子審題引導的基礎上才會做的。

7:社交能力與集體榮譽感。中華民族一直是重社交的,與同學相處,與老師相處,與陌生人相處。從小培養「情商」將受益一生。社交能力不合格的孩子,總是感覺與人打招呼很尷尬,長久容易出現人格障礙。家長可以多帶孩子接觸陌生人並親身示範,讓孩子模仿。案例:有個剛入一年級的小孩,上課的時候總是掐同桌,老師叫他站起來回答問題,孩子卻旁若無人。後來老師說這學生教不了,並把該學生放到最後一排單獨坐。問原因,孩子說就是想和同桌玩。可見這位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差。

8:遵守制度。社會有法律,學校有校規和課堂紀律。讓孩子從小學會遵守制度,使其能夠更快的適應新環境,讓老師喜歡,讓同學喜歡,幫助孩子過好日常生活。

9:夢想與目標。夢想是未來,目標是眼前。很多老師都會問孩子長大了以後想幹什麼,這就是立夢想的開始。但孩子仍然無法深刻理解夢想的意義,畢竟太過抽象。而且小朋友的夢想,會隨著閱歷的增加而改變,家長可以把夢想拆分成很多眼前的目標,孩子有了目標,就不會感覺迷茫。

堅持21天就能培養出一個習慣,三個月就能讓習慣變成下意識。而且習慣是越早培養越好,到青春期想改都改不過來。很多1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只想睡覺,玩遊戲,不想出門,不想做任何事,他們自己都痛恨自己,就是改不過來。表面看是因為個人能力不足和厭倦情緒作怪,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從小培養出一個好的習慣。

最後,家長應該多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並給予安慰,因為適應新環境對於一個6歲的孩子還是比較難的。很多孩子容易出現焦慮、不安、抑鬱、害怕、厭學等癥狀。

運營公眾號:教與痛點

這麼優秀的公眾號,不想關注一下嗎?

不定期更新3-17歲家庭教育知識。

媒體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之輝 的精彩文章:

浙江農民工,怒發5000字長文,痛批近30年的教育
上課不認真聽講怎麼辦?老師都不知道的方法,快收藏,教與痛點
媽,我不想學跳舞了,愛我就放手吧!家庭教育「特別篇」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請看這篇文章

TAG:葉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