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出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

有人說:「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在北京這座城市根本沒有生活,那裡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虛無主義者說:「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質價值。」

尼采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那麼,作為芸芸眾生中不甘平庸的我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父母給與了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人之初就像一張空白的答卷,終極之問便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答案是成功、發財還是成名?無論怎樣,當一個人走完生命的旅程,也就向上帝交出了最後的答卷。

有些人會覺得「答題」時間不夠,因為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遠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孔明,近有剛剛去世的「FAST」工程總設計師南仁東老先生,常常讓人有一種「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的奢望與無奈;而有些人會不滿意所謂的「標準答案」,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去探尋無限存在的意義,把日子活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死循環」,畢竟「人生難得一回博」!邏輯思維的羅胖曾經說過,他之所以在不惑之年,放棄央視高薪無憂的生活而去創業,是基於這麼一種假設:上帝的衣兜里或許藏著我們每個人生命的「答案」,而只有我們「考完試」,見到上帝老人家的時候才能知道,這樣的情況不免讓人有些無奈,而許多人終其一生的奮鬥,無非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夠答出什麼樣的「答案」!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義的普遍性,而是特定時刻每個人的特殊意義。正因如此,才會有「活在當下」這種人生「醒悟」!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況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去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反過來,生命向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我們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

人對意義的追尋會導致內心的緊張而非平衡。不過這種緊張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前提。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幫助別人活下去。

精神健康有賴於一定程度的緊張—即已經完成的任務和有待於完成任務之間的緊張,或是當下的狀態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

正如弗蘭克爾所說:「人最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而是為了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鬥。人所需要的不是「內穩態」,而是我所謂的「精神動力」,也就是存在的動力處於一個緊張的極化區(其中一極代表有待完成的意義,另一極代表意義所期待的主體)。」

人生的正常狀態就是時刻處於一種緊張的「新常態」中,不能活在「舒適區」,對生命的意義不休止的追尋是保持年輕的「強心劑」,如同那夜空中明亮的星,照亮前進的路,而這或許就是生命意義之所在!

更多文章請看《活出自己的世界》《我們終將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求關注,求轉載,請掃描下面二維碼!期待與你終身學習,以實踐的精神去踐行認知升級,實現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躬耕心田 的精彩文章:

TAG:躬耕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