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沒想到這種植物的種子,能把肺部經絡的痰調理的妥妥的!

沒想到這種植物的種子,能把肺部經絡的痰調理的妥妥的!

在很多中藥書上,講到白芥子的用法用量時,都會寫到「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作發泡用」。這裡所說的「發泡」是什麼意思呢?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命名里原來有「白」字,現在藥典去掉了「白」字,因為這種植物的種子種皮有白有黃,歷來用的白種皮,但現在研究,白、黃種皮種子功效無明顯差異,所以現在的命名就去掉了「白」字。

那芥子用來「發泡」,到底是什麼用途呢?

芥子的「發泡」,其實指的就是把芥子外敷在病人的皮膚上,病人的局部皮膚很快會發紅或氣泡,這種方法中醫里叫冷灸,是一種刺激療法。

既然有冷炙,當然也會有熱灸,熱灸大家可能會熟悉一點,就是我們中醫里所講的灸法。醫生點上一根艾條,等艾條燒紅,將其停留在病人皮膚上方一段時間,待其忍受不了灼痛之後,就抬離艾條,然後再繼續停留,重複這個步驟,直至病人皮膚髮紅,或有輕微的燙傷。

過個一兩天,病人燙傷的部位就會有炎性滲出,然後結痂。這種方法利用的是物理熱性原理,芥子不同,將芥子搗碎之後,放在病人皮膚上,病人皮膚會馬上發紅髮癢,重的會起一個水泡,有點類似硫酸的作用,但程度小很多,然後也是等其發炎、滲出、結痂。

大家可能會有點疑惑,這不是自殘嗎?

其實這是中醫治病的一個智慧之處,這種灸法是利用人體自我修復功能來進行疾病治療的一種方法。人體是個充滿智慧的生物,當機體出現破損的時候,機體會自發地調動正氣去修復,這種皮膚的破潰會引發人體正氣趨向於體表,增強人體外部的抗邪能力,提高身體免疫力。

因此,古人為了強身,一到季節變換,由夏入冬之際,都會做這種保健灸,來治病強身。這是芥子在中醫臨床很特殊的一種用法。

芥子在中醫里除了用來發泡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和用途。

首先,芥子是一味祛痰葯,因其味辛,性溫,能用來溫化肺竅之寒痰。在三子養親湯中,芥子就與紫蘇子、萊菔子等祛痰之葯相配,臨床治療寒痰壅肺、咳喘胸悶的病證。

除了祛肺部寒痰,白芥子也能用來祛經絡之痰,書上說它善「皮里膜外」之痰,痰變動不居,浸漬經絡,引起肢體麻木或關節腫痛,芥子對其有療效。

其次,白芥子能利氣,利氣也是應用在肺部或經絡。對於肺氣不利,胸悶胸痛,治療經絡之氣,白芥子也能用,最有名的就是陽和湯,通利經絡之氣,治療經絡不和,肢體不利之證。

芥子還能散結消腫,也是主要應用在肺部或是經絡,如肺部的痰結胸悶,經絡的痰凝阻絡等。

因此,芥子應用於臨床就兩大方面,一是肺部癥狀,能溫化寒痰、能利胸中氣機、寬胸止痛;另一個就是經絡癥狀,能散經絡之寒痰,利經絡之氣,針對的是風濕痹病或者陰疽流注等。

但其性溫走散,耗氣傷陰,肺虛及陰虛火旺者忌用,另外,消化道潰瘍、出血者忌用,外用發泡皮膚過敏者忌用。

【本文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鯪鯉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素閣 的精彩文章:

一個路邊不入眼的雜草,沒想到能治一些奇怪的病!
農民稱它為「吸血鬼」,沒想到老中醫卻說它是養生良藥!
以毒攻毒的傑出代表,只有高明的老中醫才敢用!
生薑晒乾了就是乾薑嗎?99%的人都理解錯了!
地黃和熟地黃究竟有何差別?很多人並不清楚!

TAG:靈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