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與道教結緣,正得力於他曾學道武當山?

諸葛亮與道教結緣,正得力於他曾學道武當山?

文/溫明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的詩歌道出了一代名相諸葛亮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本人小時候就在襄樊讀書,成人後又駕車帶著兒子去襄陽隆中瞻仰諸葛亮留下的歷史遺迹。對諸葛亮可謂耳熟能詳。在史家筆下、文藝作品中,諸葛亮總是「身披鶴氅,羽扇綸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一派道家神仙風範。讓後輩好生羨慕。讀了《三國演義》、《三國志》和道教史後,得知這種形象的形成,是有其客觀依據的。諸葛亮與道教結緣,正得力於他曾學道武當山。畢竟,諸葛亮躬耕壠畝地隆中離武當山只有4個小時的距離嘛。何況,武當山自先秦以後直到漢朝一直都是戰亂避禍,隱居修行的勝地呢。

武當山自先秦以後直到漢朝一直都是戰亂避禍,隱居修行的勝地呢。(資料圖)

一、諸葛亮學道武當山的有關文獻記載

據《仙鑒》記載:「司馬徽謂曰:『以君才,當訪明師, 益加學問。汝南靈山酆公玖熟諳韜略,余嘗過而請教,如蠡測海,盍往求之!』引亮至山,拜玖為師。居期年,不教,奉事惟謹。玖知其虔,始出《三才秘笈》、《兵法陳圖》《孤虛相旺》諸書,令揣摩研究。百日,玖略審所學皆能致其奧妙,謂曰:『……南郡武當山上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峰最高者曰天柱、紫霄。二峰間有異人,曰北極教主。有琅書、金簡、玉冊、靈符,皆六甲秘文,五行道法。吾子僅習兵陣,不喻神通,終為左道所困』。逐引至武當山拜見,惟今擔柴汲水,采黃精度日。居既久,方授以道術,遣下山行世。至靈山,公已北回復命。復尋教主亦不在。峰頭風雷聲轟轟,如知萬人語,始怡神人指點,自負不凡。司馬徽見之,改容曰:『真第一流也。』」意思是說,當時的人才鑒賞家司馬徽對諸葛亮說:「你的才氣很好,應該拜有學問的人為老師,加深學問。汝南靈山酆公玖熟悉韜略,我曾經向他請教過,他的學問就像大海一樣,看不到邊際,何不向他請教呢?」於是司馬徽陪著他去拜訪酆玖,呆了幾年,任何東西都不教他,諸葛亮服務酆玖更加謹慎勤勉。酆玖考驗了諸葛亮的心性後,拿出珍藏的秘籍如《三才秘笈》、《兵法陳圖》《孤虛相旺》等書,讓諸葛亮用心揣摩研究。過了約百日,酆玖考察諸葛亮的學問,感覺諸葛亮能從書里學到精髓,於是對他說:「南郡武當山南郡武當山上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峰最高者曰天柱、紫霄。二峰間有異人,曰北極教主。有琅書、金簡、玉冊、靈符,皆六甲秘文,五行道法。你若僅習兵陣,不喻神通,終為左道所困」。於是引薦諸葛亮至武當山拜見,惟令擔柴汲水,采黃精度日。居既久,方授以道術,遣下山行世。至靈山,公已北回復命。復尋教主亦不在。峰頭風雷聲轟轟,如知萬人語,始怡神人指點,自負不凡。司馬徽見之,改容曰:『真第一流也。』」看來,諸葛亮轉益多師,經過高人指點脫胎換骨,已經化蛹成蝶。

:「諸葛亮來無影去無蹤,應該是神仙中人吧?」(資料圖)

這段記載,也收錄於《諸葛亮集·故事·卷二遺事篇》。它明確地指出,諸葛亮曾學道於武當山。另外,在其他一些著作中,對諸葛亮諳道之實,也有不少零星記載:

《太平御覽》引裴啟《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指司馬懿)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此從裝束說明其身份是道人。這段記載說的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再渭水之濱作戰,諸葛亮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麾三軍,進退有序。

《三國志平話·卷上》:「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學業,時至中年,無書不覽,達天地之機,神鬼難度之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司馬仲達曾道:『來不可襲,口坐不可守,困不可圍,未知是人也,神也,仙也?』」此真言其廣具道法。意思是,諸葛亮從小就天資聰明,人到中年還閱讀各種書籍,曉得天地玄機,召神劾鬼,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司馬懿感嘆道:「諸葛亮來無影去無蹤,應該是神仙中人吧?」

元無名氏《諸葛亮博望燒屯》雜劇第一折:(正末扮諸葛亮上,開:)「岔道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仙品、點綘唇):「數下皇極,課傳周易,知天理,飽養玄機,待龍虎風雲會。」

又第三折:

(鴛鴦煞):「今日坐領三軍金頂蓮花帳,披七星錦繡雲鶴氅。早定了西蜀,貧道再返南陽。」元雜劇描繪的是諸葛亮從隆中出山後,在博望坡火燒曹軍,他的內心獨白,道出了他學過周易,陰陽八卦,在幫劉備平定成都一帶後,準備功成身退,返回隆中。

元末明初《三國志通俗演義》之《七星壇諸葛亮祭風》一節:「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奇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上可呼風喚雨,役鬼驅神;中可以布陣排兵,安民定國;下可以趨吉避凶,全身遠害。』」這一節還描寫了諸葛亮「身披道衣,散發跣足」登壇作法的事。

在《諸葛亮五出祁山》一節中也寫了諸葛亮使用六甲天書縮地之法,使「司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十分驚懼。」

這些文獻記載,在今天看來,雖然帶有不少神異色彩,但卻正是諸葛亮在武當山所學道法後留下的歷史傳說痕迹,基本上是忠實於歷史事實的。關於這一點,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等因素來分析,也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武當山自周朝以來就一直是道教活動的勝地。(資料圖)

二、諸葛亮學道武當山的有利條件

諸葛亮出生於山東琅邪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十四歲的時候,他姐弟三人隨叔父諸葛玄到了豫章郡。不久,又隨叔父到了襄陽(今湖北襄陽市)投奔劉表。叔父辭世後,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陽城西二十多里、一個叫隆中的地方,置了點田產,定居下來。這裡往西二百餘里便是武當山。

在隆中期間,諸葛亮注意結交荊州名士,向他們請教,以增長自己的見識。當時著名的古文經學家司馬徽,被譽為「水鏡」,他在襄陽一帶傳道授業,門徒很多。司馬徽在南漳還留有人文遺迹,水鏡山莊是也。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烽火四起,司馬徽是從河南潁州一帶避亂到襄陽一帶的。諸葛亮在學問上也曾得到過他的幫助。《仙鑒》有關於他指點諸葛亮拜訪明師的記載,這是符合實際的。正因為如此,司馬徽對諸葛亮的學識,才能有深切的了解。以後劉備向司馬徽訪問世事時,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問是誰;司馬徽告訴他:「諸葛孔明、龐士元也」。(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政治環境來看,東漢末年,由於土建割據政權的野蠻統治,求仙學道成了人們避害遠禍、尋求精神寄託並企圖改變野蠻統治的一下重要途徑。當時的五斗米道、太平道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神仙方士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順應時尚,在相距很近又很聞名的武當山學習道法,也是很自然的事。

從地理環境和武當山的影響來看,武當山屬秦嶺山脈,位居秦、蜀、中原地區交結匯合點。峰奇林茂,漢江蜿蜒於北麓經過。根據《太和山志》、《均州志》的記載,武當山自周朝以來就一直是道教活動的勝地,很多文人、士大夫來此避塵隱居,尋求長生久視之術。如周朝的尹喜、漢代的陰長生、馬明生、漢武帝時的將軍戴孟等,都曾遁跡於此。漢武帝時置武當縣,屬南陽郡。而「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漢晉春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有自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所居的鄧縣,亦屬南陽郡。距武當山僅二百餘里,因此,諸葛亮求武當山北極教主是不足為怪的。

朱熹說:「孟子以後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資料圖)

三、從言行著作證其曾學道武當山

《諸葛亮集·文集》卷二收有《二十八宿分野》,是諸葛亮運用道門學說對地理和地利作的具體分析。還收有《陰符經序》和《陰符經注》。《陰符經》這一道門秘傳的重要典籍,諸葛亮對其作了簡潔而精闢的註解,如「觀乎陰符,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天垂象,聖人則之,推甲之,畫八卦,考蓍龜,稽律歷,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乎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在實踐中諸葛亮還根據八卦原理,創設了玄奧難測的「八陣圖」(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它「積石為壘,方可數百步,四郭,又聚石為八行,相長三丈許」(見《晉紀》),「在夔州者,六十有四,方陣法也。在弘牟鎮者,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在棋盤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陣法也。」(見《成都圖經》)若不是對道家先哲有其著作下過功夫學習和研究,是不可能有此創就的。這一創就的取得,與他武當山學道生定然是分不開的。唐朝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有名的詩歌:功蓋三分國,功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先天後天,陰陽八卦等就是中國古人的預測學,不可以以迷信視之。

諸葛亮《誡子書》寫道:「靜以修身」,又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朱熹心知其意,於答陳淳問武侯寧靜致遠時說道:「靜便養得根本深固,自可致遠。」(見《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六》)然諸葛亮此言,實有所本。《淮南子·主術篇》寫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晉書·束晰傳》載束晰所撰《玄居釋》寫道:「無以可以解天下之憂,澹泊可以救國家之急。」以無為和澹泊二者相提並論,且以一語道破之,於諸葛亮思想及學識之真諦,不啻昭然若揭了。

朱熹說:「孟子以後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子房之學,出於黃、老,孔明出於申、韓。」(見《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六》)而不知諸葛亮之學形成根枝之關係。《韓非子》有《 老》、《解老》兩篇。《史記》以老莊與申韓合作,寫道:「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又寫道:「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而諸葛亮在政治思想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中,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向慕、實行道家黃老之術,強調無為原則下的法治,即以法治為手段,而以「無為」為目的。最終達到「黃、老之操,身中恬澹,其治無為;正身共己,而陰陽自知;無心於為,而物自化;無意於生,而物自成」的局面和境界。(見王充《論衡·自然》)顯而易見,諸葛亮對於道家黃老學是有驚人的理解力和深刻領悟的。沒有武當山的學道生涯,是不可能達到這種高超境界的。

一言以蔽之,諸葛亮能夠「討賊自效,北出南征,將窮詐力於瘴癧之地,脫赤子於豺狼之吻,首帥七擒,祁山六齣,獲懾天威,懿甘巾幗……(《編輯諸葛忠武侯文集自序》)正是得力於他曾學道武當山。」意思是說,諸葛亮在蜀漢建立政權後,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南征西南一帶瘴癧之地,救民於水火之中,司馬懿也曾被其以女人的衣服羞辱,逼司馬懿出戰。

巍巍武當山,孕育了多少風流人物啊!

(編輯:孟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楚娛樂 的精彩文章:

湖北打造國學版「朗讀者」《最美國學》引熱議

TAG:大楚娛樂 |